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问题上,“新货币政策”—逆风政策能否取得成效?
宏观审慎政策的缺陷再次突出了货币政策是否应该更关注金融稳定的问题。货币政策制定者在设定利率时,是否应该考虑到新出现的金融风险?即使在没有明确风险的情况下,是否应该以货币宽松增加未来不稳定的可能性为由,即使在没有明显风险的情况下,还是限制货币宽松政策的使用?其答案是:原则上是肯定的。

逆风政策
虽然人们拒绝将货币政策作为稳定金融的常规工具,但却仍然承认了保持金融稳定的核心重要性。
人们应该使用“合适的工作工具”来控制金融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即监管、监督以及最后贷款人的权利。

即使金融监管自危机以来得到了加强,但我们离需要达到的目标还很远。与2002年相比,人们对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金融危机的来源和经济影响,以及有效下限对危机后货币政策的制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是有必要的。
除了应对就业和通胀前景的变化外,央行官员还应该使用货币工具来抵御不断累积的金融风险,或者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失衡”。这种所谓的逆风方法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有了倡导者。
国际清算银行的博里奥和怀特在2003年美联储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提出了关键想法——逆风政策。自2008年以来,这种方法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大多数情况下,逆风政策支持者并不认为自己主张对传统政策框架进行重大改变。他们一致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物价稳定和高就业率。
事实上,他们承认,经济衰退和过度通胀本身也可能成为金融不稳定的根源,例如削弱银行体系、借款人违约的增加或加剧市场波动。然而,他们认为传统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这只考虑了货币宽松政策的短期影响,而忽略了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长期金融风险可能会危及经济。

他们认为,只要政策制定者采取足够长远的眼光,使用货币政策来预防金融稳定面临的威胁符合美联储的双重使命。逆风政策支持者也普遍同意传统主义者的观点,即宏观审慎和其他监管政策应该是抵御金融不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应用于提高金融体系的弹性和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然而,他们对监管政策将永远足以消除危机风险的观点持悲观态度,这意味着可能还需要其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尽管这可能并不完善。逆风政策的拥护者也倾向于怀疑,控制金融稳定风险所需的利率上升是否会与我引用的计算结果所建议的一样大。
他们认为,当投资者意识到货币政策制定者不会忽视对于金融稳定的威胁,冒险将会变得不那么过度。那么,逆风货币政策在实践中与更传统的方法有何不同呢?

区分两种广泛类型的逆风策略是很有用的。“永远在线逆风政策”的支持者认为,不断增长的金融风险往往是看不见的,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始终考虑到潜在的金融失衡。
在这种方式下,政策制定者应尽量避免长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即使在对金融稳定没有明显威胁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相反,在情境式逆风的货币政策下。主要对可观察到的风险指标作出反应,如房价、股票价格或信贷的异常快速增长。

永远在线逆风政策
涉欧政策的支持者敦促,即使经济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的金融风险并不明显时,也要谨慎使用货币宽松政策。
这种观点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类似于一种强大而有效的药物,但也有不确定和可能危险的副作用,因此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应该使用。

与永远在线的方法一致,时任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的杰里米·斯坦在2013年发表的一次颇具影响力的演讲中表示,过于频繁地使用较低且时间较长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斯坦强调,政策制定者在实践中可能很难及时发现过度借贷和冒险行为。例如,对冲基金和其他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使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来实现高杠杆的功能,或者进行高风险的大额赌注,监管机构由于其方式过于微妙而无法可靠地进行识别和限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永远在线逆风政策要求更有限地使用低利率政策,其优势在于较高的利率会降低为各种风险投资融资的动机。正如斯坦所言,更高的利率可以“填补所有的缝隙”,从而减少整个体系的过度冒险行为,即使是在监管机构不太透明或权力有限的地方。

斯坦是正确的,在某些情况下,过度冒险可能难以被发现或解决。但对于这样的风险,可能现在放弃宏观审慎和监管政策还为时过早。例如,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要求改善信息披露或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来提高自己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能力。
即使没有这些措施,现有的广泛提高金融弹性的政策,例如通过确保银行体系和其他关键金融机构资本充足,也可以帮助体系抵御甚至意想不到的冲击。
另一个问题是,斯坦所担心的那种冒险行为是否会威胁到整体经济稳定,而这正是美联储的主要担忧。对金融稳定的威胁大到足以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的情况通常不是凭空而来的,但这几乎总是反映在经济数据中,比如信贷和房价大幅上涨。

支持永远在线逆风政策的论点可以概括为“稳定滋生不稳定”。根据这一观点,短期经济稳定与长期经济稳定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这一观点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特别是如果美联储在短期内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方面“过于成功”,使得经济和市场更加稳定,投资者可能会变得自满,并会承担在长期内加剧金融和经济不稳定的风险。
这一观点让人想起所谓的“大稳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长期经济相对稳定,助长了引发危机的过度冒险行为。
永远在线逆风政策的拥护者得出的政策暗示是,美联储在短期内不应那么积极地追求其通胀和就业目标。如果美联储愿意接受更多的短期不稳定,减少了投资者的自满情绪,从而破坏金融危机稳定的风险,那么自相矛盾的是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经济在长期内更加稳定。

情境逆风政策
与“永远在线”方法不同的是,情境逆风政策将货币政策与可观察到的金融风险指标联系起来。在这种方法下只有当政策制定者看到其他工具无法管控重大金融稳定风险时,货币政策才会作出反应。

总体而言,资产泡沫、不健康的信贷繁荣和其他金融风险无法在接近确定的情况下实时被识别出来,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许多统计警告,可以估计在给定时间发生危机的风险概率。
如果严重的金融不稳定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如果宏观审慎或其他监管政策不能充分地减轻这些风险,如果货币政策可以用来有目的地降低危机的风险,那么情境逆风政策可能是有意义的。要将这种方法付诸实践,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包括货币政策应对特定风险指标的力度和持续时间。
但仅凭货币政策就能在不引发崩盘和损害经济的情况下,成功地抑制繁荣或泡沫的案例很少。2010年,由于对房价和家庭债务上涨的担忧,瑞典央行在高失业率和低通胀的情况下提高了利率。然而,随着经济的放缓,这种逆风而行的尝试失败了。

瑞典央行改变了态度,将利率降至负值,并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在更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挪威央行在2012年宣布,出于金融稳定的原因,其政策将不仅反映其通胀目标,还将反映利率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
学术经济学家拉尔斯·斯文森进行了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早期分析,他在他的国家瑞典担任货币政策制定者。为了研究逆风政策的影响,斯文森使用瑞典央行的主要经济模型来估计货币政策对失业和信贷增长的影响,斯文森将其视为金融危机风险的代表。
在大多数情况下,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是应对金融稳定风险的最有效、最容易理解和最具针对性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增强金融体系的整体弹性,可以针对特定威胁进行量身定制,并且它们对经济的溢出效应通常是有限的。

本着这种精神,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关于政策目标和战略的声明没有将金融稳定视为与失业和通胀同等重要的目标。然而它确实规定“可能阻碍实现委员会目标的金融体系风险”应纳入决策者权衡的总体风险平衡中。
这一表述表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针对察觉到的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作出重大改变,也没有明确指出可能引发货币应对措施的风险的性质。但它确实留下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原本接近的政策呼吁背景下,委员会可能会通过应对金融稳定风险来采取一些保险措施。
政策制定者应积极使用这些有针对性的工具,并在这些工具不足的情况下,直言不讳地提出扩大权力的必要性。特别是,每一个金融监管机构都应该将金融稳定作为其职责的一部分,无论过度冒险发生在金融体系的哪个部位,都应该受到监管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