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月亲子互动活动教案 100—144套
编号:A100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拔河比赛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手摇铃
主要目标:能与别人共同拉扯同一物品,并适当用力。
间接目标:强化本体感和人际关系。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平躺与婴儿床上。
2. 将可以抓摇的玩具,如手摇铃,放在幼儿手上。
3. 引导者用手去摇动幼儿的一只手,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手部动作。
4. 引导者试着用力将幼儿的玩具拿走时,观察幼儿有何反应。
☆ 注意事项:
拿开幼儿手中东西时,需注意其 情绪反应,幼儿生气和挫折时的饿哭闹,也是重要的感情分化学习,引导者不必为了害怕幼儿不愉快而不让幼儿表达情绪。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如果配合意愿不高或注意力集中较差,可能有触觉敏感现象,宜多作触摸、松弛及户外活动等游戏。
编号:A101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他是谁呀?
适用年龄:3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杯子、积木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将物品放入容器内的大小肌肉操作能力,以及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间接目标:可强化手眼协调,促成运动企划的成熟。
☆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先让幼儿成支坐状,双手各抓住一个积木引导者牵着幼儿的一手,将手中的积木放入杯子中。且将其中的1个积木放入杯子中,观察幼儿的反应。
2. 观察幼儿是否会将杯子中的积木取出,以及对另一只手里的积木如何处理。
3. 观察幼儿是否会放弃积木,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杯子上。
☆ 注意事项:
杯子,瓶口需大,方便幼儿伸入拿取物品。
☆ 失败的处理:
幼儿会观察杯中的积木, 而不会马上伸手去拿,引导者可以伸手到杯中拿积木让幼儿看进行过程并来模仿。
编号:A102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拉拉看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8个月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皮带轮、线球
主要目标:双手手指可以合住,促进肌肉的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成熟化。
间接目标:强化运动企划及本体感的成熟,培养探索意愿。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平躺与床上。
2. 将皮带轮放在胸上中央线,做上、下或左右的移动。吸引幼儿持续注视皮带轮的移动。
3. 观察幼儿是否会将双手的手指合住,并放于胸前。而双脚也会皮带轮做出类似的动作。
☆ 注意事项:
皮带轮的移动应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进行,摇晃不要太快,配合幼儿视觉动线的成熟度做练习。
☆ 失败的处理:
手指或脚的分合动作尚未熟练时,引导者可以利用幼儿练习拍手、并腿的方式来体会双手、双脚的分合动作。
编号:A103
类别:大小肌肉及双侧协调
教案名称:你要哪一个?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积木
主要目标:能用小肌肉来进行积木的操作,并做自我选择。
间接目标:以手眼协调游戏,训练幼儿注意力集中。
☆ 教学步骤:
1. 先将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的积木放在幼儿前方发出声音来引导幼儿的注意力。
2. 再将积木放在幼儿视线正前方并观察幼儿对玩具的选择情形,让幼儿伸手出来触摸积木,拿起积木,并操作。
3. 幼儿在玩积木的同时,以其他积木来逗引幼儿,看幼儿有何反应,若幼儿没有抓积木的意愿时,则可以将其他积木放在他手中,让幼儿的手抓握住积木。
4. 放置许多块积木于幼儿面前,让幼儿自行抓取,放下。
☆ 注意事项:
积木的选择以质料轻,易抓握为原则,以便幼儿抓取。
☆ 失败的处理:
幼儿的手指抓握能力尚未发展完成,因此会有抓不起来或拿不稳而掉落的现象,引导者可以在旁边稍加威胁,但主控权仍在幼儿,平常可多练习手掌和手指的把握。
编号:A104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双手拔河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可抓握的玩具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大小肌肉及双侧的协调,并可强化其手指力量。
间接目标:让幼儿和他人间积极互动,触发其人际关系的成熟。
☆ 教学步骤:
1. 拿两个可抓握的玩具,让幼儿双手各抓住一个,观察幼儿视觉的方向及其抓到玩具后手的反应。
2. 引导者试着先抓住幼儿左手的玩具,观察有热的反应。再用力拉右手的玩具,观察幼儿的两手摆放,活动及视线的焦点在哪里。
3. 试着拿走左手的玩具,观察幼儿是否会用左手去保护剩下的玩具和视线焦点是否转移。
4. 以相同的方法,取走右手的玩具,观察幼儿的反应是否和左手的状况相同。
☆ 注意事项:
引导者用力拉幼儿的手时,需注意力量不要过猛,以免造成幼儿的不愉快和伤害。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对于物品被拿走的反应激烈,有的则毫无反应,这些都需要由引导者引导幼儿适当地表达情绪,不要过或不及。
编号:A105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来!拿去哟!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抓握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垫子。
主要目标:视觉及视觉空间成熟,以及手眼协调的训练
