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展望2020年的中文東方社群」論壇記錄(3)

2020-03-05 08:57 作者:胡逆天  | 我要投稿

(以下发言纪录均省略自我介绍)

孙文约:

目前东方同人发展质和量的问题如何平衡?

囧仙:

目前来看,创作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销售的同人作品,另一部分则是非销售。

非销售的话,无论是质量高低数量多少如何都无所谓,同人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是对于自己的表现,当然我们希望东方同人创作越来越好。只有作品变多了,爱好者可以享受的东西才能变多,而对于销售的同人作品来说,现在刚刚达到一个饱和。消费水平承载能力略有不足,如果再有更多的同人社团成立,更多的可以销售的同人作品,可能现在消费者的数量就不够用了,所以我们需要把盘子做大,增加会消费爱好者的数量,才能在不超出每个爱好者消费能力的同时,承受这么多的社团和作品。

孙:

那么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否会出现人数过半,智商减半的情况?

囧:

其实人数无论多少,智商都差不多。只是人数少,蠢的发言也不是那么显眼。但是人数增加的话,其实占比没有实际什么影响,但是人数翻了十倍,那么可能比较奇葩的人也翻了十倍,那么比较显眼的蠢的发言就会增加。但是相对而言总人数增加的同时,优秀的人数也会增加,强者和有能力的创作者也会增加。所以如果为了避免那些不好的人的增加,而拒绝总人数的增加的话,那同时也拒绝了强者与优秀的创作者的增加。增加一个优秀的创作者比什么增加什么不好的人的数量要更重要。

胡博士:

其实关于这种问题,我们大家都会倾向把自己当成游戏玩家,当成棋手来看指点江山;但是就算你做到了大社团的主催,你还是你自己,你能够影响的其实还是很有限,我们也只能顺势而为。

囧:

每当你觉得某个人水平差,这个新人好蠢啊,不妨回顾一下当年的自己,是不是也跟他差不多,当年的高手看待自己是不是跟看待一个傻子一样的。如果当年的高手把你拒绝了,还会不会有现在的你,思考一下这种事情,反到容易想通。

胡:

之前那个人跟我聊到不喜欢东方圈的情况,是他在做游戏的时候,在一个设定上有个问题。结果就有不认识的大佬发私信对他说如何如何,你应该去看什么什么。他感到非常奇怪或者很恐慌:我只是希望大家玩的好好的,那为什么要读你们一堆书,这种想法是比较反精英的,需要懂得那么多,才能进入门槛。这位朋友遇到的问题对我并非问题,我刚入坑的时候,因为我入过很多坑,所以知道怎样短时间内把重要的都看一遍,但即便如此,15年开始办学刊,比如第一、二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从台湾寄大陆拖了很久,后来找到了大陆的网店就好了。所以说大家总是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宽容也是很重要的,要容许大家犯错犯蠢,不要一直取笑人家。尽管这么说,我也经常控制不住我自己,但是至少要保留一些恻隐之心就好吧。

厄神的飘带: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把圈外不参加活动的人吸引过来。这段时间我亲自尝试去拉人来参加活动,比如THO,或者LP。但是对于很多不来参加活动东方众,他们本身可能就不是很厨东方,他们参与社群活动,购买同人作品很少。我觉得拉这些人来很难,那么拉圈外人就更难了,我觉得是不是要转变一下思路,是不是可以让这些有意愿但是没能力的东方众能够来。去不了线下活动的原因,一是时间,二是金钱,个人时间安排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对金钱上动动脑子。据我个人经验来说,缺钱是东方众去不了线下活动的原因。不是因为门票有多贵,而是交通费用,毕竟东方众很多都是高中生大学生,那么交通费的问题确实不小。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原来有愿意的东方众来参加线下活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有一个不成熟的企划,能够让外地东方众参加活动进行报销部分交通费,这是一个众筹企划,鼓励中部省份东方众来参加THO,来更多体验线下活动的魅力,我觉得这是可以实行的。谢谢各位听我的发言。

囧仙:

