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便聊聊】不好意思,某些历史研究者,对历史一无所知

2023-09-30 11:03 作者:納什  | 我要投稿

文本有些许改动,仅供参考

绝大部分人对历史一无所知,还在讨论什么史料和史观,所受的这个基本教育没有讲清楚。

首先“历史”或者说“ History”这个词有巨大的含混性

一般第一层“过去”发生的事(总和),光这一点并不明晰,这里预设历史的一个发生场。

如果说把历史最平凡地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那就是先要预设一个历史的发生场,这个历史的发生场是什么? 可能有几个?

首先就是宇宙时空,还有人类社会。那就想在社会之前有史前史,对不对?所以会有这个在宇宙时空里面发生的、人类社会之前的、有历史记载或者体验者之前的史前史。

人类社会发生的历史就叫人类历史或者叫社会史,反正就是说有正儿八经的历史了。这其实背后隐含的意味就是光有一个发生场还不行。

预设一是发生场,预设二是体验者,历史要有体验者或者说记录者。那么体验者的这个内在的体验感受,就是人类有记忆能力。其实就是要有记忆者、回忆者,记录和回忆者来记录回忆体验,然后把这个外部发生的历史给它内在化了之后再给它复现化,让它再呈现。

这样的一个人类社会的场域不同于单纯宇宙时空的场域,这个人类社会发生场里面发生出来的历史,才比较像什么…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历史它会把握成是一个叙事史,历史从来是个叙事史,或者说是个体验史、经历史、叙事史、 narrative,或者我们干脆把叙事史去掉,就保留叙事即可, 这样复现出来的历史,它是一个叙事。

那么我们在这种史观下,会认为这个世界的叙事史是派生,但这实际上是个天真想法。

如果我们是结构主义者的话,我们会说这个宇宙时空能成为一个事件发生的场域,是因为宇宙时空本身内在的有可叙事化的本体论事件结构

也就是说本体论事件是可叙事化的,是在一个叙事线条网络上面连缀着的发生的。那这么一个结构,本体论事件的叙事化结构是史前史。

其实历史是一个复杂问题,在这里面就是说时间性的问题,时间的问题。尤其是客观时间、主观时间、内时间、外时间的问题。

如果你是实在论者,你就会认为宇宙时空不需要人去体验,或者不需要智慧生命,或者不需要某种主体意志意识去体验,去把握。你会认为它本身有一个时间,有个背景性的时间。那所以说这样把握的一个历史只能叫做物理学史了,是这个宇宙时空的物理史、自然史,没有体验者的,不经过心灵结构来中介的,不经过意识体验结构来中介的。

但是这里面的本体论事件,也有可能像那个视锥一样,对不对?光锥一样的,什么四维光锥,它也是可叙事化的。

也就是说宇宙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史,在人类之前。在有意识的有思维的体验者出现之前,宇宙设定了一种把本体论事件以一种可叙事化的方式,排布在这个事件场当中。这里面的本体论事件包括时间空间的自我结构,包括这个时间空间里面的几何关系几何性状的自我结构,包括里面的各种场量子场的自我结构。

那么这些都是有它相应的次第的,都是有一个它相应关系纠葛的,有逻辑关系,也有时间,它有先后关系,所以这种时间是不被体验的时间,背景时间。

那么它们是不是“时间”?要打个问号的,因为没有东西去体验它,没有人体验它。这就相当于这个电脑开机的时候,它的那个操作系统里面的一些基本函数加载或者怎么样,这个顺序说不清道不明的。对不对?你按照人类已经有了之后,你已经有个用户登录了之后,按照量子力学去看,去推演的这些量子场论里面,或者说你们觉得量子场论是资权不同的这些场,它的这个加载先后关系,有先后关系可言吗?没有先后关系可言。

那么这里面的这个背景时间当中的,本体论事件场当中的可叙事化的那些结构,比如电磁场,弱相互作用场,什么一些玻色子,或者其他一些场了,那么这些场在宇宙当中加载它自己的时候,它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先后关系了?也就它没有它的历史,它有没有这个历史过程了?

这是哲学问题,当然这也是个物理学问题,物理学当然可以去幻想一种前主体化的,还没有主体,还没有体验者去把握的一个世界当中这些场是怎么次第升起的。

当然这是虚伪的,因为物理学家就是人,量子力学家就是人。他以一个活人的方式去设想没有活人存在的世界里面,这些底层函数、底层结构是怎么加载的。然后怎么加载才让这个场,这个符号系统有了时间的向度,有了空间的向度,有了引力的向度,有了电磁场的向度,这里面值得依赖的可能就是数学工具和一些逻辑推理工具了。

当然这个,你们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就是黑格尔的做得长久。 黑格尔逻辑学初始逻辑系统。就是说一个量子场论所设想的自然世界,自然史,它有这个先后加载次序,没错吧。

那你要把握这些自然史,没有人去体验的这些无主体的背景性时间当中,这些物理学的基本结构底层关系它的加载过程,在它之前还有逻辑系统,对不对?它整个符号系统还有逻辑系统。

大爆炸里面那些什么粒子系统,大爆炸里面的能量关系,它背后要有数学系统和逻辑系统,对不对?要有这些符号学的机制,是不是?否则它怎么按照那个机制运行演化呢?是不是?