间接目标:积极和他人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周围环境适当的判断和回应力。
☆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让幼儿坐在垫子上将玩具放在幼儿右边肩膀的位置,吸引幼儿注意,并观察幼儿的反应。
2. 再将玩具移至幼儿面前,并向幼儿两侧及中央移动玩具,观察幼儿的视线及双手的变化。
3. 让幼儿双手都来抓取玩具,观察幼儿的反应。
4. 若引导者用手去拉动右手(或左手)的玩具,观察幼儿的视觉移动及其他反应。
☆ 注意事项:
引逗幼儿来抓取时,同时给予成功和挫折的机会,使喜怒感情能平衡发展。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会不管引导者移动物品的位置,只是自己玩自己的,或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尚未能追视移动物品,引导者可用声音或呼喊幼儿的名字,来唤回其注意力,但不可急噪或过分催促,使幼儿受到惊吓。
编号:A106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抓到了!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下铃、低桌子
主要目标:视觉空间判断及手眼协调成熟化。
间接目标:强化运动企划,促进思考力和积极性。
☆ 教学步骤:
1. 幼儿坐在垫子上,背靠着垫子,将桌子置于其面前,引导者先将小铃放在距离幼儿30公分左右的桌子上,观察幼儿手的动作变化。
2. 引导者逐渐调整手与小铃之间的距离,让幼儿练习左手配合右手抓取东西。
3. 持续反复练习,直到幼儿可以成功的抓住小铃。
☆ 注意事项:
调整距离时视幼儿可以抓到的范围内而定,速度不宜过快,要让幼儿有抓到的可能。
☆ 失败的处理:
幼儿有时候会追视物体的移动,而忘了用手去抓握,应多加练习,引导者不可过于急躁,要给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
编号:A107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小钟铃,摇!摇!摇 !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带柄小钟铃
主要目标:促进幼儿的探索兴趣,增进手眼协调,和小肌肉使用能力。
间接目标:通过引导者的互动以及与幼儿间轮流合作,强化人际关系成长。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背部用坐垫支坐,引导者将钟铃递给幼儿,观察幼儿如何拿取钟铃及其注意力在哪里
2. 观察幼儿是否会触摸钟铃里的小铁片以及将钟铃摇出声后的反应。
3. 引导者若要求幼儿将钟铃交出来,观察幼儿的反应以及其注意力放在何处。
注意事项:
钟铃的表面必须是平滑的,以及小铁片必须是不刮手的,以免幼儿因碰触而受伤。
失败的处理:
若幼儿对钟铃没有反应,引导者可先摇动钟铃发出声音来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后,再将钟铃靠近幼儿逗弄。
编号:A108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玻璃瓶里的秘密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二个小铃、大口瓶(不易碎、透明。塑胶制品)
主要目标:强化运动企划,促进逻辑思考发展
间接目标:激发探索能力,和合作轮流的人际关系。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支坐,背后用垫子垫着,引导者将装有小铃的瓶子放在桌上,观察幼儿的反应。
2. 若幼儿抓住小瓶,是否会尝试用手指伸入瓶内,去抓取小铃。
3. 观察幼儿如何在尝试失败后,将小瓶中的小铃抓取到。
注意事项:
小心幼儿手指夹在瓶子内,并注意瓶子掉落时的安全。
失败的处理:
引导者可多次示范,并适当协助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经验,激发其浓度匠意愿。
编号:A109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手指抓握积木(一)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可由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进行
使用教具:积木
主要目标:观察幼儿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发展情形。
间接目标:透过积木和引导者的互动,奠定人际关系的基础。
教学步骤
1. 幼儿7个月大时,引导者可拿一块积木让幼儿抓握,观察幼儿手指抓握的情形。
2. 9个月大时,再拿一块积木让幼儿抓握,比较和7个月大时,幼儿手指抓握的情形有何不同。
3. 11个月大时,让幼儿再抓握一块积木,观察其手指抓握的情形。
注意事项:
不要将积木硬塞给幼儿,而是以引逗方式,引导他主动接近。
失败的处理:
幼儿反应较差时,不在勉强,可先让他观察其他幼儿的反应行为,再慢慢引导之。
编号:A110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授乳时间
适用年龄: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音乐带或会出声的玩具
主要目标: 联系幼儿在等待中保持愉快情绪,强化其人际关系。
间接目标: 喂食后的愉快情绪,可养成幼儿积极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和生活健康帮助很大。
☆ 教学步骤:
1. 饮食前后播放轻音乐,幼儿在喂食时间到或未到时,会因为饥饿而不安,甚至会大声啼哭,引导者(照顾者)在冲泡奶粉时,应熟练快速地完成,同时需兼顾卫生干净。
2. 幼儿若不耐饥饿就会大哭不已,引导者应在冲泡过程中边告诉幼儿“等一下”“马上就泡好了”“不要哭,我知道你很饿了”等等,让幼儿看到冲泡的过程,可以减少其哭泣或不安。
3. 幼儿在喝奶时,照顾者怀抱着幼儿,轻声地安抚幼儿,擦拭泪水,让幼儿轻松地进食。
☆ 注意事项:
在冲泡的过程中,不要离开幼儿单独一人,或不理会,不管幼儿的哭泣,以免引起幼儿更大的不安。
☆ 失败的处理:
授乳前的准备工作,宜尽量制造活泼愉快的气氛,可放轻音乐(古典或轻音乐),平抚幼儿因肚子饿,可能产生的情绪。
编号:A111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我们都是好朋友
适用年龄: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无