这里有个很本质的问题啊,这个钱得有人出,如果偏远地区的人被赞助了路费,那么这个钱谁来出呢,这是重要的问题。

厄:

我觉得可以让主办方调查,让圈内大佬来传播,确定有多少人要长途跋涉来参加活动,来确定众筹的目标金额,进行登记,再通过众筹平台让全体东方众去筹款。筹款的数额可以按总量进行划分,进行抽奖,鼓励捐款。

囧仙:

呃,怎么说呢,你这个看法非常的新颖且独到。但是我直说啊,人们参与众筹或者捐款是想要有所回报,或者获得收益。但是在这个企划的捐款过程中,他没办法获得任何的回报。其他人能不能去THO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可能主办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但是主办方自己就没钱,我从保守角度估计,你这个企划不是那么容易执行。

胡:

我换个角度讲,就算要众筹,比起众筹路费,人们是不是更愿意众筹支持漫画创作,动画创作,游戏创作,(囧仙: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种大家可以看到的、高文化值的、我也可以享受到的东西。但若顺这个思路讨论下去的话,应该就会得出「放弃对线下活动的执着」的答案:既然有了网络,我们就从线上广撒网。

囧仙:

我另辟蹊径一下,如果提升各个地方THO东方爱好者的体验,是不是也可以使得没有钱去很远地方的人,可以在花很少的钱的情况下,就得到一个比较良好的体验,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思路,与其去解决路费,不如去提升各个地方的体验,比如大米的LP或者之类的活动就是这样的目的。

大米:

没错,这个也是我最开始建车万活动人士的群的初衷,我想大家能不能互相帮助,把活动做得更好,进而发现大家的困难成立了神仙联盟。我开始想的是跟这位一模一样的,就是说只有那几个地方有大活动,那么中部那些省份他们千里迢迢的过去,路费就受不了,那么能不能够针对本地参加活动,花个几十块钱,当天就可以来回,这样就降低了很多成本,其实THO大体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从而提高大家的体验。如果这个众筹的钱,不如让各地方THO办的更好。

三留君:

我就问一下,B站的限流,或者“非引流”,对线上创作者的积极性不是很好,比如那个《爱丽丝大冒险》,也是通过转发才能够有比较高的位置。但是我认识的一个创作者,在圣诞节发的视频,几乎没有播放量,搞到要删视频。他其实是以前《东方奥特曼》的创作者,从质量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很好的曝光量。其实有很多爱好者也有努力,比如东方视频索引网站,还有IPS这样的东西。(囧仙:你说的是帕琪video是吧),并且B站也会删除一些视频,比如囧星人的“猩懂东”,还有“东方脱胎换骨”。(囧仙:囧星人被删这个是自己导致的,这个没有关系)。曾经的优秀视频也可能流失掉了,那么各位对这类东方索引网站的看法?或者THV是否可能复活。

囧仙:

首先,关于“东方没有流量”这个问题,东方实际上是没有被引流,没有商业宣传和曝光度。我必须要说一个事实,可能喜欢东方的人都活在象牙塔里,对于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我们东方同人这些流量都是实打实的,但是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完完全全都不是这样,比如ACG的二次元手游,这些企业在发售前会先去买量,什么是买量,比如一个微信可能是几十块钱,QQ、微博等都有各自价格,所有的商业企划都是花钱买流量的方法增加这个量。微信就是靠卖人头卖流量赚钱的,只有东方不买量,没有商业推广,所以才显得东方的视频播放量很低,这就是同人和商业很难竞争的原因。

那东方没有流量怎么办,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也知道我会义务的帮助东方同人视频转发,因为B站的特性是你的粉丝量高,那么曝光量也高,和微博不一样,粉丝量高可能会限流很厉害。B站比如我现在有13万粉丝,那么我转发一些不错视频,给他们增加量,据我观察,我每一个转发大概能给视频带来3k的播放量,可能3K的播放量不是很多,但这对于一些发了很长时间只有几百播放量的视频有很大的作用。除了东方爱好者自我转发,我也在尝试新的渠道,前几天给B站的运营的讲座,B站其实也不是对于东方不在乎,各个部门对东方也有想法,但是想法归想法,实际推行有很多阻碍,不过将来东方视频是否会在B站有更好的推广和机会,还是只有商业的作品才有曝光的机会?我觉得东方在B站也是会有一些好的发展和出路的,大家可以稍稍期待一下。