那么这样的初始逻辑系统不是在观念当中的。就是理念论是在后面的,初始逻辑系统在前面,它是在存有论里面,观念系统是后来发生出来。

观念系统意味着初始的符号系统。你说宇宙要大爆炸之中的那些能量关系、数学关系、原始的物理学关系,这些原始物理学模型,这些模型的构造它背后都要有原初逻辑关系,这个原初逻辑关系有一个发生学,有一个它的历史。

那么黑格逻辑学研究是这样一种历史,初始逻辑系统的这个发生史。这个初始逻辑系统的发生史是去主体化的,因为你物理学家可以研究去主体化的初始物理系统的发生史,那哲学家当然也可以研究初始逻辑系统的发生史,同样具有科学精神。

因为我们更不承认人类的主体性是有一个内在化、中心化的边界的,没有一种真正的彻底的内在性的。什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这种对立是发生出来的。

那么绝大部分人思考历史并不知道有原初的逻辑系统发生史,有原初的物理世界发生史。

在这两个历史发生之后有智力演化史,智力演化史发生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它开始具有回忆的能力。

或者说智力演化史,智性生命体的演化史,它开始有了内在体验的位面。然后内在体验位面它的现象学官能的发展、意识官能的发展,它开始有了回忆的能力,开始有了符号化把握事物能力、有回忆,有符号化复现的能力,甚至是有图像化的转置这样的一些能力。这个东西还可以引到另外一个图像关系,不是一个符号对应,它的解读和把握是类比性和平行性,而不是映射性的。

那么这个时候才能说有一个内在体验史,它意识内部有内在体验史,符号化复现意味着有它的神经节律。也就是说符号化复现意味着发生了一个外部事件a,它外部是哒哒哒,它可以用 a 来或者说某一个符号了在这个意识生命体内部注册。然后它图像化转置,意味着它有内在体验内在感觉,图像化转置就是内感官,他开始有内感官了,外部的一个光学刺激,它开始有一个颜色的、朴素的内在体验的质料块,外部的一个静力学关系,他就听到一个声波了,他就有一个感觉的质料块。他就感觉到这个声音了,还有图像化的转置,这个图像不仅仅是视觉图像了,触觉听觉,反正一切内感官的内部体验的,这都是内感觉。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哲学功底的话,你没有办法去思考,你没有办法思考一个历史学的严格的构造,历史学的严格构造是需要通过现象学和结构主义来进行的。

当然这些历史学家自己都做得很粗糙了。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样勉强我们说它可以有一个体验性的叙事史,关键是还要有一个专题化,反过来这种内在历史体验,它流逝了,然后给它打上一个已流逝已经是过去了,把这样的过去整个打包起来,在内部沉淀下来,然后和现在当前体验能够区分开来。

所以我说它得是一个图像化转置,向下迟滞,然后不占据当前感觉的那个位面,那个横截面。否则有一些超忆症患者,比如说他上一节课看那个黑板,老师把黑板擦完了之后,他同时能看到擦之前的那些样子,就是说他过去的那些感觉不退场,要流失的东西过去的东西得退场,然后被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打包起来,专题化把握。

它是一个已经消失了的黯淡了的已经不在场了的一个回忆,不在场的回忆再加工,再对它进行符号化复现。这个符号化复现就不简简单单是对它的指称和把握的,而更多的是对它进行一个整合到语义体系里面去,要去说和讨论,要去讲,就是首先给他编码编上时间码。

过去昨天前天要,先要对它进行记时,记住它的时间,记住它发生在哪个节点上。那么这个时候这些回忆其实它在内部进行打包的时候,都是空间化的打包的,所以内时间意识的结构具有空间的向度。

所以你们不要以为历史是个很简单的东西,历史的发生学是挺复杂的,你们所理解的史料是在很后面的位置。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这个时候开始说。历史最肤浅意味是过去发生的事的总和。为什么可以说它是总和,是因为它好像有个时间是一个连续统,这个连续统把它框住了,对不对?它不是事的总和,就相当于在这么一个人类共同体验时间,人类共同体验时间是个主体间性的时间。

在这么一个统里面发生了好多好多事,然后这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的,那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的,发生好多好多事情。所以说这是一个庸俗的把握,仿佛就人类共同体验的时间是几十万年,有记载历史几万年,好像这是一个整体一样,不是的。

当然它不是一个整体,它凭什么是个整体吗?你说这个它是个整体,是一个物理学的保证,这个至少说宇宙的整个事件总和的宇宙的共同历史,共同时间是一个整体。

这就是这里面就有一个恶毒的实在论类比,就是首先他认为宇宙演化史有一个共同演化时间,这个东西是现代科学实在论保证的,但实际上它是没有保证的,因为目前已有的科学并不能够证明这个宇宙的演化史有一个共同演化时间。

我们说了你要把握这个宇宙演化史,你得用量子场论或者说相对论,通过一些数学方式。那你得预设,预设就是说物理底层结构的这个现实数学,自然数学,在自然当中的数学和逻辑学的发生,在自然当中的,就是真正的这个宇宙本身所运行的跑的那个数学和它的逻辑学的发生,这个物理底层结构的发生过程不仅是统一,还是齐一的,是有序的,这个是没有人保证的。

为什么没有人保证?因为这种东西又要需要去说,这个物理底层结构的发生是有序而齐一的宇宙大爆炸,或者说它是自然演化的事件史,这个自然时间和空间都不一定有的。里面的那些基本的,就是说不同自旋的这些场,它的发生的相互关系,这个时候甚至都不能用时间来描述了,只能用数学和逻辑学模型来描述。

它的自然演化过程,因为时间性,时间这个结构本身也是自然演化的一步,所以这个演化本身有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可言,没有意义可言。更何况数学逻辑学的依然是要发生的,而数学逻辑学的发生过程也没有时间可言。这里面你说它是齐一发生的还是不齐一发生,没有意义的。

因为齐一性、有序性,是要由这两个东西(数学和逻辑学)的发生史,都不能说是发生史,发生过程去给它生成出来的。

所以你讨论数学逻辑学结构,数学逻辑学符号规则的发生过程,这个时候讨论时间是没有意义的,那你讨论这个东西没有办法说它的内在有什么齐一的次序关系,很难对不对?那你更进一步,你也没有办法说底层物理结构,它的那些场的发生是有一个什么时间,齐一的时间,你没办法这样说。

那么由于你也没办法说底层物理结构的发生有一个什么齐一的时间性在主导着它,引领着它,让它平齐的这样发生。

你也没有办法说宇宙演化史有一个共同演化时间,因为宇宙演化的共同演化时间或者说宇宙本身的共时性,就是它上一步的这个物理底层结构的发生学给它生产出来的。

你可以想象一种共有的宇宙时间,一种宇宙演化史的共同演化时间。你之所以能够去想象它,是因为人类的物理学模型里面预设了一种物理底层结构是共同时间,那甚至说这个共同时间这个结构是被取消掉了。

