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根据广州第一大案改编的反特片《羊城暗哨》

2023-01-06 20:06 作者:冬风晨光  | 我要投稿

《羊城暗哨》是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卢珏执导的反特惊险电影,由冯喆、狄梵、夏天等人参与演出,于1957年上映。该片讲述解放初期,公安人员王练打入敌人内部,将敌特组织一网打尽的故事。

幕后花絮

1、该片是导演卢珏第一次独立执导影

2、为体现地域特点,该片中八姑为挑拨陈医生夫妻关系拿出假合照的戏,外景选在广州中山五路的老字号茶楼惠如楼,请食客充当临时演员。其他外景时也选在黄花岗烈士陵园、沙面、百子路等有岭南特色的地

3、该片拍摄得到了广州各界的支持,惠如楼停业半天协助拍摄;在人流很大的海珠桥拍戏时,公安部门义务维持秩序;剧组需要一艘船,民生公司马上抽调停泊在白鹅潭的“红星轮”供拍摄而且不讲价

4、扮演“八姑”的狄梵在片中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于影片上映后广州市面上传出了“八姑还在某农改场”的传

5、扮演“梅姨”的梁明在片中只有33场戏,在该片前半段拍摄中,她以为自己只是演一个保姆,在开拍前甚至没有看过剧本,导演给她介绍角色时也只说“不是一个人”。直到剧本修改完成,影片也进入后半段拍摄,她才理解了导演的意思原来是她在戏中要分饰两种形

幕后制作

拍摄背景

1952年,广州公安局二处侦破“纠合性反革命集团案”,震惊全国。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提示》,公安部长罗瑞卿提议全国各大城市创作一些反映公安反特的故事电影,广东方面决定将“纠合性反革命集团案”搬上银幕,抽调作家陈残云负责这项任务。为此,陈残云从正挂职的宝安县委副书记任上赴广州市公安局任办公室副主任。

剧本创作

尽管陈残云在宝安时兼任边防委员会副主任,对公安工作有所了解,也抓过偷渡入境的特务,但是,广州挂职的所见所闻让他进一步深入了生活。他与二处侦察员座谈,了解案情和办案过程,研究了“纠合性反革命集团案”的档案,又用半年时间与二处及其他处的侦察员共同办案,参与了分析案情、跟踪、逮捕、审讯等全过程,从中体会到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苦性。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构思创作《羊城暗哨》。在创作过程中,他曾请示公安局的领导,在公安工作上有哪些东西不能写,时任广州公安局局长的薛焰鼓励他大胆创作,消除了他对公安工作的神秘感,使他在创作中能放开手脚,进行必要的集中与虚构。在剧本提纲酝酿出后,陈残云首先送到广州市公安局二处听取办案人员意见,并参考侦查员们的看法,反复修

剧本修改

剧本完成后,陈残云送到上影厂下设的海燕制片厂。制片厂指派出卢珏担任导演,因为他生于广东顺德,熟悉广州的风土人情,而且与陈残云曾是同事。卢珏起初对惊险片不太感兴趣,但是,到广州后,公安人员对敌斗争的事迹使他深受触动,他下决心要拍好这部影片。卢珏找来中外反特电影、小说钻研,认为惊险电影必须抓住三要素:悬念、意外、满足。而他感到原剧本存在悬念性不强、主角王练形象不够突出的不足。于是,他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原剧本中“梅姨”是常与八姑接头的马老板,卢珏认为此角色过于直露、肤浅,便增设了不显山不露水的“梅姨”一角,使之成为贯穿全片的悬念。由于“梅姨”的出现,卢珏又相应地改动了王练的戏份,将剧本中王练一直住酒店改为住进八姑家,置于“梅姨”的监视之下,从而使其经受更严峻的考验,展现人物性

影片评价

该片全片悬念设置较好,把正面人物置于险恶的规定情景之中,比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主人公思想性格的光彩。由于剧本提供的基础和导演、演员的努力,影片主人公王练成为中国银幕上较为鲜明、丰满的公安人员形。(《电影故事》评)

该片是一部较好的反特惊险故事片,反映了现实的、富有深刻政治教育意义的主题,还刻划了一个机智、顽强的人民公安工作者形象,故事情节的安排、场景的选择及音乐、摄影等方面,也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成就。故事情节惊险、紧张、曲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镜头,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看完之后,给人一种明快、流畅的印象。但是剧作者和导演在某些情节的处理和安排上还有一些缺点。一是没有反映出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二是一些故事情节不够真。(《中国电影杂志》评)

个人总结

冷战视角下的反特片经典之作,叙事跌宕起伏,水准很高

根据广州第一大案改编的反特片《羊城暗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