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级的情节结构安排

前言
首先是对影片的个人评价:9分(同类型中顶尖水平)
简评:在画面和配乐方面只有中规中矩,主题也无外乎是解开心锁拥抱亲情,但通过其有灵气的人物设计和教科书级的情节结构安排使其兼备短期吸引力和长期冲击力,而这不就是治愈番最大的追求吗?相比而言画面等问题反而次要了。
本文希望抛开情节内容细节的讨论,“通过做到了什么”,对本片堪称模范的情节结构进行分析。
结尾对关于poko的设定做简单分析。
一家之言,认可感谢点赞,否认欢迎点评但请勿发表攻击性言论。

做到了什么?
多线并行,富有层次
比起一讲到第三方主人公就成为观测者的表达方式。在短短的十二集中,本作做到了,即便只是在讲TA、讲poko但始终有箭头指向主人公。同时深挖多个人多件事。
简单举几个例子。
即便是第二第三话。
第二话似乎只是遇到初恋并以孩子为纽带重新简单发生了一些联系。听说了她的故事,当然与poko相处了一段时光。
第三话似乎只是被老友夜袭带去钓鱼。
但“也许去了东京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我很幸福。”“我都忘了有这样的日常。”这样几句话可以把主题重新指向主人公。
本是仅仅回来查看处理老宅的主人公通过遇到初恋和老友重聚这样的情节,毫无疑问地回忆起自己在这片土地的青春,而很容易联系到他可能产生的疑问“去东京让我的人生如何不同了呢?”“当时留在这的话我会和她一样吗?”作为他转变想法的开端。
而往后就更明显了。
第五话写友人与父亲的相处,嘴上不饶人其实总是对孩子关怀备至的父亲,和主人公与其父亲十分类似。而第七话处理poko在墙上的涂鸦,也点明了几乎是主人公童年的复刻。
写的全然是当下发生的事,但又处处不离过去的回忆与未来的思考,处处推动主人公想法的转变这一主线。支线很好地与主线协同在一起而不只是简单的单元小品,能以接近日常的方式做好这一点的治愈番并不太多。
包袱抛接,高潮迭起
以海滩边的奇妙相遇作为第一集结尾,设下了直到最后海滩边离别的悬念和peko究竟是什么的悬念。
第二集设下不小心会露出原型的悬念。
第三集设下友人邀请留下,主人公选择的悬念。(包括公司相关的情节)
第四集揭示是狸怪化形的真相,又留下其目的的悬念。
留下poko真身被人发现的悬念、留下关于过去真相的悬念...
解决poko被人发现事件,由姐姐的电话揭开假期结束后poko何去何从的悬念。
决定真正接纳poko,但poko的真身被更多人看到......
诸如此类,阶段性对悬念进行推进和刷新,让观众能够随之思考想象,增加带入与情节同步不忍卒读的同时又能让高潮迭起,让观众感到有所收获。
草蛇灰线,水到渠成
这一点是将转变逻辑融进看似无关的事件中的结果。带着大城市的疲惫和对父亲的不解打算短暂回乡->播下在故土中生活能得到幸福的猜测的种子->回忆起自己在这片土地的童年与青春->发现父亲在严厉之外暗藏的柔情->故土成为自己充满爱的圣地。
何等自然的转变!

结
看到许多对poko为何要这么设定不理解的声音,简单给出我的理解。
这样的角色设定有些类似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第二个蕾梅黛丝的存在。
通过超自然的力量将其引入,但其寄托的是自然的情感,他的到来带来悬念趣味和主人翁主线的推动。而他的离开又能将进入超现实领域的故事拉回到现实当中,留下被他改变后的世界中透露出的,作品本身想表达的渲染后的情感。
poko是真的消失也好,是回归了也好,这是无关紧要的,他在剧中是引发者,也是现实与超现实的分界线,其来去和引发事件的突兀感完全可以是刻意为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