主要目标: 和幼儿作积极互动,以建立基础人际关系
间接目标: 让幼儿在肢体语言和态度上,有积极和对方沟通的意愿,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成长和成就。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躺着或坐着(背靠着垫子),身体放轻松,引导者拉着幼儿的双手,与幼儿面对面,眼神注视着幼儿,轻轻地和幼儿说话,让幼儿也看着引导者说话。
2. 引导者拉着幼儿的双手,边唱歌边作动作,拉拉小手,动动脚、摇摇头,让幼儿有愉快的律动时间,和引导者一起同乐。
☆ 注意事项:
进行活动时,引导者与幼儿的眼神应该互相交换,幼儿可以从引导者的延伸及举止间,了解自己是被人疼爱的。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在活动时不会注视着引导者,或被动地让引导者牵着手活动,无自主的活动意愿,有的幼儿则倾向于自行活动,引导者可视幼儿情况做调整,不必过于勉强。
编号:A112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和陌生人打招呼
适用年龄:1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或户外均可
使用教具: 无
主要目标:无触动幼儿和他人间的互动关系,为人际关系建立基础。
间接目标:与他人互动中,培养自我意识。
☆ 教学步骤:
1. 幼儿由主要照顾者抱着,有引导者用声音来引逗,接着伸出双手,表示欲拥抱幼儿,幼儿被声音吸引后,会注视着引导者,引导者再接近触摸幼儿,幼儿可能会缩向照顾着怀抱,这时主要照顾者可以拍拍幼儿的背,让幼儿放松。
2. 引导者可以对幼儿微笑,和幼儿打招呼,照顾者也在一旁轻声地鼓励幼儿作出反应,幼儿在照顾者的鼓励下 可能就会伸出手,和引导者有所接触。
☆ 注意事项:
引导的方式以不惊吓幼儿为主。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因怕生而惊慌地大哭时,应先暂停教学,待幼儿恢复情绪,转移至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后,再尝试一次,若结果还是如此,则可以考虑由其他人或在其他情境中来进行。
编号:A113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躲猫猫(一)
适用年龄: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 不透明丝巾
主要目标: 透过视觉的“有”及“无”的变化,建立幼儿和他人间成熟的互动关系。
间接目标: 激发保留概念的顺利发展。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平躺着,保持着愉快及平静的情绪,将丝巾盖住平躺着幼儿的脸,观察幼儿的双手和双脚的反应。
2. 再将丝巾掀开,观察幼儿的双手和双脚的反应和盖着丝巾是有什么不同。
3. 重复一次盖住和掀开丝巾的动作,观察幼儿的反映和上次有何不同。
4. 重复一次盖住和掀开丝巾的动作,观察幼儿的反应和上次是否有所不同及是否会期待下一次的游戏。
☆ 注意事项:
每次盖丝巾的时间不可超过5秒,以免意外发生。丝巾的质料以轻、不透明为主,最好能透气。
☆ 失败的处理:
刚开始有的幼儿会在丝巾掀开后露出不愉快的表情,引导者在将丝巾拿开的时候同时可都弄幼儿,让幼儿觉得高兴,幼儿就会很喜欢这种活动。
编号:A114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散散步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地点:户外
使用教具:背带,较大幼儿可用婴幼车
主要目标: 让幼儿多接触外界,可消除触觉敏感,建立较活泼、积极的个性。
间接目标: 变化视、听、嗅、触的感觉刺激,对大脑分化功能的成熟很有帮助。
☆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用背带将幼儿背在前方,戴上小帽子,穿上袜子或鞋子。
2. 引导者可以选择空气较好,车辆较少,街道色泽较多的地段和幼儿一起散步,在散步的同时,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景物或告诉幼儿这些景观有什么意义,让幼儿边看边听引导者说话。
3. 遇到新鲜的事物,或路上有些小动物时,可以让幼儿近点看,没有危险性的东西也可以让他们伸手摸摸看。
☆ 注意事项:
由于室外的危险性高,引导者需注意交通安全,幼儿的视线范围,则尽可能不要被挡住,以能看见四周的景物为主。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到室外散步,一方面新鲜,一方面也会不太习惯陌生的人和事物,对于幼儿无法接受的人和事物不要勉强,避免、造成惊吓,通常幼儿都非常喜欢外出,若有不同表现时,需注意有无身体不适现象。
编号:A115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躲猫猫(二)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丝巾
主要目标: 透过视觉变化,激发幼儿和他人间互动关系。
间接目标: 激发保留概念发展有助于幼儿思考力的提高。
☆ 教学步骤:
1. 将丝巾盖住平躺着幼儿的脸,观察幼儿的双手和双脚的反应。
2. 掀开丝巾时,引导者可以发出“喵!”的声音,观察幼儿的表情变化。
3. 如此反复几次相同的动作,观察幼儿是否会主食和他一起玩游戏的引导者。
☆ 注意事项:
每次盖丝巾的时间不宜过长,丝巾的质料要轻,最好能透气。
☆ 失败的处理:
几乎幼儿都会很喜欢这种游戏,并会笑的很开心,若有异常或没反应,可能是身体或情绪上有不舒服之处,引导者要特别注意。
编号:A116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看呀!谁是谁的好朋友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可移动的玩具
主要目标: 能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或彼此注视,认识对方。
间接目标: 培养主动积极和其他幼儿相处,加强感情分化及人际关系。
☆ 教学步骤:
1. 让4—6个月左右的幼儿(二个或三个),成支坐姿势围成一个圆圈,并让幼儿彼此都能看到。
2. 引导者让幼儿操作玩具来进行互动的游戏,让幼儿有拥有、交换、选择、轮流的机会,养成认知习惯。
☆ 注意事项:
因幼儿尚坐得不稳,因此容易坐一坐就倒了下来,需背部用垫子靠着,避免互相碰撞而受伤。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坐在一起时,有时候会互相注视,而忘了去玩玩具,引导者要引导幼儿间的互动行为。