你最后说的问题,我这里强调一下THV是怎么死的,死掉的原因有三个,最主要原因是烤夜雀没时间去继续运营,这里的运营不是掏钱掏服务器,而是没有一个人一天投十几个小时在这个网站上,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人去接替烤夜雀去做这些事情。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THV的存在意义逐渐薄弱,当时THV为了发展做了很多独占和先行投稿,当时人们会发现一个稿件先投稿在THV,然后才发到B站,即便如此会发现一个情况,一个稿件投稿到THV,2000播放,然后过了两个礼拜,投到B站一天之内就有3W播放,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在用B站,THV的意义变成了让更多人无法第一时间看到视频,这对于THV的存在是一个很强的否定。因为UP主做视频本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如果一个网站不能让更多的人看,那网站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复活THV也没有意义,无法增加视频的播放量,所以我也给PatchVideo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建议,不要向着视频播放网站的方向发展,向着索引性的,工具的播放网站扩展。新建一个THV对东方视频的播放量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是历史的血的教训。

轩辕无痕:

我不是想要问什么问题,我只是想要对大家做一个呼吁:东方人多帮帮东方人。我很久之前就一直在说,我觉得现在东方人互帮互助很缺失,在作品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你是创作者,东方视频大家看到了就转发一下,播放一下或者点赞一下,这个囧仙在做,我也在做,比如THO的信息,还有好的作品,你来拜托我的话我就可以转发。我觉得帮的不够多,我们社群整体的流量足够多,但是并没有有组织,有协作的互相帮助。《东方推荐刊》本身就是很好的推广渠道,但是很少人去看。我们应该互相呼吁一下,不是所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到东方上,有喜欢方舟也有喜欢jojo的,可能不想全心全意的去帮助东方,但是希望能够让大家在心理有一个概念存在:东方人多帮助一下东方人。希望大家构建应该良好的东方环境。

季怀言:

在历史研究上有这样一个方法,通过政府报表进行归纳总结,得到一个明确的历史答案的方法,但是这些报表中可能没办法回答或直接回答历史研究者的问题,对于东方也是一样,某个THO上得到的数据无法反应整个东方圈整体性的架构。

那么我就提供一个三步走的框架:

第一步:每一次大型的东方活动,留下有意义的数据和报表,至少是repo或者是调查数据。

第二步:是由社群研究专业的人,利用得到的海量的数据跟报表进行分析。

第三步:让分析结果和社团和活动主办方对接,让输出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活动与商业创作。

这里一个核心问题,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研究的专业人员,告诉这些社团如何采集数据,他自己能够整合这些数据,再转换为活动方能使用的数据。这一点可能需要胡博士再写一篇文章,我觉得圈子是有这样的人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找到这样的人呢,我觉得是需求没有直接写出来,需要他自己能够整合,能够输出。

其次我也想聊一下关于社群研究的重要性,我国的东方圈和日本东方圈有很多不一样,我们没有学院祭,没有从小学开始接受艺术的通识教育。这些问题我们很着急的去解决的,但是无论是扩大同人规模还是解决同人作品具体问题,都需要社群研究作为基本的工具。就比如说东方众难以参与线下活动,这是中国东方圈的独特问题。那么我有一个解决方案,让各个社团扩大线上、通贩的销售渠道,让那些无法参加、活在网上的这些东方众参与到支付的流程中去。那么会有多少人来参与,这就需要东方社群研究来给出一个数据。

胡:

