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罗斯(苏联)、中国都生产过哪些数量上世界第一的武器?(转自知乎)

(已经同意转载)

首推中国的67式手榴弹,预计生产总数超过20亿,只论数量是毫无悬念的世界第一

67式手榴弹研制于60年代中期,当时兔子的国际形势非常微妙:1964年的蘑菇蛋试爆成功让兔子成为了西方世界的眼中钉。同时,兔熊交恶已经有一段时间,虽说此时玉米棒子已经下台,但他的继任者勋章哥也不是啥善茬(要不然后来珍宝岛也不会打起来)
彼时的兔子尚未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没有成为五大流氓之一,承受着全世界施加的“非法”拥核舆论指责(大概就和今天的北棒差不多)。虽然有了蘑菇,但是兔子的二踢脚投送技术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严格来说对两个超级大国都无法产生足够的震慑(当然吓唬吓唬秃子是绰绰有余的)而搞过蘑菇蛋的国家都清楚蘑菇没那么可怕,更可怕的是大蘑菇,兔子捣鼓出蘑菇蛋以后会做什么蓝星人都知道。所以当时无论鹰酱还是毛熊都对兔子一手制裁一手指责还时不时来个威胁。与冷战的两个超级大国几乎同时交恶,此时的种花家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只要一步走错就分分钟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要知道,那两个超级大国可是同时拥有大蘑菇和成熟的二踢脚投送能力的。技术方面,兔子对它们毫无优势
那么兔子的优势是什么呢?
人多
60年代初,面对玉米棒子的核威胁,太祖兔说出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一句话:
“种花家人多,就算死了几亿也不至于亡国灭种。如果毛熊对种花家用核,我们几亿人就全面北上进入毛熊领土,我就不信你敢对自己的国土用核武器。”吓得玉米棒子再也没敢对种花家用蘑菇威胁,直到下台。
但是只靠几亿个手无寸铁的平民,面对对面荷枪实弹的军队也是够呛,总不能真把自己的GM变成对方的靶子吧
那么兔子需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
全民皆兵
67式手榴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改进自63式木柄手榴弹,大大的增加了其安全性,易于保存,便于操作,很明显是准备好了连平民一起发的
按照网上的说法,具体指标为:解放军40枚/人、民兵4枚/人、平民1枚/人,包括妇女儿童老人,所以实际操作时应该是成年男性一人3-5枚。军队总配给大约14亿枚,全国总数量超过20亿枚
这是什么概念呢?亮剑第三集打山崎大队,李云龙几乎把整个山头都炸了个遍,用了不过3600枚手榴弹
装备全国精确到个人的67式手榴弹,足以全歼56万个山崎大队
这不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是全民炸逼的汪洋大海
不过,这场鱼死网破的战争终究是没打起来,1966年,东风2号装备部队,射程达到了1300公里,可以搭载蘑菇蛋,对毛熊的蘑菇震慑开始形成。年底,中国大蘑菇试爆成功,向蓝星宣告:老子现在不好惹了,你特么再动一个试试!
直到今天,这些手榴弹依然在服役着,虽然因为保存问题库存已经降到了十亿颗以下,虽然兔子如今的强大让这些“老兵”基本上永远不会再有上战场的必要了,但它们真真实实地陪着兔子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因为当种花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它们就是每个RM被迫着发出的最后吼声
作者:多特蒙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885825/answer/350994711
来源:知乎

关于
@多特蒙喆
说的67式木柄手榴弹,我稍微跑个题多说几句。
和很多网络军迷传的“中国喜欢木柄手榴弹,适合山地战,不会滚”、“便宜好用”、“适合中国的进攻手榴弹”不同,木柄手榴弹其实除了便宜,真的是没有优点了,当时大量生产这种明显落后的武器,一个是穷,另一个是对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过分高估。