编号:A117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你、我、他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各式各样大小玩具或洋娃娃
主要目标: 训练和他人共享玩具
间接目标: 引发对友伴团体的注意和兴趣,并强化自我意识。
☆ 教学步骤:
1. 让2——3个年龄相近的幼儿以趴卧的姿势围成一个圆圈。
2. 引导者将玩具放在圆圈的中央,引动团体游戏。
3. 引导者可从旁边协助,让幼儿轮流掌握玩具,且训练幼儿和他人关系的协调。
☆ 注意事项:
圆圈不宜过小,以免幼儿的活动互相受到干扰,以能互相传递即可。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会主动探索,有的幼儿则会望着别的幼儿玩,忘了去抓取、操作,待看到别的幼儿努力去抓取后,也会主动去抓,引导者只要对不去抓握也对别人的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加以协助即可。
编号:A118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猜领袖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玩具
主要目标:与较大或较小年龄的幼儿相处,促进互动及分享关系。
间接目标:在互动的成功和挫折中,可促进喜、怒、哀、乐、惊、恐、惧七情的分化与均衡发展,建造成熟又健全的人格。
☆ 教学步骤:
1. 让四个月和六个月、一岁半的幼儿,共同围成一个圈,尚坐不稳的幼儿以垫子靠着,引导者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形。
2. 引导者可放如一个玩具,并协助一岁半的幼儿作为引导角色来引导其他幼儿作轮流的练习。
3. 可再加入较多的玩具,看幼儿们对玩具的分配情形。
☆ 注意事项:
引导者需要引导较大年龄幼儿与较小的幼儿轮流操作玩具,避免由较大年龄幼儿独占玩具。
☆ 失败的处理:
不同年龄间的互动经常会使得年龄较小的幼儿不会去争取,有的幼儿若拿不到时就会哭,不知道要去争取,因此较大年龄的幼儿就成为主宰者及拥有一切者.引导者可将玩具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就可以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
编号:A119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躲猫猫(三)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丝巾
主要目标: 透过视觉变化,激发幼儿和他人间的互动关系意识的形成。
间接目标: 激发保留概念,协助思考力发展。
☆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先发出“喵!”、“喵!”的声音,观察幼儿身体、手脚及表情的反应。
2. 用丝巾盖住幼儿的练再掀开,且配合动作发出声音,观察幼儿是否会用眼睛去寻找引导者。
☆ 注意事项:
丝巾盖在脸上的时间不可超过5秒。丝巾的质料以轻、能透气为主。
☆ 失败的处理:
幼儿无法将引导者和发出“喵喵”的音源连在一起时,引导者可以在丝巾拿开时再发出“喵喵”声,看幼儿的反应,让幼儿可以联结在一起。
编号:A120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和布捉迷藏(一)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丝巾
主要目标: 幼儿以支坐姿态,训练头部转移,改变视觉的技巧,和他人作积极追踪性互动。
间接目标: 可同时发展保留概念及运动企划能力。
☆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先抱住幼儿,再发出声音吸引幼儿注视。
2. 再让幼儿以支坐姿势坐稳,引导者用丝巾盖住幼儿的头部,观察幼儿双手的反影。
3. 引导者走到幼儿的左后侧,再掀开丝巾,观察幼儿视线的改变。
☆ 注意事项:
丝巾盖住脸部的时间不宜超过五秒,质料以轻,易透气为主。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在丝巾掀开后,虽然看不到引导者,但不会四周搜寻,引导者在这种情况下,应发出声音让幼儿找找看,并应有耐心,给幼儿更多时间。
编号:A121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交换玩具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育婴室
使用教具: 绒毛玩具,钥匙圈玩具
主要目标: 让幼儿练习分享的感觉,以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间接目标: 在主动的控制和成功中,完善幼儿更完整的感情分化。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靠墙坐着,引导者先拿一个绒毛玩具,给幼儿玩,以确立其拥有的喜悦。
2. 幼儿玩一些时候,引导者再拿一个钥匙圈的玩具给幼儿,并表示要和幼儿交换玩具,观察幼儿的反应。
☆ 注意事项:
在进行时,幼儿常会因玩具被抢,或交换失败,而哭闹,指导者应接纳其感觉,并加以安抚。
☆ 失败的处理:
若幼儿执意不愿意交换玩具,而发生抢夺争执时,引导者不必介入,只需旁观,让幼儿自己去解决。
编号:A122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和布捉迷藏(二)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 丝巾
主要目标:发展协调双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间接目标:激发保留概念和运动企划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呈支坐状态,有引导者出声,引起幼儿的注视。
2. 引导者把丝巾盖在幼儿头上时,观察幼儿能否用手拿开。
3. 丝巾移开时,观察幼儿注意力在哪里及视线焦点的位置。
☆ 注意事项:
丝巾盖在脸部的时间不宜超过5秒,质料以轻、易透气为主。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会用手拿开丝巾,有的幼儿不会用手,但会转动头部,试图摇下丝巾,若幼儿因此觉得不舒服时,则可以拉起幼儿的手将丝巾拉下来,多尝试几次,可积累幼儿学习的经验。
