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26 意识

2023-01-07 11:4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6、意识


  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等都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以后才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类在同自然界斗争的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1]自然科学证明:在地球上没有人类以前,意识是不存在的。在低等有生命的有机物中,只有刺激感应。低等动物发展到高等动物,专门从事反映机构的神经系统才逐步发展。动物界向人类的发展,劳动是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脑这个复杂的思维器官和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意识不是别的,就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总之,人的意识的产生、发展,不但同生理发展中的高级神经系统不可分离,而且同社会发展中的劳动生产不可分离,和语言也是紧密相联的。意识在认识过程中,通过低级的生动直观和高级的抽象思维这些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客观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内容。物质产生意识,意识依赖物质。意识产生后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物质。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有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具有阶级性。

  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坚持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但由于受着阶级、历史等社会条件和自然科学水平的限制,它认为意识只是对物质消极的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而不了解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反作用。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由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液汁,人脑分泌这种液汁,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样便把作为人脑这个物质的一种属性即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了,抹杀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取消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严格界限,否认了意识的反作用,实质上把意识作为第一性的东西,以致陷入唯心主义泥坑。唯心主义把意识绝对化,人为地把意识加以夸大和歪曲,认为意识是脱离物质、产生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本体。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归结为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或上帝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说成是个人头脑的自由创造,这都是错误的。

  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都是同一含义的对称概念。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30页。

[2]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228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26 意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