实际上广义相对论保留了以太的假说,保留了牛顿的经典方程。最近那个引力波的那个什么参数,最后算出来了,还是符合这个牛顿的经典方程,它最后还是个绝对静止的一个共时性。

但是说这本身是一个物理学假设,它是由人类的这个物理学公式预设然后推导出来的。只不过说用这个理论模型去把握这些观察里面的这些素材,还维持它的一致性而已。

所以在这个意义讲,我们没有办法去凭空预设有一个宇宙演化的共同演化史,共同演化时间,宇宙的共时性。那么我们也不能够去预设人类体验有其共时性,因为人类体验的共时性是由这个(宇宙演化史、共同演化时间)来预设的。这一串预设当中都是预设,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特殊立场。

在这意义上,过去史是在本体论上依然是开放的。本体论研究会告诉你过去史在本体论上是开放,但是它也是会闭合的,就是它的闭合本身也是一个底层结构演化。过去历史的开放性包含了它自己的闭合性,它发生出自己的闭合。

那么整个这些讨论都可以叫做历史的形而上学研究。你最后这个形而上学的研究是否能够得出一个去设想作为过去发生的事件总和的这种庸俗的实在论义上的总和过去史,这是不一定的。不同的论者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哲学产生出不同的历史观,那么这种汇总一般在现代被看作是一种非法操作。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去设想一种史料。所以史料最不可能的含义就是直接的历史,直接的过去,直接的过去事件作为历史的材料,这些直接的事件是没有的,不仅仅说这些事件。这在本体论上不合法。

所以说质料(historical matterial , matter's mattrarial of history)其中的historial这个词就已经表明了它的非直接性了,然后还表明它的复现性,已经是个复现了,是个表征,它和它那个本来的那个样子有个最小差异性。 It's historical material, it is not present,它是不是当前的了,它不是眼前的现实的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迎来了史料的历史的第二重含义,就是 no longer here ,no longer present,不再在当下了,不再在你脸上了。

那么这样一个历史的含义,它其实也是有问题的,这里面依然有一个线性时间观的一个问题。我们刚刚说的那个过去事件总和,或者说有一个统一的人类体验史或者宇宙演化史的这个桶状的历史观。这是在哲学上是不合法的,在历史哲学上,在历史形而上学的这个基础上,就是不合法的,所以或者说历史形而上学试图让他合法,但是失败了。

历史形而上学它想要让自己成功,但是它失败了,它证不成这个东西。

现象学运动就已经告诉你证不成这个东西,它没办法自我建基的,这里面的知识合法性的这里面的一环套一环的,基本上全都失败的。

现象学是想奠基的,结构主义也试图奠基。反正就是说一个西方学术范式出来都是试图奠基的,但是只要你是正儿八经的比较严肃的奠基都失败了。历史的形而上学范式的奠基是失败的,最后他就是历史的形而上学是去形而上学化的,史学的形而上学是要去形而上学化。

然后我们第二个就是讲,就是说历史退一步,历史就意味着否定,退一步的话就是一个否定性的历史,就是说不在当前的。历史就意味着事物的会背叛自己,是无法维持自己一直在这个世界的叙事舞台的最前沿,会跌落到后面去。

那么这样一种历史观就认为历史总能取消当下,一是可以把当前在场给它取消掉,不在场的就一直会滑落。但是这种观点就是说,那么我们把握一个历史就是把握到现实的不可避免的,就像这个方方生死类似的这种东西不可避免,它会花无百日好,有淡淡的忧伤,但这个也是错的。

这是因为它预设个线性时间观,它在哲学上依然是垃圾,这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就是历史的后退论,或者说就是说退场论、不在场论,把历史理解成是就是说当下的东西不停的会退场,或者说会沉淀,或者说熄灭变成灰烬一样的。

这种研究范式试图是在这些沉淀的…就是事件不停的从叙事前沿退场,这个宇宙的结构,前沿叙事只有这么多。比如说这个“苹果现在甜的”,但是这个叙事一下子就是“苹果不甜了我就咽下去了”,不停的被其他的事件给顶掉。

但是这个过程,这种历史学家会认为,那我不停的去沉淀这些历史退场的东西,然后看它们有没有共同规律不就行了。那么就会预设一个历史是可以后退的,历史没有办法拿出一整个连续统出来,那我至少可以往后退,这是个线性历史观,就是说当下一定会沉降到过去,而过去当中是有一些东西是可以作为理念,可以被保存的。

那么这些理念被保存下来就是历史。那这个观念是依然是错误的,它依然设定一个线性时间观(未来当下过去),发展性的这么一个,当下不停的沉寂到这个过去,丧失它的这个宝贵的鲜活度,然后这个当下又不停的被新的未来给顶替掉,或者说这个当下内在的潜力又绽放出变成一个新的未来。

总归这个当下不停的要二分到未来和过去。那么这种线性时间观认为历史就是不同的当下1,当下2,当下3,当下4、当下5,然后这个未来降临,然后当下1沉寂到过去1,当下2沉寂到过去2,实际上过去2是过去1'',,然后是过去 3是过去2',也就是过去 1'''。这么不停的这样沉降,越降越多。

然后这个未来则是不确定的,因为未来它不带着戳的,它不能说未来 2 降到当下1,不能说未来3降到当下2,因为未来是不带戳的,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

基本上是这么个模型,这个模型也是错的。这个模型试图去通过这种方式来做出某种真理,历史真理。这个结构也基本上就是黑格的本质论的一个结构,过去存在,本质就是过去存在的东西,它沉淀下来了,不再存在了。它退到后面去用一个时间性的过去时的一个分词化,变成一个凝固的稳固的东西。

