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评测】小尤可为——乐彼W1体验分享

2021-01-04 19:31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一、关于“懒”

当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种种进步其实都离不开一股神秘力量的推动——懒惰。因为懒惰,我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来代步,利用电脑、机器人等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大量机械化的工作,通过手机和网络来沟通以避免舟车劳顿之苦……

哪怕是在HiFi圈这个门槛较高的小众圈子里,“懒惰”也暗戳戳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催生了技术的更新迭代,让发烧变得更加便捷和亲民。因为懒得折腾复杂的系统,一体机应运而生;为了摆脱笨重台机和音箱大耳的种种限制,便携播放器和耳塞逐渐成为烧友们的新宠;如今,甚至连独立的播放器也时常会被烧友们嫌弃过于笨重,使用不便。成年人的本性,就是“什么都想要”。我们希望前端易于携带,最好不需要额外充电,却又希望它们推力大、素质高,最好能够轻松驱动旗舰级耳塞……这些刁钻又苛刻的需求,让音频工程师们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

小型的解码耳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赢得了随身烧友和音频品牌的青睐。在保留HiFi器材声音优势的前提下,这种产品形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体积和简化操作。作为圈内“技术宅”品牌的代表,乐彼自然也不会放过在这个领域秀肌肉的机会,最近推出的W1,便是一款主打高配置+便携性的有趣产品。作为一位新时代的“懒烧”,蛋蛋自是不会放过体验它的机会。


二、客观部分

从参数和配置上来看,W1完全继承了乐彼对于技术的执着。小巧的身躯里包含着多芯片完整独立构架,拥有MCU芯片、USB芯片、FPGA DSP处理、POP声消除芯片、DAC芯片及独立耳放芯片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单端推力为125mW@32Ω,平衡推力达到了220mW@32Ω,整机信噪比128dB,THD+N数值为0.0004%。光看数据和硬件的话,W1的表现与绝大多数入门甚至进阶播放器相比丝毫不落下风(不过具体还是要用实际声音表现来说话)。

除了在硬实力上尽显乐彼特色之外,W1的外观设计也是满满的乐彼味儿——简单来说就是不怎么好看233~~~机身大小适中(6*2*1cm),重量只有22g,对于懒人来说极为友好。外形比较……复古,会让人想起多年前WALKMAN随机附赠的线控,甚至连显示屏的效果也同当年的小屏幕如出一辙,简单直观,但实在谈不上好看。若不是机身上设置了4.4+3.5双插孔,恐怕这个外观设计会让人以为W1是一款从上古时代穿越过来的产品。包装走的也是极简风格,除了数据线就只有保修卡和说明书,整个盒子也就与一台旗舰播放器的大小差不多。


在使用体验方面,W1的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功能也比较全面。用机身上的三个按键就可以调节EQ、增益和滤波模式,亲测在不同模式下音色的变化相当明显。据官方称,之后W1还会推出针对多款中高端耳塞,甚至是游戏、电影类功能的调音固件,大大增加可玩性——虽然我估计多半要等蛮久的就是了~需要注意的是,W1对于目前同类产品的通病——适配问题还未能完全解决,在与部分手机搭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连接不畅或是声音不太正常的情况,个人建议在入手之前最好还是找机会先试用一下。

平心而论,W1在时尚感和易用性方面并不算特别出彩,其丰富的功能和配置主要是为声音服务的,这一特征倒是和乐彼家的其他产品一脉相承~~看来是亲生的无误了233。



三、关于“声音”

声音饱满且富有感染力,这是我对乐彼家调音一贯以来的印象,小小的W1同样继承了这种风格。其中频表现极为扎实,密度较高且音色自然中正,对于人声和器乐的质感都还原得比较到位;低频沉稳有力,有一定的下潜但不会过于泛滥和肥厚,量感适中;高频亮度中规中矩,量感略少于中低频,表现偏内敛,但对于器乐的音色还原影响不大。整体声温偏暖,染色适中,声场不算大,分离度尚可,相对来说比较适合演绎人声和器乐独奏。

W1配置了3.5和4.4两种插口,对于潜力较大的塞子(此处点名XLS~)来说,平衡口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人声的饱满度和密度会提升不少,整体氛围感更好,分离度和信息量的变化更是极为明显。但对于那些本来就很好推的塞子来说,我觉得单端口的声音其实更耐听一些。

尽管在配件和调音上,W1可以说是全方位向体积比它大得多的产品看齐,但作为一款依靠手机供电的“微型”解码放,它究竟能真正发挥出耳机的几分潜力,蛋蛋心里也是存了几分疑惑的。在试听的这段时间,我把W1与手头上多款比较有代表性的中高端耳塞进行了搭配,仔细考察了它的表现。


Jasper


打头阵的是本次评测器材中价格最亲民的一条古典向塞子——aune Jasper,这也是我近期比较喜欢的一款动圈。在2K档,少有塞子能做出这般全面且具有高级感的声音,不但在硬素质上站得住脚,调音更是大气且耐听,美中不足的是驱动门槛略高,而且需要一点耐心去煲机。

W1驱动下的Jasper并非马力全开的状态,声场还打得不是很开,音色偏素,线条感较强,信息量和分离度都不错,整体听感干净利落。这套搭配在器乐上的表现十分出色,声音中正自然且细腻,对于泛音的还原十分到位,很适合独奏和小编制爱好者。中频的音色较为直白,对于人声情感的传达还是欠了一点感染力,属于能听但不毒人的类型。总的来说,这套组合完整地保留了Jasper原本的味道,对于喜欢用流媒体聆听轻音乐的烧友而言或许是个不错的选项。


