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陷“完美主义”(14/2)

2023-07-13 04:09 作者:bili_99540940346  | 我要投稿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了压力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充足的休息来调整恢复,所以专注地休息和专注地工作学习一样重要!

这一次一开始,塔尔老师提了“不”这个字,简短但也最不容易说出口。事实上,在我们说对于请求或者机会说“不”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说了“是”,就是取舍。那么关键就是要进行简化,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和方向,才能有效说“不”。但是又不能过度简化。怎么理解呢?

如果在一个坐标系里面,横轴是工作量,纵轴是效率、创造离、快乐程度,那么这个曲线大体上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或者说倒扣的铁锅。工作量简化到太小,那么和过度工作是一样的,并不会快乐。而中间最高的部分,也就是最合适的工作量,正是“不苛求认可,而是让人了解你(11/4)”里面的摩根大通创始人说得,一年工作9个月却不能12个月——需要休整。这个量因人而异,需要花时间自己去寻找。

做这些的意义是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如果没有足够的休整,就会面临拖延的问题。事实上调查显示美国7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问题,而好消息是有很多关于拖延的研究。塔尔老师分享了来自年度拖延会议的研究成果(这个会议的名字也是够绝~),首先头等重要得是——先开始做5分钟。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需要足够的动力或者灵感让我们开始一个事情,不管是写文章也好,算东西也好,编程序也好。但是研究显示,事实是反过来的,是我们先动起来,然后过程反馈给我们的脑子,产生新的想法和动机。塔尔老师依然拿自己举例子,他说自己热爱积极心理学,但是有时候早上起来要读相关的文章或者写东西,会觉得不想弄。这个时候他就知道拖延的问题来了,而所做的就是先开始做5分钟,就像预热一样。动力不来自于意识或者内心,来自行动。转起来,就有惯性了。

其次就是给自己在阶段性努力之后一些奖励,比如一天紧张的工作,周末好好放松,或者一顿大餐。还有也可以立小旗子,让别人知道你想做什么。这个就不是说说的,是真的要拿出东西的。塔尔老师说1995年1月他打电话给自己导师,说想开设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并且说“7月1号开课”。那么这个就是破釜沉舟的。

再就是找同伴,组团推进。这个适用于一部分人。如果你看网上的视频课,这里第14课的32分42秒有一段脱口秀,就是将拖延的,相当有意思!

好,看官,现在我们来到“完美主义”章节了!

塔尔老师说这个章节对他个人来说是最最重要的,属于人生转折的程度。从完美主义转到追求卓越(pursuit of excellence),这个转折于他变得更加快乐有密切的联系。故事时间:

他11岁开始练壁球,5点起床,跑步,吃完早饭上学,放学练壁球,长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没有休息。他说他能感觉到自己胃里面一直有一个节,像个球一样,遇到发挥失常就特别顶得慌,遇到比赛更是让自己发挥失常,输掉比赛。但是他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如果自己能拿到以色列全国壁球冠军,一切都会好的。1986年进了决赛输掉,1987年进了决赛,赢了同一个对手。狂喜!和家人朋友出去庆祝了4个小时,回到家睡之前那个节忽然又回来,然后情绪就奔溃了,因为彻底的无助。几周都没有好,然后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不是全国冠军而是世界冠军。然后他高中毕业之后去了伦敦,当时的壁球世界冠军训练的场所,并且做和世界冠军一样的所有训练。一年之后塔尔老师成了那位冠军的常规陪练。但是伤病也开始出现。又坚持了4年,彻底放弃壁球。不然身体就毁了。然后他到了哈佛,然而事情又是重复发生,节还在胃里,所有作业,文章,都力求完美。在大二的一天,他对自己说,我身处名校,身边人才济济,为什么我这么不开心。够了。够了。然后他将专业转到了哲学和心理学。解决怎么能开心起来。很快就发现了——自己深陷完美主义。


深陷“完美主义”(14/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