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你吃饱饭的是国家而不是外国粮食

今天是袁老逝世一周,到现在网上还有人故意诋毁袁老,甚至否定老人家的贡献。有的是无脑喷,有的则是煞有其事地分析论证。这些言论看似很正经但其实非常具有迷惑性,而且非常容易误导人。所以有必要说一下的。因为我本人不是学农业的,更不是那种财经院校的高材生,只能从我擅长的历史学角度给大家分析了。
·农业和粮食
有一种言论认为,杂交水稻没那么重要,自己这辈子甚至没吃过杂交水稻。可是关键在于,即使你不吃杂交水稻,它对你也一样很重要。这种重要性,其实归根到底,就是粮食太重要了。就比如蔬菜产量少了,价格上涨,老百姓少吃一点或者吃其他种类的菜,也没太大的关系。而同类型的消费量少了,价格也会降一降,最终达成新的平衡。但粮食却是是刚需,你没法替代,而且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饭吧。粮食少一点,价格上涨,老百姓少吃一点,顶多挨几顿饿。粮食再少一点,价格再上涨,后果就不是单纯的挨饿,而是要死人了粮食减产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恐慌性囤积,最终导致贫困者缺粮,带来更大的饥饿甚至是大规模农民暴动或者是民变都有可能。咱们国家有14亿人口,哪怕只有1%的人挨饿,那数字都是很可怕的。1942年到1943年之间,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在冯小刚的电影《1942》中就是介绍这场饥荒,基本上已经沦落到吃人的地步了。而这也距离现在也不过几十年而已,而且我相信很多经历过当时的人还有很多人尚在人间。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历朝历代一直如此。我本人虽非历史系的学生但是也可以很负责的说,粮食的问题也是历朝历代最让统治者最头疼的问题,比如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哪有余粮缴税呢?而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在某种角度上说就有概率成为流民或者难民,而这就成了王朝当中一股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而这个不安定因素一旦到了一定数量,那基本上就成了农民暴动。而王朝建立之初因为战争或者其他原因往往都是人口大量减少、荒地增加,所以王朝建立初期粮食产量往往是足够或者盈余的。但是随着王朝年龄的增长,国家的人口不断增长再加上土地兼并的问题,这个时候粮食的产量就会大幅下降。比如当年的一亩田能产200斤粮,交完赋税百姓可能还剩100斤粮。而到了后期同样是一亩田200斤,但是可能因为乱七八糟的原因交完税可能也只剩50斤了甚至更少,这问题就大了。饭都吃不饱了,谁还给你干活。所以往往这个时候,什么“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方腊暴动”、“大顺农民军”就开始登场了。所以历朝历代粮食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卡着国家命门的问题。

说回水稻的问题,很多人表示否定在于杂交水稻口感不好,不爱吃。但这玩意毕竟是粮食,关键时刻能充饥,更能救人,不好吃总比饿死强吧。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测产突破亩产3000斤,再一次刷新纪录。直至今日,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产量的58%。可以说,杂交水稻是稳定国家的基石,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有了这个,中国才有底气优化农作物种植。同一块土地,能种出比以前多得多的水稻。那么,种出同样多的水稻,就不需要原来那么多土地。多余的土地,就可以用来种植其他农作物。就比如黑龙江是我国第一大粮仓。但黑龙江种植最多的不是水稻,而是玉米。以2019年为例,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940万吨、2664万吨、781万吨。黑龙江种植的玉米,主要用来喂猪,少量做玉米胚芽油、玉米淀粉。这样,国家的猪肉产量就上去了,大家才能吃上足量的猪肉。如果没有袁老的杂交水稻,水稻可能产量不足。黑龙江的土地,就得拿来种水稻,而不是玉米。毕竟人都吃不饱,哪来多余的饲料喂猪?