归根结底,这些东西我们都在呼吁,但是谁来做呢?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这个决心,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们在旁边顶多只能把环境变得更友善一点,提供诱因更多一点。比如你写了这么个东西,《学刊》可以收录,可以给你稿费。或者说我可以用自己的博士学位给你背书,让你可以在学术场合,专门研究ACG的研讨会发表,把你介绍给这些机构的创办人,让你有机会去日本或者别的地方参加研讨会,从而在学术和职场上都有一个比较好看的履历,这就是我可以增加的诱因。一般人也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诱因摆出来,但是谁去做?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有人亲手下来接。

囧:

其实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一直有做。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THB的人气投票vote.thwiki.cc,在设置问卷的时候,有人就说我们这个问卷又臭又长,有四五十个问题。我们的问卷虽然很多,问题也很详细。但是这个投票本身附带的问卷设置时,结果很多是面向主办方和创作者的,这里面会涉及到买同人的时候倾向于什么,因为什么原因没买同人,为何不买,因为什么买了,买同人的时候会花多少钱,还有关注的,你关注什么类型的同人、你因为什么没有关注、你关注的时候又因为什么。并且这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进行交叉筛选,甚至是角色、音乐和支付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数据透视,并且样本有8000之多,对于东方的调查来讲已经具有很高的覆盖率了。每次THO的问卷差不多也就100左右这个量级。8000的样本其实是很值得分析的,所以我认为你要的这个东西已经有了,就是我们的人气投票。

除了人气投票之外,我们还做过其他的线上的线下的调查,比如上海THO和幻奏盛宴的问卷,问卷星的问卷。样本量在2000到5000左右的问卷,我手头有6到7份,涉及到不同的方面,我本来想要自己做,但是我自己时间有限,如果有数据分析高手愿意去做,那么我也愿意提供手头的问卷。

你说有没有人做这样的事,其实有,你可以关注一下东方刊物《华胥三绝》,上一期有一个投稿人叫宇岚hoshi,他写了社群以及投票数据分析的文章,非常有意义。同时你也可以去看一下东方TED就是东深见讲坛,压轴的就是他,他对于这个讲得非常透彻,我觉得你可以去看一看。

季怀言:

其次我想讲的问题就是关于东方审美的缺失,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把东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体验,而是作为一种束之高阁的装饰,很多爱好者不能让自己的进行一个审美的突破。就很难走向民俗学和考据为趣味的东方审美,有时候很多的角色厨也是如此。因为东方毕竟是生活中的东西,如果生活是百分之百的话,东方可能就是百分之四五十,但是对于很多东方众,它不是这样,换句话说也就是“不硬核的东方众”,不硬核的状态也导致无法把这个爱好转化成实际的购买力。我们之后要扩大国内东方爱好者的数量,在我们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怎么去拉拢这部分人,把他们的爱好往深层次,或者是往民俗学和考据的方式去发展?我觉得是很值得探讨的。

囧仙:

每个人对东方的理解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想要深入钻研,有些人就想要当一个休闲,我觉得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事情,没必要把每个人都引向高深,很钻研的方向发展。有的人就是想要休闲娱乐,我觉得这未尝不可啊。没有必要把每个人往高深的地方去引导,这是一个没有必要是事情,也不好。就是因为有的人休闲,有的人高深,它才会在爱好上有诸多不同的分层,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喜欢游戏,你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去做文化,民俗相关的东西,这样对于整个社群的发展是不好的。类似于社会上,所有人都是各司其职的,需要多样化的存在,而不能都向着非常民俗的方向引导。

季怀言:

这就是我刚才“但是”要说的内容,我不是说把他们往考据这方面引,我的意思是怎么把他们的购买力和影响力有利于社群发展。怎么让这些更自闭的爱好者,参与到我们这个大的东方圈子去。

囧仙:

我知道了,你想说的是如何让自闭的、并不参与社交、同人活动的东方人参与到这当中来,这是一个很深远的课题,我们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我个人觉得,一个主要的方式,应该拓展兴趣点,增加吸引力,让他们接触到东方更多的东西,或者参与到东方社群中来。这是需要增加东方本身的吸引力,问题在于东方的引力是否足够,而不是人的问题。人是自由的,作品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吸引到人。

季: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有点类似莫比乌斯环,自己咬自己,我们必须扩大对于东方的审美,才能从审美的角度扩大东方的吸引力。