那么历史学的话就在这个意义上等于知识本身了,其实这种历史学就是知识本身,知识本身就被看成是存在的历史。知识就是存在的历史,存在的痕迹,存在沉降到这个内在体验当中、回忆当中,然后又被进一步的分析、把握,然后凝练出它的那个内在。那么这个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讲就变成了一个本来着眼它的过去性,然后着眼到知识的沉降性、知识的这个凝练性。

但这是一种幻想,错误的幻想,这么一个时间性的这个模型是错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和这个当下未来关系不是这么一个线性关系。过去并不是说这个当下发生完了,然后又变成过去了,就好像有一个链,当下这个这些东西发生完了,它就在一个时间的一个轴上面就变成过去,不是的。

当下本身被看成是一个是存在者,或者说我们用存在这个词好了,注意是存在,不是实存,当下是存在的显现。

而过去并不是说存在不再显现。过去是存在的未能显现。事物的过去并不是它不再显现,是存在的未能显现,前端的受阻或者是被压抑状态。有历史有过去,并不是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有一个对应的过去等着他。

这个问题,你们要去思考清楚,为什么有历史有过去?并不是因为每一个当下都对应一个过去,比如说当下1在整个这个时间性的结构上面就对应好一个过去1,但是这个时候还未被填充状态,等这个当下1发生好了之后,它的这个存在论的火光烧了之后,然后它自动沉降到这个未填充状态里面的过去1,就好像不会有个位置给它去坐一样的,叫退休了,给你搞一个养老单位,让你去养老退休那种感觉,不是的,这种时间观是错误的。没有一个等着当下1去填充的过去1的位子,让当下1填充为过去1,或者退休为过去1,没有这个位置的,这是个错误的时间性结构,明白了吗?

那么为什么有历史有过去?有历史有过去并不是说每一个当下都切分好,然后有一个对应的位置让他去退休,让他过晚年养老生活,不是的。

而是因为每一个当下他都烧的不充分,是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存在的开显,存在的这里存在,存在的此在,在这里存在,定在,但是这种存在永远有剩余的,永远是不足够的、不充分的自我压抑的,也就是它会回返到自身。

它降回到过去,并不是说它有一个位置准备好了让它在过去退休。今天发生的 ABCDEFG 这件事情,有一个回忆的位置过去 ABCDEFG,然后 ABCDFG 这个在今天发生完了之后,它到了什么时候就是退休到这个过去,就变成历史了,进到历史当中就休息了,不是这样的。

而说ABCDEFG 这些东西,都是存在没有办法完整的,或者说彻底的展现它自己,实现它自己,成为其自身,它的潜能有剩余,它的存在还未结束,它所剩余的那些潜能,它所未展开的那些东西,还有机会进一步出现,这些东西我们把它叫做过去,但其实就是未来。

过去和未来是同一个东西,在正儿八经的哲学观点里面。过去和未来这两种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这种东西叫做没有良好的结构起来的存在。这些存在没有良好的结构起来,没有良好地出来。这个结构起来就是说这存在没有良好的存在论化,没有良好地用存在论的关系和本体论的关系把它包装好,或者说把它处理好,让它可以出来,你知道吗?

所以正确的史观是良好的结构起来的存在就是当下,没有良好的结构起来的存在就是非当下而对当下进行一个过去和未来的二分,无非是在这里面是一个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对它这种未良好结构起来的存在的某一部分,可以加以一个确定的超越性,对他进行某种确定的超越的把握。超越的把握就是说不依赖于我,它自己就能笃定的它就那样。

确定的超越的把握这部分,攒成一团,然后把它给叙事化,它就是所谓的过去史,过去的那些东西。没办法确定的把握的东西,而由它主动的来超越于我对它的预期预料的一些东西,这一部分就会被说成是未来。

那么绝大部分人并没有经受过这些基本的哲学训练,所以他头脑当中的时间性结构还是一个庸俗的三分法结构,过去当下未来三分法结构,而不是良好结构和未良好结构这么一个二分结构而且这也意味着就是任何被良好结构的所谓的当下,展露出来的这些存在本身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对不对?它没有办法,总有剩余的,是吧,跑到里面,跑到外面或者跑的怎么样的。

所以说我们就论证就是说这第二种历史观,把历史 History看成是所谓的过去,或者Historical,已经是老黄历的意思,这就是过去式了。

就是说强调一个历史和当下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强调是可以强调的,但是要强调成一个本体论差异而不是把就一般的笨人把这个历史理解成“本来是当下的,现在不再是当下了的”你知道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历史和当下的真正的差异应当是:当下可以被理解成它的本体论结构被拍平了,比如说它的逻辑叙事关系,它的什么感知图示关系被拍平了,然后就是结构的一阶化了,然后这个就是哲学行话,也就是在场形而上学,它的本体论结构是笨的,一阶化了的,拍平了的。

而这个历史的则是一个本体论结构尚处于发生状态,发生中的。这些事件或者说这里面的叙事关系的本体论结构上尚处在发生中,它里面是有辩证关系的。

这个辩证在这里,不是你们都理解的什么唯物辩证法,这个就是里面有符号学意义上的博弈论特征,这个辩证就是说里面有精巧的符号学机制。那说它是博弈论特征,是因为这个精巧的符号学里面是贯穿主体他者群体性,这些东西的博弈的,符号学的生存论博弈论特征。

那么我们在哲学上一般会把这些东西(符号学的生存论博弈论特征)说成是历史的,而把这些本体论结构一阶化的说成是当下的。这个就是高级差异,就是哲学家所把握的当下和历史的差异。但是历史学家所把握的,有的是很low的。

那么还有我们现在来讲第三种作为历史学,那么其实历史学的建基是注定失败的。刚刚那个范式已经讲了,你没有办法就是说历史可以作为知识,就是说其实历史学在现代哲学眼里是注定失败的,或者说历史学是不可能的,历史学是痴人说梦,是疯子在说疯话。

因为我们刚讲的就是说知识——作为存在的时间性沉降,作为存在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知识没有资格把自己作为存在的沉降的知识。也就是这样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本质论的位面,没有走向理念论。这样的知识,它还只是一种知性知识,对不对?它只是一种知性知识,它没有办法走向真正的理念。

