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收藏部分金代瓷枕浅析
山西博物院收藏部分金代瓷枕浅析
选自《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胡文英(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三晋古陶瓷,曾在中华文明中熠熠生辉。特别是金代陶瓷,长期以来历史文献对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而且实物资料也所见不多。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几件现存金代瓷枕的研究,了解山西金代瓷枕的制作工艺,及山西及周边地区金代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对研究山西金代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瓷枕创烧于7世纪,最早见于隋,唐代时开始流行,宋金元时广为流行。按用途分,主要有头枕和脉枕两种,还有个别可能被用作足枕。头枕最为常见,是我国古代民间常用寝具,其中部分被用于陪葬。宋金时期瓷枕产地众多、形制复杂,尤其以磁州窑和景德镇窑最为丰富,南北方均有专门烧制瓷枕的专业作坊和瓷窑。宋代以河北地区的磁州窑"张家造"等专业作坊为代表。山西地区的有浑源窑、介休窑,交城窑、怀仁窑、临汾窑、榆次窑、长治窑、霍州窑,平定窑、盂县窑等。以下就山西博物院收藏部分瓷枕做简要介绍。
(1)白瓷珍珠地划花卷叶纹枕(图1)。枕高17厘米,面12.3*24厘米。枕面呈对称的花瓣形,中间内凹,两端翘起,枕面以下腹部为束腰近方形。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通体施白釉,通体施釉均匀,釉色乳白,所刻花卉线条生动自然。枕面沿边框饰以双线曲纹,内刻卷叶纹,周围环绕珍珠纹。技法上采用白底划花的技法,用竹、骨等制的工具在施过化妆土而未干的器胚上划出卷叶纹装饰纹样,再以细管在纹样周围截印出珍珠似的小圆圈,整体纹饰呈阴文线条状。然后罩上透明釉烧成。其中,珍珠地划花装饰工艺"借鉴自唐代錾花工艺,始于晚唐河南密县窑,宋代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诸窑,"以河南登封窑产量最多。
(2)白瓷刻划花鱼纹枕(图2)。1967年山西省太原市征集,枕底有墨书题记;"泰和四年六月……"呈腰圆型,前低后高,两端翘起,四壁直立。胎色灰白,通体施上施白釉,釉色均匀乳白偏黄。枕面刻两条曲线绘出边框纹,内刻划鱼戏莲叶纹,周围环绕细碎的短直线水波纹。所刻划线条奔放洒脱,爽利劲健,粗犷不羁。采用白底划花的技法,先在施过化妆土而未干的器培上,用尖状竹木工具划出图案纹饰,然后罩上透明釉烧成。
(3)白瓷剔花枕(图3)。枕高16.5厘米,面宽29厘米,面长32.3厘米。枕呈腰圆形,中间内凹,两端翘起,腹部为束腰椭圆形。胎色灰白,上施白釉,泛黄。枕面图案为牡丹花卉纹饰,三株并蒂牡丹分别向三面伸展开放,间以卷曲的枝叶,花叶上剔除部分较少,内有细碎的划纹表现其花蕊和叶脉。纹饰类似于金银器的装饰图案。枕壁有模印的花卉图案,采用的是先印花后施釉的工艺。技法上采用了剔花中留花剔地的技法,"白釉剔花"装饰是宋元时期磁州窑广泛应用的最具特色的装饰技法之一,是利用化妆土的一种装饰工()褐黑色,与化妆土烧成后的纯白色形成对比,通过剔、划,取得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
(4)白瓷墨花开光芦鸟纹方枕(图4)。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枕底有墨书题记;"大定癸卯岁六月……"枕高20厘米,宽14.5厘米,长36厘米。枕呈近长方形,中间内凹,两端翘起,腹部为束腰。通体施白釉,然后在白地上绘黑色花纹,枕的边缘为粗黑线边饰,枕面中心为粗细不同的双线圆形纹内套对称的双线四瓣花纹,花瓣纹内又饰以开光芦鸟纹,所绘芦鸟着墨虽少,但意趣巧妙,生意盎然,圆形外为怒放的牡丹及卷叶纹。花卉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综观山西博物院收藏部分瓷枕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功用上;以明器为主,也有日用器。瓷枕的用途,张未的《柯山集》中有提到;"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燕。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因此,瓷枕有纳凉消暑之生活功用,又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所记载的∶"旧窑枕,长二尺五寸,阔六寸者可用。长一尺者,谓之尸枕,乃古墓中物,虽宋瓷白定,亦不可用,"
由此根据以上瓷枕的长度,应是明器居多。作为生活用具,瓷枕又具有降温去热等功用。而作为明器,瓷枕有便于制作与价格适宜等优势。
(2)材质上;胎质上以灰白胎、砖红胎为主,胎体坚硬。釉色有白色、黑色、青色、黄绿色、酱釉黑花及白釉黑花等,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其中以白瓷枕居多。其它釉色凝重而深沉。
(3)烧制工艺上∶大多数瓷枕采用的是砂圈叠烧法,即"在器胎施釉入窑焙烧之前,在器物的内底,先刮去一圈釉面,使其露胎,然后将叠烧的器物底足置其上,避免器物之间的粘结,"因此,凡叠烧器物底足均无釉,且多是民用瓷,此种烧制方法有产量高、成本低的优点,符合民间需求。至今某些地方瓷场仍沿袭此种技法。
(4)造型上;山西博物院的瓷枕以金代为主,主要为慕葬出土,出土数量多为几件。高度多在7~30厘米之间,宽度多在8~30厘米之间,长度多在13~51厘米之间。主要有腰圆形、长方形及近方形等,(图7)
(5)纹饰上;纹样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前代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题材以花卉为主,也有动物纹,另外唐诗纹也非常具有特色,制作工艺上手制模制都有,并运用了印花、划花,刻花及剔花等多种装饰手法(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