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火炮
很多人对于古代火炮有很大的误解。首先在装填上,有一部分情况确实是存在装药不定,一门炮跟一个固定的炮手,炮手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装填炮,防止装药过多导致炸膛的问题。但是办法不止这个,古代专业火炮炮兵会使用火炮枪规尺,因为工艺问题每门火炮炮壁厚薄不一,还有铜制和铁制的区别,所有每门火炮会跟一个叫规尺的东西。有这东西,哪怕以前没有使用过这门火炮的炮手,只要用规尺就可以知道这门火炮的装药多少。防止因为装药过多导致火炮炸膛。还有关观瞄的问题,不是凭借感觉,古代火炮也有自己的观瞄器具。首先有些火炮上有准星和照门,也就是机瞄,古人称之为望山。除了望山能确定敌人横向的大概位置之后,古代火炮还有铅坠,度板,度尺,炮箍。借用这些东西通过勾股定理来估算敌人位置的远近测定竖直距离。(存在误差,因为观瞄精度和估算有偏差)但是古代火炮的杀伤方式不太一样,除了开花弹,打出去爆炸外,还有实心弹,有的是铁弹有的是石弹,还有些全是一些石子。比如铁弹发射出去后不是击中了一个目标后就停止了,它会继续在地面上弹跳,滚动直到力量消失。还有臼炮的石弹,它类似迫击炮的曲线火力,这个掉下来一般不会弹起来。这些火炮还可以装天霰弹。用几枚大一点的实心弹压在小铁弹或者石子上面,炮手点火后这些小铁弹会以扇形散布出去。(霰弹的炮,虎蹲炮,弗朗机火炮,小磅数的加农炮)除了这个以外还有链弹,这个曾被风帆战舰时代海军用来发射出去,击断敌舰风帆让敌军丧失机动能力,成在海面上的活靶子,增加己方火炮命中率。这种弹药是两个半圆的铁球中间用一根铁链连接起来,装填进炮里,一旦发射出去,两个半球因为链子牵引和离心力的作用飞快旋转起来,一旦碰到桅杆,铁链就会因为离心力的原因缠在上面,铁球因为惯性继续做功,并且向前运动会绞断桅杆,让敌舰失去动力。在古代陆地上,因为当时兵器发展和军事发展,社会情况的情况下,军队要组建成密集的队形开与敌人作战(例如传说中的排队枪毙,还有古代的各种阵)这时候铁弹击中会撞出一条血胡同,链弹也会绞杀出一条血走廊,霰弹会重伤和击杀在扇形射程内的大片敌人。而且火炮往往不是一门唱独角戏,火炮越多威力会超过翻倍的增长,不止是1+1=2那么简单。尤其是由专业炮兵操作的火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