榭兰图


关于榭兰图这条塞子的争议,这些年从来就没停过,但争议并不妨碍它成为HiFi历史上最经典的耳塞之一。这条塞子陪伴蛋蛋许多年,至今还是我用得最多的器材之一,只要搭配得当,这塞子基本上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曲风,用来作为参考塞子也是再适合不过了。

放在如今这些千奇百怪的塞子里,榭兰图其实完全能被归入“好推”的类别,W1的单端口就能把它推出不错的动态来,声场虽还算不上广阔但也十分规整有序。榭兰图本身的中频是比较素的,特点不算突出,W1的味道让它的音色更加鲜活温暖,有一定的感情但不会甜腻谄媚,在演绎男声的时候还别有一种绵密醇厚的独特韵味。如果你喜欢器乐,那就建议给榭兰图换条线搭配W1的平衡口。平衡口下的榭兰图有着出色的瞬态表现,三频均衡,定位准确,能够适应移动场景下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


达音科的这款旗舰动圈最大的优势在于潜力惊人,只要不断升级前端,它总能给你新的惊喜;缺点在于推力和信息量没给够的时候,声场会偏扁,声音的结像比较纤细,对于人声党来说不算很友好。只能说,铍振膜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要让它发挥实力得付出点努力。

W1驱动下的玥在器乐的演绎方面十分优秀,尤其是高频的表现可谓“张弛有度”,延展度出色却丝毫不刺耳,润泽度良好,营造出了极佳的声音质感。整体的音色清脆,听感干净,尤其是对于弦乐的演绎炉火纯青。W1虽然未能压榨出玥的所有潜能,但仍凭借良好的控制力和温暖细腻的音色将玥推出了一个均衡健康且舒适的声音。


XLS+CODE

XLS+CODE 51是我手上价格最高也是表现最全面出色的一套装备——颜值也是最高的~~XLS属实是DITA这些年的集大成之作,在继承了自家均衡调音和极高素质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新的理解,声音表现比自家其他小弟们更加鲜活有感情。而CODE 51作为一条信息量和饱满度极佳但风格又相对内敛的线材,与XLS一拍即合,两者结合演绎出了我心目中动圈耳塞最完美的声音。

港真,XLS还是不太好推的,W1的单端口出来的声音有点打不开,略显疲软,中频发虚,换上平衡口则有脱胎换骨之感。这套搭配展现出了极强的揭示力,效果差一点的录音一耳朵便能听出糊、虚、刺的感觉,而优秀的录音则能够充分展现出这套组合饱满、细腻且充满力量感的声音特点,在演绎器乐的时候通透清澈,表现人声的时候富有感情。然而过高的解析力也意味着这套搭配对于音源的适应性较差,相当一部分的流媒体音乐和录音较差的无损音源在它面前都有点“惨不忍听”,反倒不如中低端器材来得顺耳。


NG10


把手头上各个价位的动圈都试了一遍之后,蛋蛋最后决定测试一下W1搭配动铁的表现。

长期看蛋蛋评测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我所用的耳塞大都是动圈,这是源于我个人对于动圈的偏爱。当然,我本人并不反感动铁耳塞,只是碰巧大多数时候动圈的声音风格更符合我的喜好罢了,但是对于那些优秀的动铁耳塞和复合单元耳塞,我从来都不吝赞美——比如FiR M5、阿缇米斯、银黄鹂、MASON V3+等等。之前在一次线下活动上不小心被钟sir放毒了NG10,于是便找机会蹭过来听了一阵。

NG10比我想象中要好推不少,在W1的单端口下就能展现出不错的素质,声线虽然还有点纤细,但密度大且音色正,不会有干瘪刺激之感。难得的是,虽然NG10硬实力不错,但对于音源没有XLS+CODE的组合这么挑剔,再结合W1本身温润的味道,即便是在录音质量不算特别高的情况下,听起来也还是顺耳的。


这一圈搭配下来,可以感受到W1在一个几乎没有太多发挥空间的狭小躯壳内尽力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声音世界,在某些方面与中低端的播放器已经不相上下。对于那些手持高端耳塞,却又“懒”得另外带一台播放器的烧友来说,W1不失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它本身的声音有着比较强的可塑性,不会对耳塞过于挑剔,后续的调音固件也相当值得期待,可以说兼具硬实力和可玩性。


四、关于W1的个人想法

作为乐彼的第一款解码耳放产品,W1展现出了与自身“人畜无害”外表不相符的野心。

第一次涉足这一领域的乐彼,并没有选择将现成的技术抽一部分出来随便做一个“手机配件”,而是逼迫自己在受到体积、供电等种种限制的情况下,做出一台指标过硬,声音表现稳定的“HiFi播放器”。虽然乍看之下W1的价格和形态在乐彼的产品线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只要稍微用心体验一下,便能感受到其对于声音素质的要求和对音乐性的理解同自家的其他产品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也是乐彼多年来经历了HiFi圈内无数变迁,使用体验进步不大却依然能坐拥一众忠实拥趸的原因。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像W1这样的产品带来的冲击力可能会更大:它一方面依靠“亲民”和“简洁”的特色打入了入门市场,另一方面又能凭借一耳可闻的优秀音质让更多人感受到HiFi的魅力。如果说笨重又难以操作的播放器容易让人望而生畏,那么像W1这样小巧方便,却又具备了媲美中低端播放器的声音实力的产品,无疑是将大众“带入坑”的完美“糖衣炮弹”。

W1究竟能否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目标,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随着这类产品的一一面世,或许HiFi“出圈”的那一天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





【耳边评测】小尤可为——乐彼W1体验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