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黉|数 论极坐标与图像的直接互化

2019-05-07 00:02 作者:红衣黉弌  | 我要投稿

    干货:[预警:红衣将不会从极坐标定义讲起,高一的学弟抱歉了...]

易于分析的形式
普遍情况下的形式



    详讲: [预告:如果可以理解干货部分内容的话,这里将会浪费你人生中宝贵的几分钟,所以直奔最后红衣的日常唠叨吧(雾)] 

    实在想不到怎么引出话题了  “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感到了空虚”(鲁迅)   所以,我们还是直接进入推导吧。


         ⑴曲线ι(好吧,别吐槽这是个希腊字母了...难道你想看“直线l”吗?)   线ι: ρ sin(α-θ)=d

  首先,让我们以O为极点建立一个极坐标系。

  作直线θ=α,命名为基准线ι'

  取ι上一点P(ρ¹,θ¹)   (别跟我说角标应该在下面的事,我尽力了,只找到了在上面的序数标识)

  过P作基准线ι'垂线,交ι'于Q。


  有∠POQ=α-θ

  |OP|=ρ¹

  |PQ|=|OP | × sin∠POQ=ρ¹ × sin(α-θ¹)=d

  同理可知ι上任意一点M(ρ,θ),MN⊥ι'于N,

  有|MN|=d为定值恒成立。

  即ι上任点  亦  ι自身  与ι'距离为定值d,

  即ι//ι'       (哭了,坑爹输入法有垂直没平行)

      ι:   ρ sin(θ-α)=d同理

敲黑板:

ι即为与基准线ι'距离为d的平行线[体位(雾)由    θ±α中加、减号决定]

绘图技巧:


         ⑵曲线ι: ρ cos(θ-α)=d

  省掉那些七七八八的,直接刚主题:

  ι上任点M(ρ,θ),MN⊥ι'(基准线)于N

 有|MN| =ρ

  ∠MON=θ-α

 |ON| =|OM| cos∠MON=ρ cos(θ-α)=d

  即ι上任不同于N的点M与N(d,α)的连线MN⊥ι',且ι过N

  即认为ι⊥ι'于N(|ON|=d)

敲黑板:

ι即为垂直基准线ι'于N(|NO|=d)的垂线[别问我d取负怎么办,反向延长线]


         ⑶cos/sin(θ+α)⇔cos/sin(θ-(-α))

不解释。


         ⑷曲线Q: 2r cos(θ-α)=ρ

  累(lǎn),累(lǎn)得遭不住,不多解释。

  同样引线ι':θ=α作为基准线,剩下的参考课本[北师大版  选修4-4  P14  (不是这版本教材的同学可以到红衣的动态找书影,因为不清楚点原创能不能把教材那段加进来,所以这里就不放图了。抱歉,麻烦各位了)]吧。

敲黑板:

Q即为半径为r,圆心于基准线ι'上且过O点的圆


         ⑸曲线Q: ρ²-2ρ (d+r) cos(θ-α)+d²+d r=0 为圆[“²”表示平方,不是序数(另外,令该式为①式)]       别逼我解释为什么。

  该方程,即 ①式 由逆推而来,可化简为

②式:ρ²-m ρ cos(θ-α)+n=0

  因为我还没强到可以直接刚 ②式 来推演图像,所以没法解释啦……

  ①式小讲:[看的时候自己边画图体验一下吧]

有⊙Q,连OQ,以OQ所在直线为基准线ι'。

ι'交⊙Q于M、N(|MO|<|NO|)

取⊙Q上一点P(ρ,θ),有MP⊥PN。

作PH⊥ι'于H,连OP、HP

令||OM|为d,|PQ|为r

有|HP|²+|OP|²=|PQ|²=r²

又|HP|=ρ sin∠POH=ρ sin(θ-α)

|QH|=|OH|-|OQ|=|OH|-|OM|-|MQ|

       = ρ cos(θ-α)-d-r

∴r²=[ρ cos(θ-α)-(d+r)]²+[ρ sin(θ-α)]²

∴①式得证

那么对于 ①式 的衍生,即更为普遍的②式,有什么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呢?

敲黑板:

于ρ²-m ρ cos(θ-α)+n=0  (m>0,n∈R)

其图像为

其半径=√(1/4×m²-n)   [四分之一的m²减n的整体的二分之一次幂(也就是整体开根号啦)]

圆心-极点距=m/2   [二分之m]

其圆心于基准线ι'

     n<0时极点于圆内

        =0 时        于圆上

     推广:

啊,字是真的丑


      ⑹对课本使用的对直线的解法的推广

见图:

原题见P12、13   动态同样有书影
拓展


    结:

   其实当写到这的时候,原本以为会有的很多的话都并没有了……

   学期初做的笔记,2个晚自习写的文案,2个晚上(打下这行字已经23了)厚着脸皮跟我妈要手机码完专栏。

   笔记来自学期初做题的时候冒出来的一个狂想:既然极坐标的直线方程有角、有长度 ,为什么不可以挖掘它的几何意义呢?当然可以,可惜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小角减大角,sin忘取负,错了。可喜,也因此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有了这篇笔记。

   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推过,这么简单的东西,一定有吧?然而,不在乎了。

   相较于课本上的方法[一个靠a/sinA,只能分析sin形式下的直线方程;一个是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对于其它的圆锥曲线……在我解决完椭圆与圆伸缩变换的问题前,我大概是没有勇气悖逆课本、不用化直角坐标的了)]我更偏爱这个。

   一,它直观而富有美感,不是吗?二,更重要的,它是我推导的。大概有点像鲁迅所谓的“对儿子的偏爱”吧。

   很累,真的,倒计时400天。高考一完,就算准高三狗了。会写完承诺的三篇的,第二篇会是三角代换(你已经从干货第二张图那看到了a sinφ±b sinφ  ,不是吗?)第三篇杂谈。高三封笔。我还会再回来,但不在明天。


    不求硬币,不求收藏,不求推荐,甚至,不求关注。

    我是红衣,黉(hóng)弌(yī)司语。一年后你还会再听到这个名字,那,为什么不记住它呢?

黉|数 论极坐标与图像的直接互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