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同学火了;农村是好题材,但不能以抹黑赚取流量

2021-11-30 22:32 作者:火星方阵  | 我要投稿



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为千家万户、为亿万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尤其在经贸交流、文化展现等方面体现得很突出。有民众依靠网络做好营销,搞活经济,惠及城乡;也有民众利用网络展露才艺,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还有人通过网络宣传美好事物,为打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但同时,也有人将心思用在歪处,利用网络故意张扬恶趣味、恶俗,甚至不知不觉走上了诋毁国家形象的错误道路。

近段时间以来,有网民以“张同学”为名打造了一个营销号火了。它专门拍乡村题材的视频,美其名曰“展现乡村生活”。@张同学是抖音博主,据称是来自辽宁营口农村的大龄单身汉,专门拍摄农村情景剧。@“张同学”不到两个月,粉丝涨到900多万。然而通过其视频可见,其中的所谓“乡村生活”,几乎完全就是脏、乱、差、贫穷、落后、愚昧、萎靡、消极、懒惰等负面语汇的代名词。

从其中几段视频可见,诸如视频主人公生活的房子,无不是杂草满院、垃圾遍地。房间内很少能看到现代化电器,触目可见黑黢黢的粗糙木桌椅、老式暖水瓶、泥面地板、 脏兮兮的墙面、简陋到极致的茅房等。至于生活场景,虽然很丰富,但基本都是在宣扬一些懒散作风,比如日上三竿才伸懒腰起床,然后做一些百无聊赖、毫无意义的琐事。

“张同学”的乡村题材视频,看不到一丝新农村、新生活的色彩,看不到当今乡村任何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看不到乡村人们积极进取的面貌。其视频中所展现出来的物语、场景、言行等,无非就是要给观众传递这样一种信号——看看,中国建国超过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乡村依然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发展变化,仍然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之间,乡村人仍然还在贫苦之中挣扎着生活……

从鄂州农民坐飞机买蟹苗到梁子湖捕鱼节,从“厕所革命”到“精准扶贫”,笔者生活在美丽的江南城市鄂州,见证了吴王古都的农村巨变。只要一提起吴王古都,那就是说不完的故事。虽然那个时代慢慢远去,但它已成为一代鄂州人的集体记忆,仍在散发出无比的芬芳。

我们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这里不由得要发问@张同学:中国当代乡村有那么多新风、新面貌、新发展,为何你们团队个个都视而不见?究竟是眼瞎还是心瞎?从视频可见,他们每人都有一双能正常视物的双眼,看来必是心瞎无疑。

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位“张同学”做视频真的太用心。在创建营销号之前,无疑是挖空心思才找到了乡村那种早已闲置不用的房舍,才搜罗到了那么多的老物件。当然,包括“张同学”在内的视频人物也是演技了得,竟然将乡村中残存的那种生活作风庸俗不堪、精神萎靡不振的懒汉形象演得惟妙惟肖。同时,也不得不对“张同学”团队予以谴责——只有何等心瞎的人,才会愿意抹杀良心,每天费尽心思琢磨拍出这种无聊的视频?

要知道的是,网络是连同全国、全世界的。这种恶俗乡村题材视频传向世界各处,必定会起到一个大作用——为境内外勾结的反华势力递刀,为他们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提供现成的题材。“张同学”们也是每天混迹网络的人,必定清楚,较长时间以来,美西方国家一直没有间断的在涉疆、涉港、涉人权、涉病毒溯源等各方面,无孔不入的对中国造谣抹黑。更重要的是,当前台湾问题极为敏感,“张同学”们难道是要让台湾民众误认为大陆仍然这般落后吗?是要摧毁他们回归祖国的信心吗?

制造这些视频,确实让“张同学”们涨了粉、涨了钱,但唯一没有涨的就是道德良心!

回顾过往,我们中国确实是从贫困落后的历程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的老一辈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确实在广阔的城乡吃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苦。也正是由于他们曾经吃够了苦,才为我们当今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中国已经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去年GDP总值已达101.6万亿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了9248元。当然有人会说,这只是纸面数据,中国还有部分人口,尤其是部分乡村人口可能生活还比较差。但有一个铁的事实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以无穷大的决心,彻底完成了扶贫攻坚的最后一战。然而,利欲熏心的“张同学”们根本看不到这些。

话说回来,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以乡村为主,乡村拥有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乡村确实是个好的网络宣传题材,但抹黑乡村的风气应该刹刹了。


@张同学火了;农村是好题材,但不能以抹黑赚取流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