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谎言:西子号列车究竟与25Z型客车有没有关系?
上海铁路局有一批特殊的25Z型客车,它们涂着蓝白色的涂装,有着长相奇怪的裙板,虽然叫25Z,但车体断面却和单层25Z型客车完全不一样,在上局服役接近20年后又被交由兰局运用,他们的名字叫西子号,并且被某知名的N车品牌做成了模型,这对吗?
先说结论:25Z型客车,从来没有被冠名过西子号列车;但是兰州局,真的有西子号的车底。后面的内容可能冗长而无趣,如果仅仅想知道一个结论,那文章至此就可以不用看啦。

我们先将时间拉回2010年之前的岁月。1988年,第一列西子号列车驶出杭州站。这列车由杭州客运段的进行了空调化改造的22型客车担当,运行区间为杭州——无锡。1995年,25型中短途双层客车取代了原有的22型座车,但配套的XL22、CA23型客车与TZ2型发电车被留用,并刷上了橙黄色的涂装以与双层车配套。千禧年后,XL22与CA23也被替换成了CA25B与XL25B,不过涂装却一直保留了出厂的绿色。2007年,随着沪杭与沪宁线电气化提速改造的完成,最高限速仅为120的西子号列车下线,拆散后与原担当N515、5053、5073次等双客列车进行了防寒改造,奔赴西北的沙漠绿洲与东北的林海雪原,继续发光发热。同年,西子号换型为新造直供电25T型客车,编组包括长春客车厂生产的XL25T、CA25T与RZ25T,线路延长至2004年完工的宁启铁路。随后的时间里,由于DF11G型内燃机车在逐渐配后变得逐渐不敷使用,但宁启铁路长期未能进行电气化改造,2020年10月,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西子号列车车体整体移交兰州铁路局,此时,西子号列车的车次为T7785/6/7/8次。