编号:A123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 汪!汪!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地点:育婴室
使用教具: 有声动物图卡或玩具(有动物叫声的)
主要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并分辨其性质。刺激幼儿听觉能力的发展及接受层次的丰富。
间接目标:透过声音,协助幼儿建立和环境的积极主动接触的意愿。
☆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靠着墙坐着,引导者拿出有小狗的图卡和玩具,并学小狗堵塞叫声,且告诉幼儿说“这是小狗”加深幼儿的印象。
2. 观察幼儿是否会有想学动物叫声的反应。
3. 引导者可以拿其他的动物图卡,一一展示给幼儿观察,且学动物的叫声,加深幼儿的印象。
☆ 注意事项:
引导者在展示图片时,所学的动物叫声必须是正确的,以免误导幼儿的印象。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可能因情绪不好,或注意力的发展尚未成熟,而无法接受。引导者则无需勉强,以表情或动作来提升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编号:A124
类别:人际关系
教案名称:呼!呼!呼!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20分钟
教学地点:育婴室
使用教具: 纸或塑胶
主要目标: 透过声音来激发幼儿和他人积极主动的人际关系。
间接目标: 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 教学步骤:
1. 先让幼儿背卡引导者坐,引导者拿一张纸,对着纸吹气,并发出呼!呼!呼!的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
2. 观察幼儿是否对纸产生兴趣。
3. 若幼儿有兴趣,试着引导幼儿吹气,引导者可以协助幼儿将纸打开,并做吹气的动作,让幼儿模仿。
☆ 注意事项:
切勿直接把袋子套在幼儿头上,以免幼儿模仿发窒息的危险。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大多没有吹气的力量和意愿,引导者也不需勉强,作作标志即可。
编号:A125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我的名字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灶点:室内,幼儿围成圆圈,互相看得到
使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让幼儿确认自己名字,并和引导者产生积极互动。
间接目标:让幼儿相互认识,积极发展人际关系。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试着对幼儿喊出他的名字,观察幼儿的反应。
2. 幼儿对自己名字的声音,必须透过多次的经验才能完全感觉得到。
3. 轮流对每位幼儿做叫名字的游戏,也让他们对别人的名字和反应的行为有所认识。
注意事项:
幼儿第一次接受名字时,常会混在一起,对自己的名字不反应,反而反应别人的,这是
对声音自然反射现象,不用担心。
失败的处理:
经过练习,幼儿逐渐会分辩声音之差异,进而了解名字对自己的意义。
编号:A126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这是什么声音?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录音机、录音带
主要目标:协助幼儿发音器官的协调,对大小声的分辨,并有助于听感的成熟以及团体常规的养成。
间接目标:声音的探索游戏,有助于与他人互动之成熟,以及感情的分化,对情操及人格成熟颇有帮助。
教学步骤:
1. 先在教室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并让幼儿用最轻松的姿势坐着,保持良好的情绪。
2. 引导者与幼儿面对面坐着,让幼儿看着引导者的嘴型,引导者试发一些高低音,让幼儿 持续注意着引导者,接下来让幼儿也试着发音,若幼儿无法发音或没有意愿发音时,引导者可以发更多的音来刺激幼儿,幼儿可能会觉得好玩而笑起来,若是也能发出类似的音时,引导者应给予口头的鼓励及赞美。
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发音的成熟度,要提供一些幼儿能够发出的声音,来让幼儿模仿,重点可集中在大、小声的区别。
失败的处理:
示范的声音要尽量有趣,让幼儿想跟着学习,在做大小声份辨时,尽量配合动作来吸引幼儿。
编号:A127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脸上器官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脸部模型
主要目标:头部的感官常是最早的学习工具,也是幼儿生活中最新密而有所感觉的东西。通过活动使幼儿认识五官。
间接目标:认识脸上的感官后,由于经常会使用,对幼儿学习力的长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用不干胶纸制成脸部模型,头发及脸部五官司可重复撕下来,贴上去。
2. 幼儿与引导者围坐在一起,脸部模型放在幼儿可以看到的地方,首先引导者解释此模型就是我们的头部,将人头部位上的五官与教具比较,接着指着每一个部位告诉幼儿器官名称,再将脸部各部位撕下来与引导者脸部位置对比,让幼儿认识名称及单一看各部位在脸部的什么位置,让幼儿将撕下来的部位贴回去,陆续将每个部位学习完成。
注意事项:
道具的使用,最好尽量写实,让幼儿有正确之了解。
失败的处理:
幼儿在贴五官时,可能会贴错,引导者需协助幼儿贴正确即可,并提醒其错误之处。
编号:A128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看书听故事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阅览室
使用教具:图画书
主要目标:听故事有助于幼儿语方能力的增长,对这个阶段的幼儿最有帮助。
间接目标:可促进幼儿注意力集中和情绪的安定。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坐着,抱住幼儿,和幼儿共同打开图画书,引导者照着图画书说出故事的情节,图画书可以选择内容较为细腻,画面较为生动让幼儿看着画面,听引导者说故事。
2. 故事的内容以图画所呈现的为主,引导者同时可以述说较为抽象的情节,让幼儿在聆听中自行去想象及观察。
注意事项:
引导者在叙述时,语调宜轻柔,速度宜慢,用词不可过于复杂或难懂,尽量以一般生活中的对话为主。
失败的处理:
若幼儿不感兴趣时,可引发幼儿兴趣的方法有二,一是夸张戏剧化表现,二是鼓励其提出问题,进行对话。
编号:A129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图书角游戏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布书、布偶书、有声书、塑胶书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专心地阅读书籍的能力。
间接目标:训练幼儿保持安静,如何在团体生活中,维持自立,不干扰他人。
教学步骤:
1. 在教室内布置很多布书、玩偶书、塑胶书、有声书等,各放置在桌上,将其他玩具及用具收起来,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图书上。
2. 幼儿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看的书,或可以这里翻翻,那里翻翻,可以自己看,和别的幼儿一起看,也可以和引导者一起看,让幼儿有自主的能力。
3. 因为所提供的书籍都是较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幼儿或以从感觉中去学习,引导者只在一旁协助及引导。
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图书的方式,避免破坏,或相互抢夺。
失败的处理:
对于无法独立接受图书角训练的幼儿,可以其他玩具代替之,但不可妨碍别人的工作。
编号:A130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谁是谁?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教导幼儿认识自己名字,以及他人呼叫时的最基本应对能力。
间接目标:认识自己名字和回应他人呼叫,是最基本的责任意识。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和幼儿围坐在一起,首先引导者先叫第个人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幼儿要喊“有”,或“唉”,若是幼儿没有应答,引导者可以对幼儿说“XX,老师叫到你了,知道吗?”接下来引导者说口令,让幼儿做动作,首先请幼儿拍拍手,站起来,坐下去,拿起积木给引导者,亦儿若能照口令做到,则给予口头上的鼓励及鼓掌,接下来引导者可站在一旁,喊幼儿旁,再换另一个幼儿,直到幼儿又再集中在一起。
注意事项:
气氛宜轻松活泼,在游戏中进行要让幼儿维持参与此游戏的意愿。
失败的处理:
若无法正确地反应,引导者应耐心地教导,不可训斥幼儿,以免使幼儿受到挫折。
编号:A131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身体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不干胶纸制成的人体形状板
主要目标:身体的名称是生活和教学上常会用到的,愈早有明确认识,对幼儿的学习帮助愈大。
间接目标:对自我身体有更多认识,有助于探索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增强。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用不干胶纸制成人体形状,头部、躯干及四肢,可重复撕贴,长度和幼儿身高相似。
2. 幼儿与引导者围坐在一起,将人体形状板放在幼儿面前,首先解释这是一个新的小朋友,今天要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上有那些部位,可请一位幼儿出来,站在形状板旁,引导者将头部、躯干、手、脚依次拿下来,此照幼儿的相同部位,教导幼儿“头”“手”“脚”等名称,让幼儿在练习名称时也可自行撕贴。
注意事项:
人形的形状,尽量真实,便于幼儿有正确的认识。
失败的处理:
幼儿在进行中,常会贴错部份,特别是左右手及右手及右左脚差异不大者,不必急着纠正之,重点在观察幼儿能完成到那种程度 。
编号:A132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周围东西名称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清洗室
使用教具:清洗用具、梳子
主要目标:生活化的词汇,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和实际的应用最有帮助。
间接目标:促成幼儿探索意愿提高,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增加。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带领幼儿至清洗室,让幼儿坐在马桶上,告诉幼儿这是大小便的地方“这是马桶”,指着水槽,告诉幼儿在这里“洗手”,引导者打开水龙头,扶住幼儿的手,在水龙头下将双手搓洗,再将水龙头关紧,双手将水甩掉后用毛由擦干后即可。
2. 引导者将幼儿抑到镜前,让幼儿看看镜中自己的模样,拿梳子替幼儿统头发,并说“梳头发”,让幼儿体会梳头发过后更为整齐清洁。
注意事项:
此阶段幼儿会喜欢玩水,甚至喜欢用手去掏马桶,在做清洗的认识时,需预防幼儿有此现象。
失败的处理:
进行此课程时,宜以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主动自由探索,不必限制太多规则,不过浴缸内水位必须以不超出30公分为上限,以免危险,必须注意洗衣机摆设位置,留意幼儿,勿爬入洗衣机内,造成危险。
编号:A133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 认识日常用品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教室或活动室
使用教具:室内用具
主要目标:这种游戏不但有益语言能力的成长,对社会适应性也有直接帮助。
间接目标:以生活中可接触东西作为幼儿词汇的基础,对幼儿探索能力的成长帮助很大。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告诉幼儿,等一下要去别的地方认识更多好玩的东西或认识其他的小朋友并帮助幼儿穿上鞋子,由引导者带着幼儿先到另一间教室或活动室去参观。
2. 引导者可为幼儿幼儿介绍教室内较特别的东西,如食物图片,大玩偶或用具等,将名称及如何使用教给幼儿,同时加强语调让幼儿知道物品的名称。
3. 幼儿若已知道某些物品的名称,可由引导者指示幼儿将物品拿出来,或将物品拿至某个地主放好,来测验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及对物品名称的认识。
