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不能说否定的话?
现实中确实不能说——因为,自己反被否定掉了,教师的饭碗也保不住了,何谈教育情怀?
就像我们更期待活雷锋一样的道理,
助人为乐不是不对,为更多的人,更长久地撒播力所能及的教育情怀更好不是吗?
这是一种鸡汤——看似没错,但不具备现实意义的鸡汤hhh
同时,讨论的重点——也不应该是陷入该或不该这种单细胞思维争论。
作为老师,教育情怀——应该是无条件的。
但放在现实中——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这个分寸也不纯在所谓的标准,不仅相关老师自身的三观,学生的素质,彼此的信任感以及匹配度,还有校规——上级部门的三观,人品。
看是很复杂,麻烦是吧,没错——现实就是这样一团麻,所以这类争论也是永恒的课题。
+++
作为一个老师,
同为人师,就那我的情况说明的话,
我平时也是那种*喜欢说直话的人,但也知道不能说太多否定对方的话,同时还要考虑自身工作的及时性与责任感,有些话说不说,说到什么点上,往往很难把握,
比如,刚开始咨询的时候,习惯了顺口说出这个Tama,nagesabi的孩纸们,具体专业选择的标准,理由等部分上,明显习惯情绪判断,基本没有那种逻辑思考,混了一年什么都没考上不上说连最基本的日语还是停留在初级水平,却口口一流大学等等,,,
但也有不同情况,很聪明,很优秀,但因为目标高,自信不足,尤其刚来日本很多细节只能咨询身边各种人,又发现说法不一,飘忽不定,比如,语言学校老师,出身高中老师,日本私塾里的学姐,还有我秋武老师的意见,在高强度学习状态下,搞得学生很累——但有些东西本来就没有单纯的对与错的问题,尤其涉及到最终合格概率,这些都需要学生的进一步提升为前提,还得考虑临场发挥,更存在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要求和情况也都不同。
这就是现实——优秀的学生也好,单纯未成熟的毛孩子也罢,作为老师,我会说两句,但心里绝对不会有一丝责怪还值得无知甚至有些可笑的想法,那都是因为青春的内涵,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又不能不说,同时彼此又没有多少信任关系,我也只是负责局限范围的辅导而已,说多了
很容易动了孩纸的情绪,辅导的效果反而给搞砸了,好心好意都是为了什么?——这里延申一句,同样老师,班主任等,各种立场,责任不同,首先要定位和守住立场和责任范围,其实情绪输出,可能连仅剩的信任关系都没了,有时反而得不偿失,没有现实意义了。
备注:这里是侧重师生之间的立场和沟通方式部分,校方的压力等极端情况除外。
那么——说透了,该说不该说呢?
结论是,该说还得说,重要的就是分寸感,看对方的资质,包括人品素养等适可而止,
问题是这个适可而止——不是那麽容易的,至少我这个人做的就很不好,常常忍不住说出来,察觉出一一点学生的口气等流露的情绪后,才会进入调换口气等步骤,不同孩子的性情,教养,耐性,当时的心情等好多不确定因素,我还没有学会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好,或许得学到老吧,
至少,我辅导的很多孩纸和自己的孩纸年龄相仿,只是成长环境不同,但我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离不开各种反被孩纸们哪里学来的,没有他们,我甚至不了解现在的孩纸脑回路都是怎末转的,和谈教育,辅导?
这,看似非常单纯就可以选择立场,实则很难把握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度的问题。
但,适当闭嘴是非常现实需要的,单纯和善良未必会有正确的回报和赞许,做好老师,尽到老师的责任,有时还需要懂得软硬兼施,见风使舵的不光彩的手段和反式,但都是度的问题,量力而行hhh
太更细节,我一般在入口咨询中,并不会附和,迁就对方,但也不是那种单纯否定,只是故意略带情绪输出的情况还是不少,当然这个要分和甚麽样的学生实际请款完全不同,但核心不变的理由只有一个——三观严重不符合的人,最好在入口处谢绝掉,后期很多可能会发生的麻烦事减少,这里包括个别缺乏素质的家长,我有时故意说的很绝情那种hhh
至少我是很讨厌和学生发生争执,不论是什么理由hhh都让大叔很不愉快,就像和自己的孩纸斗嘴吵架的感觉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