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应不应该盖被子捂汗?
饭团和圈圈 今天聊点啥
感冒发烧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病症了,而发烧就喝热水捂被子是我们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发热的办法。
但事实上只能对一部分人产生疗效,所以对于发热后是否应该捂被子,对于不同情况说法不统一。在中西方各自的传统医学中,对待发烧的治疗方式是完全相反的,中国人发烧后要捂被,西方人发烧要穿少点以降温。

这种办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发烧的机制是:
免疫系统调节身体温度,以干掉入侵的病毒。但是体温过高,会伤害到人体自身,比如脑子。
发汗的机制是:
通过汗液蒸发达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
捂被子的机制是:
通过减少热量散发的方式,提高体表温度。
所以在免疫系统还在跟病毒作战的时候,它需要的是高体温,是不会让身体出汗的,怎么捂都是没汗的。

当你的身体开始出汗的时候,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战胜了病毒,战争已经结束了,需要赶紧降低体温,所以身体排出大量汗液,以快速降温。
出汗是你病好以后的表象,病都好了,还捂着干嘛。
事实上我们捂被子是为了“发汗”,而“汗法”是中医理论中治疗“病邪在皮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由于感冒常常伴有发热,所以民间会有捂被子发汗治疗发烧的说法。
但是这种方法——即“汗法”,其实只适用于中医范畴中的“风寒”感冒,而发热在中医中也有可能是由于“风热”引起,这个时候保存人体的水液是治疗注意点,捂被子发汗就不适合。另外还有病因不在表的发热,捂被子就更没效果了。
但是毕竟只是民间的土办法,即使对症,未必会有好的疗效,反而一些发热性疾病不及时治疗会有不利的预后。

在温度不特别高时,一方面捂被子,一方面在脑袋上放个冰块儿,帮助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温度,干掉病毒,同时避免脑部受伤,但一旦出汗,就别再捂了。
体温如果超过38度了,赶紧物理降温,免疫系统已经杀红眼了,是否伤害大脑,已经不在它的考虑范畴了。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捂,其他机制想降温热量又排不出去,等于杀自己。
对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帮助是,静养,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和病毒搏斗中去。尤其不要给发热的小孩子捂被子!
幼儿体温调剂机制很弱。包裹的越严,体温上升的越快,对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容易出现抽搐惊厥甚至休克等危险。小婴儿甚至会危及生命。

请家长们记好一定一定不要给发热的小孩子捂被子,要减少衣服做物理降温,多给小孩子喝水。
及时就医。家里备着点退热药物。超过体温及时应用。
成人的有的时候裹得严实点是能退烧。这里只是强调小孩子的情况。因为家长不明白,或者抱有发热就得捂的想法,造成了很多悲剧。发烧是免疫系统和疾病斗争的过程。当此斗争以免疫系统的胜利结束后,机体就会自动降温,降温的手段就是出汗。
换言之,出汗是疾病好转的结果而非原因!
即,如果病情严重,免疫系统一时半会无法取得胜利的,再盖被子也捂不出汗来,反而会导致体温升高,超过39度就会烧坏大脑、影响多种酶的活性进而使代谢受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仅仅是在病情不重的情况下,盖被子通过阻止热量散发的手段使体温更高,免疫系统更高效地工作——前提是体温不要升高到39度以上——入侵物被全部清除后,即病好了,然后才会出汗。
总而言之,盖被子是一种小概率有不必要的小利,大概率导致更大不可补救危害的手段。
而使用冰块降温的好处则与之相对,稳妥,保证重要器官的安全,并顺便改善病人的体验。
但最要的依旧是,及时就医!
编辑 | 权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饭团和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