注意事项:
每次认识物品的环境以一个地方为主,深入地了解及认识物品。
失败的处理:
幼儿乍看到新鲜的东西会有抢地方的现象,引导者可以轮流让幼儿拿,并对没兴趣的幼儿加以辅导。
编号:A134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生活常规认识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15分钟
教学地点:保育室内或戏剧角
使用教具:布偶
主要目标:通过布偶戏剧, 引发幼儿对生活规矩的认识,比较能正确掌握其意义。
间接目标:强化幼儿和他人间互动的成熟,有助于社会适应性的增加。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将布偶的舞台场景布 置好,为了可以清楚掌握幼儿的动向、布偶剧的进行不要用幕布围着,直接在幼儿面前进行。
2. 引导者可设计一个和家人共游的故事,主角有幼儿及爸爸、妈妈、祖父母等家人,场景则随着幼儿的出游情形而有变化,同时可以将上下国的秩序及注意安全融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注意事项:
设计游戏重点,最好是幼儿生活上能直接感受的、比较能发挥效果,不会流于说教。
失败的处理:
事前的设计非常重要,尽量引起幼儿的共鸣,多作些较有趣动作或声响以吸引幼儿的注意。
编号:A135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水果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水果图卡、水果实物
主要目标:认识水果名称,可让幼儿更喜欢吃对他们身体有帮助的食物。
间接目标: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吃,对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帮助更大。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让幼儿坐成一排,将水果者可在一旁加强幼儿面前,再将真实的水果放在图卡前。
2. 引导者拿起水果图卡,介绍水果的名称为“苹果”“橘子”“香蕉”等等,再将实物让幼儿看,触摸,并对比实物及图卡。
3. 幼儿在触摸实物及看图卡时,引导者可在一旁加强幼儿对物体名称的认识。
注意事项:
让幼儿用看、摸、嗅的感觉,来对水果有更多认识,做完教学以后,便可弄给他们吃,加强其印象。
失败的处理:
实物及图卡同时出现时,幼儿会将注意力放在实物上,而忽略对图书的认识,引导者仍需提醒幼儿注意对图卡的认识。
编号:A136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户外的自然物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外
使用教具:视室外设备或器具而定
主要目标:幼儿经常外出或到户外游戏,自然物名称的认识可增加其生活上的丰富性。
间接目标:对词汇的了解愈多,幼儿基本的探索能力愈强,对日后的学习帮助愈大。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将幼儿带至室外,首先让幼儿尝试开门及关门,引导者可协助之,幼儿开关门的同时,告诉幼儿“开门”“关门”。
2. 室外若有花或树,可以让幼儿摸摸树,同时说“树”或摸摸花,闻闻花,引导者告诉幼儿“花”
3. 引导者可以视室外有那些物品,利用机会教育,介绍给幼儿认识,幼儿在听到物品名称的同时,也可以摸摸物品,同时体会,以加深印象。
注意事项:
在室外活动时需在天气良好,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教学
失败的处理:
通常幼儿都喜爱户外活动,但是生病或情绪不佳者,可留之于室内,其余幼儿仍可正常进行。
编号:A137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动物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图卡(动物类)
主要目标:认识相关名词,促进幼儿的词汇的认知和了解
间接目标:名词认识较多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成长。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与幼儿同坐,并将动物类图卡铺放在地板上,让幼儿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张图卡。
2. 引导者拿起每张图卡,用手指着图卡,清楚地告诉幼儿“马”,在教导幼儿认识名称时,应避免添加太多介绍词,例如,只要清楚支说“这是马!”幼儿可以清楚地认定图卡内容和所听到的名称相连结即可。
3. 逐一介绍每张图卡后,让幼儿自己拿起图卡来看,引导者可以在一旁指导。
注意事项:
图卡尽可能是和实物较相近,且形状要大
失败的处理:
如果幼儿很难从图片中,认识动物,可用相片或录影带协助,保弃者也可用马的叫声,来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尽量以幼儿有经验的狗、猫、鸟、鱼作开始。
编号:A138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声音的妙用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或户外较安静角落
使用教具:椅子、玩具
主要目标:培养幼儿与别人互动时的主动能力,以及有挫折时的独立自立能力。
间接目标:训练幼儿情感分化能力,以促成人格情绪之成熟。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观察幼儿有所要求时,会如何表示,例如:想要引导者抱他时,会不会发出声音或者只用肢体动作来表示。
2. 让同龄的幼儿们一起游戏,观察幼儿之间会不会互动,会不会用简单的声音做沟通。
注意事项:
引导者宜表现出积极、活泼的态度,让幼儿更愿意主动参与游戏。
失败的处理:
内向和触觉敏感的幼儿,在类似游戏中很容易失败,不要勉强,多鼓励并给予机会以表现即可。
编号:A139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点点头。甩甩肩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20-30分钟
教学地点:户外或活动室
使用教具:身体儿歌
主要目标:教导幼儿认识身体器官,名称及其作用。
