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自我固然是人的本质,而自我所呈现出的状态则被形容为人性。
人的一切思考、行为,皆出于自我,而“基于”人性。
究竟是人性支配着人的思考、行为,还是仅仅思考、行为表现成人性?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性与自我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析自我,只能得出自我本质的虚无——可以从自我的诞生而得出。
人性的诞生也是同样。
虽然外来或随机而来的人性也不算虚无的人性,这和自我不同。
但,人性究竟从何而来,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呢?
常有性善和性恶说,也有人性源于后天培养的说法,或许我们还是要从思想和行为来具体分析。
当你做出某个想法的时候,又怎样对应人性呢?
比如想要喝水,比如想要睡觉,比如想要得到他人的倾慕和认同。
不难发现,喝水是生物的生存本能,睡觉是生物的生存本能,而得到他人的倾慕和认同,其实也是生物的生存本能。
“吃喝”作为基础的生物本能,容易理解。
而追求他人的认同,等等,作为社会属性,其实在动物集群里也常看到。
从蚂蚁,到狼群,再到人,似乎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生物体本身的习性,随着生存的演化而保留。
完全是身体本能的“人性”。
即使复杂的思想和行为,也几乎都是物种身体本能的综合。
除了身体的本能,也有“习惯的本能”。
生活的环境中受到某些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教育,其本质都是“习惯”。
对某些行为加以鼓励,对某些行为加以遏制——而鼓励与遏制都是通过基本的身体本能,比如吃喝,社会认同等等。
做“坏事”有时能得到实际物质的利益,而做“好事”能得到社会认同。
这样,就把生物体的本能延伸为个体的“习惯”,形成“性格”。
从而会出现似乎脱离生物本能的更复杂行为。
生物本能,和生物本能延伸而成的“习惯,形成“性格”,完全构成了人性。
人性就完全是身体本能和习惯本能,好似机械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人性,这倒谈不上虚无的问题了,或许也不该算“虚伪”,但却是毫无高尚可言了。身体与习惯本能,人们常规认识里的人性怎能是这般机械的东西?人性源于生物体的身体本能,这是何等难以接受的事情。
但似乎就是如此。
人性,高尚,都只是生物本能的表象。所谓道德,不过是生物社会本能以及社会本能的习惯延伸。
常规认识上的人性,实际是不存在的。
为了继续常规认识和常规生活,我们只能一定程度的忽视人性本质是生物本能,而维持着表面上的人性认知和人性习惯,高尚认知和高尚习惯。
不知可喜还是可悲,从表面上看,不深究的话,人性还是能维持我们传统认识上的面貌的,原则、道德也是有着表面的高尚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