这样一种知识可以说是观念,可以说是知性知识。就是说它是历史知识了,历史被看成是当下的沉降了,过去被看成是当下的沉降,然后知识被看成是存在的沉降,沉降到一个人的内在体验的位面。那么这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沉降到一个人类的记载活动或者是记载体的这个位面,但是这也是失败的,你知道吗?就刚刚就在哲学上就跟你说他为什么失败了?我不想重复讲的。

我跟你们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总觉得人类理智的退步是令人挺绝望的。

朋友们去看一看德里达,德里达会思考这些东西。历史学是注定失败的。在这一项讲历史学就是上面这个东西的失败,已经告诉历史学是注定失败了。或者说历史学不可能是一种什么historigraghy,或者说编纂史学是注定失败的

因为这种作为存在的沉降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知识是一种幻想,单纯的对于叙事史的这个摹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单纯的叙事史,叙事不仅仅是叙事,是符号结构的结构过程,是符号系统的自结构过程,这些符号系统有功能的。

严格的历史研究的起码的起点是史学史,史学范式,这里面这个史学史其实不是为史而史,它是为了理解生活、社会现状而研究历史的这种生活方式,研究历史上的人们如何靠历史来把握他生活的社会,把握他自己头脑中的那些观点,利用他自己头脑中的一些观念,研究不同的时代的人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甚至说通过研究人们做这件事情的特征性的差异来划分不同的时代。通过史学史的范式性的特征来划分不同的时代,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功。

而不是简单的就弄点史料,告诉你记载考古物证、人证,然后说过去发生什么,首先告诉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通过,因为你不做这件事情,你的范式是不合法的,明白了吗?但是说你是一个严格的学术学习过程,那你首先要进行的历史研究就是史学史范式研究,通过史学史范式本身断代进行划分。为什么古代人是古代人?为什么现代人是现代人,前现代人是前现代人,那么这样的划分本身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这个合法性只在它的自洽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在这个意义上讲是,甚至还有所谓的史料史。在史学史当中,历史上哪些东西可被承认为史料,史料本身这个概念不一定是合法。而且我们所说的这个史学史,它是一个原始史学史,原初史学史。原始史学就意味着比较未反思的把握一些材料,或者说一些过去的痕迹,然后去用来去理解脉络性的,或者说牵强附会的,有脉络性的去理解传承下来的一些生活现实和社会,原初史学,前反思笨蛋。在历史上基本上所有人天然都会,比如说听爷爷的故事,知道打稻子的那个工具怎么使用的,类似的或者说听听爸爸的故事,知道那个县里面的几个家族是什么关系。或者你看一些图书馆的所谓的史料编撰的一些东西,然后就看县志理解这些东西。那么这个原初始学史甚至都不是一个史学,它只是个原初史学史,它不能叫历史学,它只能叫历史学习

所以这个原初史学可以把它叫,比较粗糙的history learning,历史的利用,通过历史来了解当下,了解这个小轿车怎么样的,这个县里面的衙门两块牌子是怎么样的,通过历史的方式来了解现实,了解社会,原初史学史,但是这个东西都不能叫史学。

因为我们说了能够叫能够叫“史学”,当然这个非法史学的是编纂史学。也就是说编纂史学首先就得是有一个基本的史料学,一个历史学能称之为历史学,首先它有史料学,它不一定要有史料史,它可能有一个非常专断的史料学,没有这个专断的史料学,它连编撰史学的地位都不配。

其次编撰史学和专断的史料学这个范式是彻底失败的,没有用的,这是前现代的古代史学。现代史学就是范式史学,史学范式演进的实学,或者说他要把每一个范式都拿到当代去进行他的一贯性和不一致性研究,把每一个史学范式当成当代史的范式去把握、去推演,去把它的史料关系、把它的历史逻辑都给它一贯性演推出来,不一致性推演出来。然后总结把握当中的,这个叫范式史学。

第三个那就是,更不要说的就是后史学了,这个史学被推翻了,所以说我们至少是要在这个范式史学的这个基础之上去思考把握一种史学。那我们要说原初史学史,原初史学,原初的就是说历史学习这些东西也有一个历史。范式史学的基本要求这是啥就是对原初史学本身进行一个分类,进行一个反思性的把握,进行一个建基。

那么基本上历史学家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他就比较笨。你知道吗?或者说中国的很多历史学家,他就做的就是个原始史学,去搞历史材料,他的历史材料本身都没有历史材料学,更不要说历史材料史了。一般有这样素养的是在文学系的,考据学、目录学、编纂学这些东西,史学家自己基本上没有这个能力的。他们基本上就是吃材料产生出一些想法,就相当于说吃一些史料产一些各式各样的不体系化的想法。然后中间让他吃下去史料产生想法的那些东西,他都没有反思能力的。里面有一些可能有政治哲学或者政治的一些立场价值判断分析,甚至这个史料本身,史料范式,史料学标准,他没有做任何辩护。他自己也没有进行过史料史的研究,明白吗?更何况史料这个概念在范式史学里面已经不太站得住了。

历史材料,材料和形式。好像你有一个史学形式,史学形式对应史学材料,我们甚至会看到就是说在历史内部就有一种形式主义了。如果你是范式史学的研究者,你把握了历史学范式史,历史的范式史或者原初历史学习过程的范式史,那你就会知道历史形式主义深重的在不同的范式背景下刻画了它的历史材料。

当我们说不能够用历史材料直接来决定你的历史立场,你的历史观念的时候,是因为任何直接拿一堆历史材料出来的,它都已经预设了一个历史形式主义,或者预设它的历史的范式,史学范式。这个范式是由范式史演化出来的。

比如说这个历史调研室很明显是个编纂史学,然后是个阶级调和论的。他在编纂史学当中就吃下很多史料,吐出一堆东西,中间它的那个消化系统里面是充满了阶级调和论,充满了新自由主义的,就是政治势力博弈的那种地缘想象,那种图景,那种东西本身是他所描述的那段历史博弈出来的一个结果。