我国在80年代以前不是没有生产过无柄手榴弹,在50年代全面仿苏制式化时期,我国就仿制过苏联F-1防御手榴弹、RG-42进攻手榴弹和RGD-5进攻手榴弹,分别命名为防-1手榴弹、攻-42手榴弹和攻-59手榴弹。这些手榴弹即使在后来大量生产木柄手榴弹后也没有撤装,坦克兵和空降兵一直在用。
但是这三型手榴弹使用的通用击针发火件都包含钢珠、弹簧等零件,需要机加工和热处理,攻-42和攻-59的弹体还需要使用钢板冲压,只有正规工厂才能大量生产。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强调备战,大规模扩军,强调可能大打的政治气氛下,对军工生产的形势估计过分严峻,认为如果爆发全面战争,城市里的工厂很可能被摧毁,武器装备供应就要断档,所以一个措施是搞三线建设,把国防军工企业和有国防动员能力的企业搬迁到内地山区里去;另一个措施就是扩大轻武器产能(当时能扩大的也只有轻武器产能),手榴弹这类一次性爆炸武器能简化就简化,最好不需要机加工,用农村作坊的翻砂铸铁、木车床就能生产,为人民战争做准备。

@多特蒙喆 说的“67式木柄手榴弹改进自63式木柄手榴弹”,这个没有错,那么具体的改进是什么呢?这得从更早的59式木柄手榴弹说起。 59式木柄手榴弹是50年代末确定生产木柄手榴弹后投产的第一个型号,它的拉发火管是用紫铜板卷制的,在侧面预留排气孔,平时用绸布密封。拉火后,铜丝簧被拉火绳拉出,和火帽摩擦发火,点燃导火索,经过规定的延期时间引爆雷管。59式木柄手榴弹用这种铜拉火管,后来的63式木柄手榴弹也用铜拉火管。 这种铜拉火管因为要在侧面预留排气孔,排出导火索燃烧的火药燃气,所以天然地密封性不好,容易受潮,为此设计了一种全密封的铅拉火管,侧面不预留排气孔,而是利用铅熔点低的特性,拉火后被火药燃气熔穿排气,这样平时拉火管是完全密封的,拉火后又自动开口排气。使用这种铅拉火管的手榴弹叫做63-1式木柄手榴弹。 但是这种63-1式木柄手榴弹在使用中出现了多起出手炸事故,也就是一拉火还没扔就爆炸了,炸死炸伤好几个人。经过研究发现,原来是这种全密封铅拉火管设计不合理,火药燃气可能会排不出去,压力骤增,火焰就有可能从导火索和拉火管壁之间的缝隙里窜过去点燃雷管爆炸。针对这些情况,对铅拉火管进行了改进,改用开放式结构,也就是导火索不完全套在拉火管里,而是中间露出一段,拉火管侧面预留几个薄弱点,拉火后从这几个薄弱点熔穿排气。这种改进过的铅拉火管安全性明显提高了,使用这种改进铅拉火管的手榴弹就是67式木柄手榴弹。 至于67式木柄手榴弹的性能,得用“非常差”来形容。 1、木柄手榴弹并不是不会滚动,教范上规定,禁止朝斜坡屋顶、上坡投掷手榴弹,因为它还是会滚。 2、破片性能极差,威力太小。67式木柄手榴弹全弹重达600g,装药只有可怜的38gTNT,没有预制破片结构,就是铸铁外壳,有效破片只有70片左右,大小相差极大,小的破片成了铁屑没有杀伤力,大的破片很大,有过大破片飞了200m伤人的恶劣记录。论爆破威力,38gTNT太小,论破片杀伤,破片又太少,67式木柄手榴弹既不是合格的进攻手榴弹,又不是合格的防御手榴弹,属于极端落后的武器。 而同时期,外军的手榴弹是什么水平?以美国50年代起列装的M26系列手榴弹为例,使用翻板击针引信,全重454克,炸药为165克B炸药,有刻槽钢丝缠绕的半预制破片层,破片密集杀伤半径15米。 木柄手榴弹现在还在不在用呢?按照大特务提供的资料 有人问,能不能出口给黑叔叔,那么落后的产品,人家黑叔叔都看不上,而且报废品很可能发生各种事故,谁敢用? 再跑个题,说一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军工生产。 有一些军迷,满足于各种轻佻的段子,对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军工生产过分夸大过分乐观,对我国当时的军事实力过分夸大过分乐观。其实当时我国的备战调门叫得高,备战工作质量却开展得并不好,穷逼、混乱瞎折腾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且不说打世界大战需要的飞机、坦克、火炮等重武器,就是“人民战争”需要的步枪和冲锋枪,1952-1978年生产了大约5000万支。5000万啊!哇!tg威武!!但是同时期美国/北约生产了大约3亿支,苏联/华约生产了2亿支。 而且这5000万支还有一大批是各种地方军工和动员线生产的,质量很差,大多为堪用品甚至次品。 民兵工作,1958年中央就提出“大办民兵师”,轰轰烈烈开展民兵建设,摊子铺得很大很大,要求县有民兵团,公社有民兵营,大队(村)有民兵连,账面上登记的民兵人数上亿,可是连给民兵人手一支枪都发不全,除了少数基干民兵,大多数人没有进行过多少训练,根本无法投入战斗,即使是基干民兵,训练也只能在简单科目上重复,质量很差,到后来不得不实事求是地精简缩编民兵。 涉及国防军工的三线建设,初衷没有错,但是在“左”的气氛影响下走极端,片面追求山、洞、散,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要建设,越偏僻越好,结果一个厂要把车间拆分到几个山洞里去,山洞和山洞之间连条好好的路都没有,厂区到外面交通条件极差,原料运不进去,产品运不出来,真要是打世界大战了进出的道路桥梁被炸毁就是死路一条。有些三线工厂,从60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就因为选址瞎搞,条件太恶劣,迟迟不能投产,一直拖拉到80年代初项目撤销,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当时唯一能海量生产的武器,就是极其落后的67式木柄手榴弹。 所以要正确看待建国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既要看到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的伟大壮举,也要正确看到当时的局限性,应当不无脑黑也不无脑吹,实事求是地评价,才对得起当年的巨大付出,对得起今天的伟大成果。按1993械弹字144号文规定,北方1971年以前,南方1976年以前生产的67式木柄手榴弹报废处理。2010年总装下文,67式木柄手榴弹停用,统一做报废处理。
作者:彩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885825/answer/352478536
来源:知乎

