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七则

f(μ)=Le1=[0,袁]
碎念一
小明似乎知道,为什么,后来再读中文书,感觉知识摄入较慢(差)了,因为小明总觉得,因为中文是他的母语,所以,他的潜意识里拿起一本中文书时,会暗示自己→应该会读得非常的快→以至于,漏了很多帮助理解的信息→回首时,只会感叹:天呐,这是大部头的专业书啊……即使,是用中文写的。。

碎念二
政治学的→自反性
从现实生活中设计或者提出一定的【政治理论】,现实生活或多或少的按照这个【政治理论】去实施,但是现实世界是动态的,当初的现实是可能变化的,于是,根据变化进一步修正或提出了新的【政治理论】→如此,循环往复→这【可能】就是自反性。
“理论提出”与“现实实践”→彼此循环
我猜的哈,随便说说,不一定对。

碎念四
有些人啊,生得早,读到了一些书,经历了一些事情,面对后来者提出的新事物,总是以长者自居,即使完全正确都要批驳一下,不然便不符合长者姿态。

碎念五
以前啊,小明读到理论,大开眼界那种,总是急于分享,因为,它们着实【能够解决,或者,给出许多参考】→去应对→常见于媒体的“大众焦虑与担忧”(e.g.,教育本质,职业规划 etc.),伴随的关键词,总是有焦虑,迷茫,认知…了解自己啦,亲密关系之类的...Orz..
当时心态是:手里有糖,想要分享。→然而,现实有时是冷遇(虽然表面上看不出),能感觉到Ta们根本不看或者压根不信;偏激的话,还会有"争论"..
比如,用Bourdieu’s capital-field-habitus theory去看教育本质,“淋漓”真相,不用去听xx的解读呀,然后怎么做,就根据客观社会规律,去想办法嘛,或者“妥协”...
比如,如果你职业规划迷茫,Super(life-span, life-space) ,Holland(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Gottfredson(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甚至职业发展阶段的“混沌”chaos theory都有人搞出来啦...读完照着做,就好了呃..
现在啊,小明想通了,少表达,得到了一些理论,就应用于自己好了,毕竟Ta们只能看见【成功的结果】嘛 :)

碎念六
小时候,小明很天真的想,一个事件(如果是杜撰,或者缪传),大家都如果都说是对的,谬误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正确,随着时间,后代的记忆就被篡改,当年的谬误,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正确……比如,自古以来的句式。。然后,我就着急,天呐,这不埋没真相吗。后来,小明稍微长大了一点,发现当时的自己,简直太可爱了,因为……记录当时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并不是只在一块土地,别的好几块土地,同时都在记录着呢。。

碎念七
“深度学习”发展速度是及其惊人的…小明无限庆幸,当初从【传统的语言学】退出,转到science of learning&educational psychology以及遇到他目前的导师……也遗憾不懂AI-related,没法涉足语言学的先锋领域…
传统派,常说语言“最大“”目的就在于:自己能说;以此,守住自己最后的尊严;守旧派还在谈论词义、语法,先锋派带着人工智能正在杀死前两者,或者让前两者以变得形式呈现...而心理学的起源,何为灵魂,何为心灵,人脑的机制…如被占用…便是人机大战,wow,惊险刺激…
Ps:双减大幕,传统派的旧僚,想在网上教人说ABCD...
2021年9月3日13: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