你用儿子去解释老子,这个东西是很有问题的。你知道吗?它的历史范式史就是对于自己的历史形式主义下面的历史的材料学,历史分类体系都是不反思的,通通是不加反思的。比如是说他同举的史料,一些是统计机构,一些是作家的,一些是大学学者的,这些东西有没有共同性?当然有其共同性,当然有西方的现代资建制的共同性。

然后你用这些东西去非常敏感地,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阶级立场或者说政治立场完全对立的一些事情,对它进行描述、分歧和判断。这个中立性怎么保证?你不能预设这些中立性。

那么绝大部分他的受众由于zz价值立场,是倾向于这么一个编纂史学家本人的屁股,所以他也不反思,所以他就觉得只要有足够的史料,他拉出来的这些东西就是香的,就是对的。那我们在遇到这样的缠斗的时候,我们一般没话可说,我们就直接说立场,你就这样,我不在乎你吃什么史料,我只在乎你吐出什么政治立场。

那么直接叫这些人表态政治立场,没有一个人敢表态的,因为你吃的那些史料的史料学依据,他们的史料的合法性,是你已经先入为主的。就是那个红军后来的传记作家写的东西就是不合法,很可疑的。在建制大学豢养的那种在芬兰的新自由主义左派的人文社群里面吃饭的那个教授写的东西就是可信的,那我还跟你玩啥呀?

维基百科上面挑的那些书,你以为西方的互联网上的资料审查体系没有意识形态偏差,偏见吗?那么他就默认了,反正就是说这个东西你已经是玩屁股玩穿的人。你不要跟我说我在这里扣帽子。所以史料的合法性本身也不讨论,他根本也不讨论史料学、史料的分类史,也不讨论历史研究的这个范式史,也没有能力讨论,因为他是要让足够多的人来作为他的受众,所以他就是非常粗暴的。

就是首先我们在强调他有明确的一个史料和非史料的一个界限,那么这个很明确的史料、非史料的界限他又却没有明确的给出作为预备的标准,给出明晰的、可讨论的。给出对于他自己是明确的,但是对于别人是不可讨论的,或者他不愿意明清楚的给出来,那就是一个武断的史料非史料的一个标准,那么武断的史料非史料的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时候你其实已经是一个历史学的形式主义了。什么定义了这个标准吗?是你的那套形式,你的史学研究范式,你把你的史学研究范式拎出来讨论,也不讨论,也没有讨论。所以说我们只能很明确跟他说,那你玩的这个史料决定历史真相。

只要我们吃的史料够多,我们就可以看到历史真相。那我要问了,那这个宇宙本身为什么不产生它灵魂?因为宇宙吃的史料是最多的,宇宙应该产生一个宇宙灵魂出来。就产生它的历史真相了,产生出历史观念了,这里面就有一种唯灵论信仰。仿佛你给一堆东西,这堆东西里面不包含内在张力,不包含它现实的内在矛盾。不包含它和现实矛盾的那种共鸣、冲突,甚至说相互掩盖。

所以我们最后走到历史这个概念最后一个,历史的就是现实的,历史材料之所以有它的用处和意义。我们不否认历史材料有价值、有客观性、有意义,有某种意义上加“中立性”,是因为历史材料在历史当中,因为历史材料在历史中,不在史学中,也不再仅仅作为过去的历史中。历史材料前面这个历史不是过去的这个意思,也不是学术中、学科中知识的这个意思。历史材料的这个历史的意思,就是在历史中,也就是在现实中,在现实的矛盾中,就是在现实的阶级矛盾,现实的政治冲突、经济关系冲突,现实的利益冲突,现实的理念道路全方位的冲突当中。

所以这样的材料它之所以有它的客观性,是因为现实当中有客观矛盾,它还能呼应这种客观矛盾,它能和这种客观矛盾共鸣,明白吗?比如说当年大饥荒的那些史料为什么能够有证明力、有证据力?因为现在人们饿过肚子,对于饥荒,现代农业再怎么发达,现实当中还是有匮乏,还是有饥饿,阶级社会当中还是有人被饥饿驱使着去被迫出卖自己劳动力,阶级矛盾使得饥饿依然在历史当中在场着,并且不仅在场还冲突着,还辩证着、运动着、发展着。

那么这样一个现实的根据使得饥荒当中的那些材料有它的证明力,饥荒当中粪便被吃下去,什么这些东西它才能够大家心领神会,或者说毋庸置疑的、非常笃定的说这就是证明了有饥荒,因为我们都知道饥荒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它是连续的,它这里面的这逻辑链条是从现实中,而不是从时间关系,而是从现实的物质关系、现实的矛盾运动的关联当中牵连到这个历史过程,现实和历史是这样发生一种共鸣的。

所以说我们更强烈是现实历史的的矛盾共鸣论,这是我们的立场,史料有其证明力是因为历史的就是现实的,历史当中的事物那种矛盾的凝结性,更精简性。所以说这样的史料对于我们理解、认识现实有裨益,有帮助。但是你不能唯史料论,就是把这些材料仅仅只看到发生在过去的,发生在某种学科范式、知识范式内的一些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材料。然后说这样的东西就能反过来决定历史的真相,反过来觉得历史真相这是很荒谬的,你知道吧?反过来决定历史真相,这个历史真相是去阶级矛盾化的,或者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的,或者用国家地缘这些东西来掩盖阶级矛盾的,那这看到的不是历史的真相,对不对?