郡级登陆舰。
郡级登陆舰为美国二次大战建造的郡(County)级战车登陆舰(LST),总建造数量高达1052艘。从战后的1946年至1948年间中国海军与国营的招商局轮船公司陆续接收超过30艘,其中有17艘留在大陆。国民党军溃退至台湾后亦接收了17艘之多。 历经五十多年,部分本级舰至今尚在服役中。

LST本为Tank Landing Ship(战车登陆舰)之缩写,但美军私下却都戏称其为“Large Slow Target ”(大型慢速靶标);可知其在战场敌火下的脆弱性。LST俗称“开口笑”,亦即在抢滩时舰艏大门会往左右打开并放下跳板让车辆直接由坦克舱内驶出;而主甲板上亦可停放多部车辆,经由一可上下收放的斜坡下至舱门驶出。
再说一个现役的。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是美国海军隶下唯一一型现役驱逐舰,为美国海军主力。

本级舰以宙斯盾战斗系统SPY-1D被动相控阵(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结合MK-41垂直发射系统,将舰队防空视为主要作战任务,是世界上最先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伯克级掀起了世界防空驱逐舰发展的新篇章,尔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锐防空驱逐舰无一例外都借鉴了伯克级的设计思想,
同时伯克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分为Flight Ⅰ/ⅠA(21艘)Flight Ⅱ(7艘)Flight ⅡA(34艘)等多种构型,现役共计62艘,仍在建造,使得伯克级为世界上最新锐,最先进,战斗力最为全面的驱逐舰,也是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现役驱逐舰。
作者:leviath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885825/answer/372178042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