另一边是25Z型客车。1996年底,四方机车车辆厂与长春客车厂生产的25Z型客车交付上海铁路局使用,并被分配给南京客运段与上海客运段,负责沪宁、沪杭的城际列车任务。此时沪宁铁路提速相关工作已经开始,改造后的25型中短途双层座车与25K型双层快速座车被优先分配给了先行号列车使用,25Z型客车则被分配给了紫金号列车使用,用于替换未进行提速改造的25型双层客车。此后,由于冠名列车作为优质优价列车,被允许进行票价额外浮动,一部分25Z车底也被短暂冠名为先行号列车,车次为KC1——KC6,后期改为T1——6。2000年,铁路进行了车次工作调整,由于Tx车次同时被数个路局使用,为避免使用混乱,上海局管内特快列车被分配了T7xx车次,经过后续的数次调整后编号基本稳定,车次大家也基本耳熟能详,比如T701总理号列车,T705沪宁第一速,T707/717新曙光,T739紫金号等,这一系列稳定的编号在换型和谐号动车组后仍短暂保留,直到下一次车次再度大规模调整。动车组进驻后,南京所在的浦口车辆段并入合肥车辆段,迁址新建了南京动车段,于是,原配属南京的25Z型客车调至杭州,不过有意思的是,随车的KD-Z型空调发电车在此时并没有随车转配,而是与原配属先行号的KD-K型空调车(上局的KDZ与KDK型车此时已划归为KD25K大类,总功率比正规KD25K稍微小,但基本没啥区别)一起编在了南京西——兰州T111次列车的车底上,直到T111延伸杭州,车底一并转交为止。当然此时杭州车辆段也没了,给并进了上海车辆段。直到2021年铁路大调整,杭州车辆段这才恢复。在南京与上海的25Z集中转配到杭州以后呢,车底同时运用于沪杭与宣杭线。同样是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沪杭高铁开通,沪杭的既有线动车转到高铁线路上继续使用,而25Z呢,也不在运用于上海南——杭州的线路,一部分车底换给了T7785/6/7/8,另一部分则继续运用于芜湖——杭州的线路。随后,由于金温的兰溪小票车停运,因此T7785向东(其实是南)延伸兰溪,向西(其实是北)延伸南通,直到宁启铁路完成电气化复线改造任务。
所以25Z型客车与西子号T7785次列车发生关联的时间点在哪呢?在2010年。
而西子号在2010年前除了座车以外又有什么呢?有行李车与餐车。在城际型25T客车转交兰州铁路局后,XL与CA就没了,因为上海局并没有采购XL25Z与CA25Z,而XL25K与CA25K主要用在长途车上,实际上缺的很。更倒霉的是,这两种车主要还归合肥车辆段管(虽然有的车配属标的并不是合肥,当然奇葩的是,合肥段理论上有反过来调拨这批25Z的权限,总之是迷得很)。
看起来似乎没啥,没了餐车与行李车,对很多人来说,感知并不强。但是不要忘了,这是挂牌列车,运行区间还不短。而更悲催的是,西子号的牌子是挂在餐车里的。
所以呢?2010年以后,这车就摘牌了,而此时铁路内部也没有优质优价列车的提价权限了(当然,因为动车组利润更高,所以这点钱也就不在乎了)。所以服务短腿,耗时更长,晚点也更凶了,因为牵引机车的更换,列车达速区间实际上更长了,这车在实质上变成了一趟普通的特快列车,挂城际T的名字,按K的排点,晚点水平与长途T不分伯仲,价格却接近沪宁沪杭某些良心D车(现在这些良心车业已涨价,速度也调慢了),当然如果有人不小心买了其中上海南——南通的车票,那更得骂娘了。顺便说一句,当时被乘客痛骂的兰杭T111,其在东陇海与京沪晚点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机车达速区间太长,在换型大功率的准高速客运电力机车之后情况有所缓解。上局与郑局真的不知道这点吗?当然不是,只是直流的准高速电力机车停产时间太早,实在无法匀出多余的电车,因此不得不让DF11挑起长途客运的大梁。当年部分路局用HXD3C拉特快甚至直特的逻辑也是基于此,功率大的车排图顺手,功率小理论最大速度快的车只会被调度痛骂。
在这段时间里,特等软座车经常摘挂,或者毫不客气地说,是长期欠编。此外还混进了BSP。在编组只有二等软座与BSP时,列车只卖软座;在同时编组一二等软座与BSP时,则会同时售卖一等、二等软座与软座票,非常奇葩。不过客观说来,此时25Z的体验其实已经远不如BSP了,偶尔还会卖出更高的票价,只属于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车型吧。而西子号的牌子呢,也扔在了杭州客运段的仓库里。

2011年,对西子号列车来说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年份,不过平淡无奇的原因,却和线路施工进度有关。这一年,论证时间长达15年的京沪高铁开通,但是呢,与之衔接的宁杭高铁却因宏观调控而短暂停工,延迟了2年才开通。京沪高开通时,京沪高铁上仅有一对北京——杭州的列车,还需要绕行虹桥。直到2013年宁杭高铁开通,京杭之间获得了更短的经由,这时杭州客运段宣布,西子号列车换型为CRH380B动车组列车。那么这话,与2010年10月—2013年6月间,西子号不是T7785次列车有没有矛盾呢?其实没有,在这段时间里,西子号的称呼被杭客雪藏了。一如乌局的北疆之星、南疆之星号列车,一开始被用于双层25B型客车,在雪藏近10年后被用于25Z型客车一样,仍然是具有延承性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从最后使用先行号称呼的T703/704次列车,到后来延长池州(东至)又时常变更经由的T777/7777一样,随着普速列车逐渐被速度更高的动车组列车替代,随着普速列车路局自主定价的时代一去不返,这些挂牌列车其实也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推移,而逐渐取消了自身命名。它们具体的摘牌时间基本是随着列车车型变更或经由变更而随之发生,这些节点并没有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因为取消它们已经无足轻重了。这一点在包乘制的挂牌机车上比较显眼,但是在同样为包乘制的客运列车上则不那么引人注意罢了。如果要以最准确的方式称呼这些25Z型客车,实际上,“紫金号”列车的名头,是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