那这样的史料也不是说在现实的矛盾中共鸣所呈现出来它的历史性,而是在一个封闭的,沉沦在想象出来的过去,沉沦在某个学科知识炮制出来的一个幻想的情景当中的过去,去炮制出来的一个虚假的历史真相。那么这样的历史真相它的作用就是掩盖物质现实当下的阶级矛盾,掩盖物质现实当下的社会冲突。就是对你进行洗脑,让你堕入意识形态,没有其他原因。

所以这就是一种历史形式主义,而这种历史形式主义的它是反动的,是反动文人炮制出来用来蛊惑被统治者的头脑、精神、灵魂的肮脏下贱之物。这个史料不是鲜活的物质,这个史料跟物质没有关系,这个史料是它的范式当中俘获的傀儡。是用来炮制一个过去的一些学术话语范式。它所俘获的俘获的伪“物质”,这些“物质”之为“物质”,不是因为这些“物质”还和现实的具体的直接的物质运动是发生共鸣的,而是因为这些物质被摆在了他那个学术话语当中,让你去幻想投射的那个过去当中,他用史料怎么炮制或者说缀连出来一些观念框架、他所预设的一些价值体系,预设的一个等级制的一个社会图景。他预设了一些社会的自恋性的想象图景,还有这个历史运动图景,用这样的图式,用这样的图景来代替真正的历史材料,真正的历史的物质性的证据。

真正的最直接的史料是什么?是你受的压迫。你们在搞笑,我从来不炮制史料,而且我最讲究史料,最直接历史史料是什么?是你每天被压迫,是你剩余价值被剥夺,是一个被压迫的无产阶级。那如果你不是,你还在压迫别人,你要吸别人的血。那你当然要站他那边了,你要做帮凶,你要做吸血鬼。

所以说你不要说我立场先行,立场先行的反而是你们。我现在讲到的立场先行是你们,你们要跑到图示里面,要跑到图景里面去找所谓的史料,然后用这个史料连缀起一个史观来代替掉阶级史观,代替掉现实矛盾冲突,来背叛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要维护你自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以做日子人岁月静好的那种生活方式。你自己立场先行了,你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就先要预设好我只认民族史观,我只认大旗的这个见证的那种史观,我只能认小约翰可汗,或者说这些人的下大棋的那种英雄史观。我不要一个和我的生活,和我的尖锐的,我的这个人生未来苍白的,或者说罪恶的、邪恶的,或者说痛苦的、无奈的那些东西,赤裸裸的相关联的那种很鲜血淋漓的历史观。那你的历史立场先行,你的历史立场就已经是本身就是你的政治立场了,你政治立场就是亲民族主义,亲狭隘民族主义,用民族叙事代替阶级叙事。你不想斗争,或者说你想站在反动的那一面就吃香的喝辣的占便宜,我给你们的建议就是照照镜子,看看你赚钱到底靠什么赚钱?你靠什么活?靠什么养老?你自己是既得利益还是没办法既得利益?你是干一分就有一分,还是你不是干一分就有一分,你干一分就有三分就有五分,吸别人四分三分的那种人?你自己照照镜子,然后你不要那么虚伪,绝大部分情况下我是没什么好说的。有很多有人都骂我,至少我不虚伪,你们这些绝大部分骂我的人,虚伪两个字是跑不掉的。

而且我是跟你说,说穿了我不是笨蛋,我学哲学的。什么史料立场这种东西,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你觉得我很在乎吗?我不是很在乎的。如果我们要正儿八经的做一个历史观念的全部梳理的话,就需要一个观念,可能需要写一整本历史观念,就是要一个完整的现象学研究范式,要有历史观念。你不能用胡塞尔的范式,胡塞尔的时间性范式,时间性的那个结构是错的,他的时间性的符号学结构是错的。我们要写一本新的历史观念,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之后,在舒尔茨的基础上,在社会和这个他者这个具身的现象学的基础上再写一本。这个体系是我就不跟你们多说了,就是说你们对于历史太无知了,你知道吗?

而且就是说我们还进一步说要区分的是历史主义。这个历史主义我讲过了,历史学家理解历史主义就是不够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不够历史主义的,历史主义会走向一种庸俗的低能的相对主义,比较笨的相对主义。就是他不够历史主义,你知道吗?真正把历史的这个范式要坚持到底的话,他走向的就是实践。

齐泽克是用回溯性,这个回溯性是有特别的价值,但是这是错的范式。这里的实践我们用的是海德格尔式的,海德格尔是对的,是绽放性,是结构的绽开。

历史本身的自我把握,它就是要通过一个非历史的实践,或者说通过一种永恒的实践来进行一种绽开的自我把握。

历史只能在一种非历史当中才能把握它自身。

也就是说这样在这个意义上讲,就是说我们最后的结论,就是唯一有权犯史学错误的错误史学是革命史学,错误的这个编纂史学。

所有的史学都是错误的,历史学本身是个错误的范式,在人类理智的这个严格标准上,历史学本身是自我错误的一个范式。但是唯一有资格犯这个错误的是革命史。

只有在革命当中,历史才会成为一个真诚的把自己当成科学的意识形态,实质上它是意识形态,功能统治的这个符号学功能是意识形态,但是它真诚的把自己作为科学,这个时候它就能绽开新的史学范式。

而这个史学范式的新的绽开就是历史的自我进步了,自我成熟或者进一步的自我演化,或者历史学的自我演化。

就是这样的,这是观念的一个生产,观念的一个进步,所以说历史主义不够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唯有编纂史才是历史,一切当代史都不配是历史,唯有当代政治革命才是才有资格生产编纂史。这是我的一个论断,这个是要我们要超出海德格尔的史学范式。

因为这是海德格尔对于马克思的揶揄,就说马克思的改造世界预设了解释世界。海德格尔说马克思的要批判世界,要理解世界不重要,先要改造世界,就是马克思这个改造世界论预设了他理解了这个世界,也就是他预设一个肤浅的、庸俗的编撰史了,马克思的阶段论的那个史学。

那我这里给他做了辩护,就是用这个结构的绽开性。但用的真诚这个范式其实也不太对,与其说真诚,不如说它是效用性,效用有用,上手性。

这个就让我们回到最后的这个“史”这个字,就是手上拿一个器具在用,手上拿个东西在用。

越是能够表达这种上手性,它就越有合法性,作为一个真诚的史学,哪怕他自以为是个做大众史学,或者说革命大众的一个史学。

这个就是针对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攻讦。海德格尔是承认马克思把握了历史性的,而不是停留在那种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历史主义,克罗奇这种东西,低能的相对主义。就是就很无知的,没有搞过历史运动,就是政治运动的人,革命运动的人,他就是不能理解这个东西。