而这也就好比我们玩游戏一样,一个兵营只能生产一个兵,但是如果兵营多了就可以同时期生产多个兵种了。而农业亦是如此,从主粮到经济作物,再到肉类、副食品,这是一条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杂交水稻,便是这条产业链的起点链。起点链断了,后面的链条将大受影响。所以,我们国家才有底气开展国际粮食贸易。2021年,中国进口大米290万吨,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这就给很多“弱智儿”造成了一种进口粮食养活自己的错觉。为什么要进口大米?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一是调节国际贸易需要,二是国际米价便宜。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不过,咱们国家敢于花钱进口大米的原因恰恰在于,咱们的自给率高,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自己的粮食自给率不足,大量进口粮食,有可能受制于人。典型就是苏联和英国···老大哥就是这点太吃亏,所以把自己玩死了。约翰牛则是因为国土面积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产量不高,脱欧之后的约翰牛甚至能为一条鱼和法国打起来。
说回正题,在2005年国际粮食出现缺口,粮价大涨。国际四大粮食乘机哄抬中国粮价,关键时刻,中储粮抛出储备粮。国外资本合力高价回购,中储粮继续抛售,资本再次回购。几个回合下来,国际资本发现中储粮深不见底,这才败下阵来。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杂交水稻的作用
首先杂交水稻提高了产量,同时也减少了对农田面积的需求,间接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啥这样说,因为,农业本身是最大的不环保。咱们都知道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水稻、小麦是农作物,更是植物,都要经历生长—成熟—死亡的过程,最终回归大地。这是大自然的“内循环”。人类出现后,打破了这种“内循环”,利用农田,源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所以这种“内循环”就被破坏了。其次,人口膨胀需要大量的农田。人越多就要更多的粮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粮。所以才有了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这对大自然其实是一种伤害。而传统的农业,需要休耕才能延续。但是现代农业为了增产增收,往往需要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而这对自然生态又是一种伤害。而杂交水稻减少了农田的需求量,因为提高了产量,自然也减少了对农田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家不需要将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农田。大量的森林、草原、湖泊得以维持原貌,这当然是一种环保。另一方面,咱们国家也是有底气将部分耕地恢复原来的面貌,这就是“退耕还林”。
国家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9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63亿亩、封山育林0.46亿亩。可以说,如果没有杂交水稻保障粮食产量,退耕还林简直是一种奢望。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部分地区的城市边界却在急速扩张。长三角、珠三角,曾经是中国的鱼米之乡,现在却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率最高的区域。这背后,当然也是杂交水稻释放空余土地的功劳。

·弱智儿的发言
有这么些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粮食供给,完全可以靠市场经济(国际贸易)解决,杂交水稻,没那么重要。这种人不在少数,而且每次都会跟你扯一堆有的没的,让你相信他的理论。典型代表就是说日本和印度人口那么多没有饿死过人,我也不知道为啥这帮弱X儿总喜欢拿日本和印度说事,也许是因为离得近。

首先,日本的一部分粮食中的70%从中国进口。但是进口的并不是日本人的主食,而日本人的大米的自给率,已经接近100%。而且不仅保障大米100%自给,还一直想方设法提高整体粮食的自给率。2011年8月1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发表了2010年度(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9%。当年,日本制定的目标是,2020年度粮食自给率提升至50%。至少目前看来,这帮弱X儿口中所谓的“靠市场机制而非自给自足,解决粮食问题”的观点,连日本人都不大赞同。
最后,国际贸易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观点并不新鲜。自己没有,就拿钱买。理论上行得通,现实却很残酷。因为中兴、华为再加上很多事件,早已警醒中国人,有些东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也许会有人会说,芯片科技产业特殊,不能一概而论。那就继续说粮食吧,近一点的···猪肉。
前今年国内猪肉紧缺,价格暴涨,国家大力进口,也没有缓解。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海外的供给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而猪肉才仅仅是一项,如果国内粮食自给率不足完全依靠市场经济(国际贸易)解决的话,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一、大家伙集体回到解放前,过老将统治的日子,大家每天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苦日子,而国外可以利用粮食来遏制国家的发展和侵犯国家的主权,让国家继续回到那种落后的农业帝国。二、发生大规模农民暴动,国外利用粮食吸引流民或者利用粮食要挟政府,进一步侵犯主权。但不管哪一项导致的结果都会是,国将不国、四分五裂。而这也是欧美国家最想看到的。而这种类似的事件过去不过两三年,这种鼓吹之流不可能忘记,只是他们选择性的忽略。而这些道理,浅显易懂,这些人也不可能不明白。尽管如此,还发表类似的言论。他们不仅是弱X儿,更是···变成坏人的弱X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