囧仙:

我觉得不然,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高雅的,有的人就是不喜欢那些东西,不是说扩大东方的审美,扩大什么是美的,然后让所有人都觉得东方这样是美,这是改变人的喜好去适应东方,这是不对的,如果想要增加东方吸引力,应当增加东方能适应的人的数量,去改变东方,让东方去适应更多的人,才能够增加吸引力。你去改变人,这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很合理的做法。

季怀言:

好的,谢谢。

刈沢凉太:

今天看了大米同人社团的总结,我想总结一下同人社团的发言。

东方社团存在两个方向:一是向下把蛋糕做大,扩大广度;二是和日本社团比较,一些社团向高精尖发展,拓展高度。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在两方面的问题是同时存在于中国社群的,所以我想问的是在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同时进行分工的问题,一些社团向上提高自己的作品质量,对于更多广大的中下社团,更重要是迈出第一步,尝试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分工您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些意见?

还有一个是国内社团的运营是否有长效的机制,东方对内容和形式的包容度是不是可以再拓宽一些?从传教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可以从圈外人的需求来出发,从人的喜好,去改变东方,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在之前WePlay放了一个东方历史长廊,有文字,有ZUN绘,圈外人看ZUN绘可能就看成了儿童邪典,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广泛存在的。所以说与其把东方最精髓的东西传递给圈外人,不如说把一些比较通俗、有影响力的东西传递给圈外人,但可能这些东西在东方众看来可能是现充的,因为我是一个东方+街头文化的舞者,考虑东方的中文说唱,这个是比较现充的一个东西,东方能否包容这些,我存在一定的疑问。

大米:

我说两个词,一个向上的叫做「制作」,一个向下的叫做「运营」,这两点没有冲突,但是得有适合的人去做。有些人本身就适合搞宣传,把各种各样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呈现给大家,但是前提得有作品,一个是做产品质量的,一个是做广告,这两个缺一不可。酒香也怕巷子深,得去找合适的运营,先去找你做的这个内容会喜欢的人,再去拓展,能不能让其他人因为作品的魅力也来喜欢这个东西,东方跟街头嘻哈的文化也不冲突,日本也有魂音泉进行嘻哈的对标。你做社团不能完全迎合消费者,因为你做的是艺术,艺术必须要有自己的范儿,之后我们再慢慢扩大。你说的几点都不矛盾,这也是做社团挺难的点,需要各个方面去努力,但是现在很多社团是出于业余爱好所组织起来,可能做音乐没问题,但是做宣传就是不行。作为主催应该合理的去分配这些事情,哪方面不行就要想办法更换或者去找对应的人才。这就是解决你这两个矛盾关键的点,要找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我就说这么多。

囧仙: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你说WePlay展示的原作,是ZUN绘,外面的人不是很容易接受,你说得没错。原作的展示是因为原作是东方的核心和根基,哪怕是你不会玩,你欣赏原作也是没问题的,当天我在现场安排了美少女coser的打分级选手,也有三个工作人员都是很强的选手。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想让游客了解到STG的玩法,能够欣赏到,而不是让游客实际去玩。在对面的科普区文字展板,我配的都不是ZUN绘,都是美图,包括角色列表,装饰用的素材图,都是二次创作的同人美图。我是避免了你所说的ZUN绘的问题。在展板上所写的文字也是尽量以不懂东方的人看了也能看懂的方式去写的。

刈沢凉太:

好,谢谢囧仙。

wabikun:

我是重庆这边的,想要反馈一下重庆这边的情况,询问在重庆这里如何推广东方活动。东方在重庆这边可以说是废墟吧,我是14年夏天入的东方,然后重庆也就办过两次THO,我也是进行了一下考古,目前现存的漫展就是ComiTime里面东方比较多,但是13年14年,13年的THO是ComiTime办的,14年虽然不是ComiTime但也走得比较近。