间接目标:以语言游戏活支,扩展幼儿探索的范围。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可边说“头儿、肩膀、漆、脚、趾”的儿歌,一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示范给幼儿看。
2. 第二次练习时,将儿歌的速度放慢,且加入说明,让幼儿做出动作。如“头儿,我有一个头,把手放在头上。”并可延伸至其他器官上。
3. 幼儿熟悉后,可以重复配合儿歌练习做动做。
注意事项:
教导幼儿将器官名称和动作指示,做正确搭配,动作宁可慢些,不要随便带过,以免有错误认知而不自知的现象。
编号:A140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看字卡模仿动作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图卡、字卡
主要目标:确定幼儿对认识词汇意义的了解,使能落实表现在生活上。
间接目标:语言符号及实体动作相结合,可协助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拿学过的字卡,先示范表演字卡的动作给幼儿看。
2. 再轮流让每位幼儿照着不同的字卡表演,看看每位幼儿对字卡的了解及如何表现。
3. 引导者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引导者抽一张字卡给他看,并要这位幼儿表演,让同组幼儿来猜。看那一组猜得最好。
4. 输赢不重要,如果表现幼儿的创意最为宝贵。
注意事项:
现场尽量保持欢乐、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更勇于表现。
失败的处理:
身体协调困难的幼儿,或不敢积极表现的幼儿,不要勉强他,多观摩别人表演,多几次经验,大多能学习得很好。
编号:A141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身体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20分钟,让每位幼儿轮流尝试
教学地点:室内保育室或图书角
使用教具:小狗、小熊的填充玩具
主要目标:教导幼儿熟悉身体器官名称,并且能正确说出来。
间接目标:训练幼儿在团体中,能主动并且轮流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让幼儿坐在椅子上,引导者拿小狗的玩具放在幼儿面前,并询间幼儿“小狗的眼睛在哪里?用小手把它指出来“。
2. 再拿一只小熊出来,让幼儿双手握住小熊的双手。并问说“小熊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让幼儿分别用手指出来。
3. 再让幼儿练习分别指出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器官。
注意事项:
游戏时宜制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让仍不太会的幼儿勇于尝试与参与。
失败的处理:
对不会和经常弄错幼儿,要鼓励他们更勇于参与,以较多的经验协助他作快速的学习。
编号:A142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礼貌用语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教导孩子能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提升生活上更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间接目标:礼貌用语除了可以提升对他人的协调沟通能力外,更可强化幼儿内在成长的生活适应力,让幼儿更开朗、更健康。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与幼儿围坐在一起,距离可以靠近一点。
2. 引导者看着幼儿,也让幼儿看着引导者嘴形,引导者开始教导幼儿说话,如“谢谢”、“再见”、“你好吗”等日常用语、引导者说一句、幼儿跟着也说一句,可以从一肉个字,慢慢增加到四、五个字,让幼儿跟着练习,嘴形也模仿引导者。
注意事项:
幼儿模仿语言表达,除了听觉以外,还有表情和嘴形,让幼儿看清楚引导者的面孔是非常重要的。
失败的处理:
幼儿在和人对话上时,除了本身的语言能力外,还可能受到独立练习的因素影响,所以有些即使没有实际困难,也不代表在游戏中能顺利表达,若气氛轻松、自由、开放、即使能力较差的幼儿,也可以在练习中很快补救过来。
编号:A143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认识颜色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红、黄、绿色卡
主要目标:教导幼儿认识颜色观念,并能应用在生活上。
间接目标:教导幼儿认识颜色观念,并能应用在生活上。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准备红色、黄色、绿色三种色卡。
2. 引导者首先拿出色卡,指着红色色卡,告诉幼儿“这是红色”,接下来再介绍黄色及绿色,幼儿可以了解颜色时,再拿出一张色卡,问幼儿是什么色,幼儿可以说出颜色名称后,将三种色卡放在地上,请幼儿依次拿出红色、黄色、绿色。
3. 反复练习,以加深印象,让幼儿可以认识颜色名称。
注意事项:
幼儿对颜色没有把握时,会期待引导者给予提示,引导者不需直接说出答案,引导其辨识即可,此方法可延伸至认识其他颜色或形状。
失败的处理:
幼儿答错的机率可能不小,引导者重复让其练习即可。
编号:A144
类别:语言能力
教案名称:我说对了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 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保育室或图书角
使用教具:图卡、玩具、图画书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认识各种东西的名字,并能正确表达的能力。
间接目标:训练幼儿体会团体互动中的自由空间及其规则,培养轮流不争先地表达意见的方式。
教学步骤:
1. 引导者拿着绘有各种东西的图卡或图画书,让幼儿观看。且指引幼儿观看。且指引幼儿用手去指,认识各种东西的名称。
2. 引导者可试着指出图卡中的鞋子等,让幼儿自己表达鞋子是做以用的,依此类推,幼儿还可以利用双手的肢体语言,表示自己知道东西的用途或位置。
注意事项:
幼儿经常会争着表达,引导者最好设计有轮流表达的方法和规则。
失败的处理:
对于老是弄错的幼儿,再给他更多的机会,并鼓励他更主动参与和表达,以经验强化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