纯学者是被资产阶级豢养的,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资本主义内部。那么我不扯了,我不想扯了。最后就是说我对于这个原始史学不是很在意的,就是那种比较原始的或者庸俗的意义上的这个通过学习历史上的一些东西能够让我把握某些东西的发生发展。

我不是很在乎,因为你学习历史上那些东西,那些什么材料。你们绝大部分人,材料不会整理,不会分类,不知道这个材料整理分类的标准,它是发生过演化的,搞了之后,吃了这些材料,对于一些问题就开始就是盲目类比,没有自己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成熟的体系。然后也没有自己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体系进行了一个对比和这个一个分类。

就是说所以我不喜欢做这种事情,我一般不做这种事情。马克思的历史研究,我不喜欢研究历史,因为我觉得这个是比较笨的一些事情,这整个工作是笨的。就是没有讲弄明白,弄清楚,现在就抓下去,就弄了,就可能就闹一个大马哈。你知道吗?你自己那分类学就完全就胡诌的,或者说萌萌哒的瞎想出来的一个分类学体系。

我们学哲学的人一般是不喜欢这种屌东西的。好吧,那我们就讲到这边。

我们最后的结尾就是说这个海德格尔对于马克思的指控,这个指控我已经把它化解掉了。

那么你们可以在评论区里面,你们可以在评论区里面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课后的一个作业了。就是说海德格尔对马克思进行了什么样的指控。

马克思客观来讲他做错了什么,我是如何化解还那个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指控的。那就是刚刚 10 分钟我讲的内容,你在评论区里面你们可以回这个,就是有没有看完喽。

就是说海德格尔确实是承认马克思理解的历史性。德语的历史和英文不是同一个词。那就讲到这里,我希望你们就是说在思考历史的时候,不被一些三流历史学家蛊惑。历史学家是三流不入流的思想家,就是历史学家的人文知识分子,他的思想的成熟度、饱满度和这个尖锐度是不入流的。

在我们的评价体系里,最好是一个后结构主义者加现象学家,加一个身体现象学家,他者现象学家,然后这个逻辑演化史的专家,这就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的要求还是蛮高的。我们要求就是人文智分子里面能够达标的,其实人不多,我也不达标,我不合格。好,那就讲到这里。

就是我最后让你就知道一点点。而且我也跟你们讲过历史和当下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说在后结构主义意义上的历史和当下的一个最重要的差异,就当下是拍平的,是它的本体论拍平了的一个的存在,在本体论的结构上是拍平的。而历史意味着它尚处于在结构当中,或者它是后结构的。

当下意味着在场形而上学的,而这个历史意味是辩证法的,这个辩证法不是唯物辩证法,不是科学社会主义那个意义上的辩证法。这个辩证法就是拉康和德里达这些人吵的那个意义上的辩证法。就是哲学上的辩证法,后现代高阶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

就哲学家用历史这个词,历史的这个词对哲学家来说是一个还算好的词,我们把它当成是个还挺好的一个词。当然也有哲学家是反历史的,就是一般history atemporary,我们讨论历史都是在时间性的论域里面。我们不喜欢讨论你们那些,但是这些不是历史形而上学,是这个历史辩证法。

我们讨论时间性去建构的时候是讨论历史的这个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因为历史会是一个是个星丛,是一个论集,它是个问题域,它里面有一系列问题。

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在本雅明那个意义上去理解,我们会在这个后结构主义的,我们会在生存论和他者现象学的这个学术的能力的一个范围之内,去把握历史的一系列的一些讨论。历史和真理,你去看看,读一读那本书,但是那本书本身现象学的范式是比较生硬的。

当我把你们当笨蛋在愚弄的时候,我就会直接给结论,我会直接报答案。但是我得出答案的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我得出答案的那个过程是很复杂的,一般的笨蛋就以为我报答案的那个过程很简单,然后开始骂我了。这不是我笨,是你笨。当我说史料不重要,立场才重要的时候,我得出这个结论的方式和你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先把我给你留的那个思考题能做出来,你能做出来。为什么海德格尔说马克思是理解了、领会了历史性,但是为什么他又说马克思的解释世界的这些范式是错的?但是为什么我又要对马克思进行辩护?我要赋予马克思编撰史学的他的那种断代史的合法性?

因为马克思做的其实都是这样的,他从一个错误的基础出发,你从逻辑上讲国民经济学是错误的,但是国民经济学就能产生政治经济学,就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一直往后面推的话,知识的范式错误没问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错误地开启。

就是你相当于玩数独一样瞎填一个数,按照它的规则往后面去推演,他说冒出更大的问题了,本身有内在的规律可以把握。

就是说我在这个意义上讲,我真的是对于知乎的那些人是很看不起的。你里面知乎里面稍微有一两个还算聪明的,有我高三大一水平的那些人写了好多好多,你们点赞都不给他们点的,其实挺可怜的。

然后绝大部分就是把问题简单化的一些笨蛋,就是头脑比较简单的,没有什么学问的一些人在那边把我说的话当做笨蛋。你真以为别人是笨蛋吗?当年都是本雅明,舍勒,德里达的书一本一本看过的人,你以为我是笨蛋?只不过说那东西我全忘了而已。我不笨,我只不过喜欢报答案,而且我答案报了我也不告诉你解题过程。让你以为我是个笨蛋。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你露的马脚可能更多。算了,也挺可怜的,你们这个知乎上面那些小孩如果年龄不到 20 岁还有的救,年龄超过 25 岁你可能这辈子就完蛋了,太笨了,你接受的文科教育太垃圾了。

我的建议,学点现象学,然后去学一点点严肃的,法国哲学有严肃吗,法国哲学不严肃的。我是说学一些比较明确的问题范式问题导向的一些法国哲学争论。我两个比较尊重的老师都是教法国哲学的,我又没学法语。好,就不扯了,就讲到这里。

【随便聊聊】不好意思,某些历史研究者,对历史一无所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