之后重庆没有什么东方活动,本来去年有一个茶会。看地方调查组的微博才发现有这个活动,本来ComiTime的几位前辈也说要搞THO,后面就有了茶会,这个茶会可能也是一个强心针,但是这个强心针打出反效果了,可能是因为党争,其中很多组织者直接退圈,现在就导致当地的东方活动受阻。

之前囧仙说过,微THO级别的,去年这个茶会也有Live表演,也有大家平常出来吃个饭,唱个K这种活动,茶会结束后有人想搞,但是因为党争问题就没搞了,我查了一下,重庆本地的社团几乎没有,重庆的活动基本上都是中学生在活跃,大学的话也就只有重庆大学的是有活动的。其他也就没有什么活动跟社团。我同时在巴蜀中学搞了一个东方分部,一共就十几个人,我也尝试给这十几个人推东方相关的消息,但是我感觉中学生的用户粘性比较低。所以如果我要这重庆这个地方组织线下活动,或者跟同好搞个社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大米:

我参与过重庆的事情,的确比较可惜。为什么会有那个茶会呢,当时条件还没有成熟,我说你们先办个茶会试试,也是THO的铺垫。这个事情,我透露个点,我当时连场地都准备好了,而且不要钱,茶会之后就崩掉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据我了解,重庆这个圈子还挺特殊,外面的人很少往里面跑,比较自娱自乐一些。CT的组委会的人也是混过东方的,所以会有这些内容,那个组委会现在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想做的话,那么可以先拉一个初期团队,有策划,执行,运营,我建议你们可以把这个事情继续下去,如果需要支持的话,我也可以提供帮助。因为我们这边一个人参与了一个场馆的建设,然后届时会在重庆有一个东方的线下实体店。

wabikun:

我再补充一下,去年看那个地方调查组的地图,重庆被周围的THO包围,但是重庆现在交通还是挺方便的。CT的前辈也有意愿搞THO,但是后来都水了。现在中学东方群也没有能干事情的人。

囧仙:

重庆的话当年我去过,然后我还在CT上搞了一个讲座。当时我去重庆的时候我就觉得,卧槽,美少女好多啊!我一进场馆里面,我感觉男女比例1:1,然后妹子不是coser就是lo娘,然后就是我视野里面看到的都是什么?白花花的大腿,白花花的白丝,然后黑丝。然后铺天盖地都是,就在眼前晃来晃去,眼花缭乱。我就觉得重庆这个地方真的就是一个好地方。(弹幕:?)(弹幕:??)(弹幕:???)

但是你说THO吧,可能确确实实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这次重庆THO也是缺乏人和,随着时间长了,这一批人的办THO意愿也就慢慢消退了。那就看后面有没有有志之士去组织这个事情,对于重庆这种有过办THO凉过一次的地方来说,办新的活动可能面临更多的阻力,就看有没有人能够克服了。

大米:

这其实是是个很困难的事情,你想想广州也是,全国东方众最多的地方,在经历了一此失败之后,五年左右都没有东方活动,直到我们过去办乐祭。广州都是这样,重庆就更加艰难了,但是往好的方面继续努力,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你看现在广州THO办得不就很好吗?

wabikun:

重庆的组委大部分就是初中生,就我认识的《月话》的组委之一是初中生,而且学业也算重的,而且也没有本地社团,很难办事。

大米:

有没有本地社团这个都还好,他们社团不一定需要在本地,只要有代理就好。这些都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我们国家的东方社团也整体不错,有活动都会尽量参与,哪怕保证不了回本,他们都会去支持,这个还是跟日本的一些社团不一样,我们还是有为爱发电的人。主要是团队要好,内部要团结,外部如果有需要,大家都会尽量帮助你。这一次的福建THO就是我撺掇出来的,本来没有人干这个事情,我就站出来让他们组个小组,这就搞好了。

Fanmoon:

我是以前的重庆主办方之一,大概组建好了重庆THO组委会,但是因为内部矛盾,本来准备在上T宣传的。

囧仙:我知道,因为在上T的时候给20多个THO宣传的摊位,当时已经给重庆THO留了一个位置了,结果也凉了。

Fanmoon:

这边也是没有办法,已经可以说是关系破裂了,然后就解散了,宣传图都已经画出来了,官网都测试好了,还是没办法。

大米:

你们如果还有意愿的话,两位还是多沟通沟通,我觉得重庆搞THO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孙文约:

之前季怀言提到过,能不能够有历史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有没有人进行落实。我们国地东就在进行社群研究。我本人的研究背景就是数据分析,之前胡博士也发过一篇文章,我们需要用数据去说话。那么相关的学科有大众传播学,社会学,商业数据分析,计算社会科学。他们有学术方法,研究范式,我们有数据和社会议题。那么是否能用他山之石来攻东方之玉。

同人以上,学术界的专业的研究。我本人也做了一些相关的总结工作。

长话短说就是,我们东方社群研究有那些可以讨论的话题,数据平台有哪些,可供分析的数据有哪些,哪些学科领域已经有了类似的方法和研究范式可以供我们参考。此外,囧仙也提到过他手里的数据,我们国地东也做了一些整合内容,下面请晚岚来介绍一下。。

晚岚:

之前我们一直都有做各THO的问卷调查,从郑州THO,广州THO,长安THO,都是我们负责进行的设计。这里有个问题还挺严重的,就是大家还是组委会方面都喜欢做问卷,爱好者都做问卷做得比较疲乏了,大家都不太想做问卷了,主要是问卷的数据也比较麻烦,一个THO能来400人,但是问卷只能收集一半,甚至连一半都不到,这样的数据可能有一定风险问题,样本都达不到标准,这种东西不是没有人做,我当时在大连THO的时候也撰写过对于问卷的分析以及下一届应该如何的办的报告,给了主办方。但是到了去年,这些问卷都是由主办方来做了,数据也就没有到我们手中,也就不再需要我们来做这种东西了。

鱼头蓝豆腐:

在当前快餐化,短视频化的文化氛围下,东方一些有内涵的和长篇的作品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创作者如何去应对,尤其是东方的长篇创作者?

大米:

如果是长篇创作者的话就得能耐得住寂寞,这种长篇连载的,除非作品质量很高,又有很好的寓意,否则大家都要慢慢地才能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我就说音乐社团,他们一开始做点CD什么的,这是没人听的,但你要不断尝试做下去,只要能坚持做下去,再加上很好的运营,这样的话能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努力,这个东西成功是不成问题的。

囧仙:

要我说的话,创作者在创作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弄清楚自己是在为了什么?每个人的创作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他就是为了糊口谋生,换句话说也是为了赚钱,我认为赚钱这并不可耻,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就是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为了获得收益,为了养活自己,所以赚钱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同人圈子很多人抵触赚钱这件事,他就需要去考虑什么样的创作会吸引人,现在这个社会可能短平快的东西更加吸引人,他自然而然就得去调整他的创作策略,如果他也去做那种长篇的东西,可能会导致他缺乏读者,使得他没有办法去获得充足的收益养活自己,最后被迫去干别的事情谋生了。那我觉得这也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了。

但是,如果不以这个去谋生,他可以有更高的追求,他可以去追求更艺术的东西,那么他就要考虑我到底是要做长篇的东西,我还是需要做短篇的东西,还是要做表达自己的创意还是想法的东西。如果我不需要做的很长,很夸张,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很好,那么你可以用一种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方式,去传达你的想法。如若你的想法只能用长篇复杂的东西才能传播开,如果短平快的东西无法表达,那么你就要去思考,我真的是不是很想表达这个东西?如果是这样,请你鼓起勇气,去用真正能表达你所思所想的方式,去进行创作,去进行表达,你表达的内容决定你表达的形式跟方式,如果你表达的内容能适应短平快的方式,那么你就用短平快的方式去表达。我是这么认为的。

(时间已经早上三点多,大家开始讨论是不是差不多了)

胡:

谢 谢 大 家

晚岚:

感谢大家来听我们这个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座谈会。

大米:

我明天还要带小孩,晚安了。

囧仙:

好的,那么我们本次的论坛圆满完成,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展望2020年的中文東方社群」論壇記錄(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