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落哀思难掩,爷爷您还好吗?
昨天晚上堂哥在家人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当时没有点开看。后来看到三伯回复说:“这段视频太珍贵了,让我们又看到老父亲的音容笑貌,好让我感慨、感动。似看着了活着的亲爹……”
我立刻点开,发现那是1999年堂哥结婚录像中的一段,当时爷爷已经79岁了。主持人笑问爷爷:给孙子多少份子钱呀。爷爷缓缓地从兜里掏出来110元,说:“我这是旧版的,110。”把钱交到主持人手里收份子的盆里后,被重孙女搀扶着下去了。
白驹过隙,时光易逝。爷爷离开我们竟然已经快20年了。看到视频的一刹那,又回忆起了爷爷的音容,坐在堂屋的那个旧椅子上微笑着。
群里有人回复,很想再看一段。堂哥说:“咱爷爷就只有这25秒的视频。”是啊,那时候家里非常困难,连照片都很少有,更何况是视频呢。
三伯:“我们那博览群书、明事理、有远见、料理准、慈祥,又深深爱着他那群(几十个)孩子的老父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读书兴家、德诚立世的遗训或叫家教将永世泽惠他的后代们!”
爷爷是1920年生人,酷爱读书。视频中爷爷讲的是家乡话,但和别人又有所不同,因为他是以de结尾,属于别人眼中的“字话儿”,而其他人说家乡话都是以li结尾。所以爷爷在我的心里,一直是很特别的。当年爸爸在北京当-兵,爷爷仅去探望了一次,而那次探望没有买任何纪念品或者特产,只带回了一套厚厚的书。
印象中爷爷总是坐在椅子上,看书,或者合上书给我们讲故事。
还有,爷爷总是能从柜子里找到一些别人送给他的好吃的,我一去,他就把“藏品”拿出来给我吃。
“我只记得姥爷教导我们的那句,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多少年过去了,仍然历历在目!永远怀念。”
“珍贵,看到视频想到会讲故事的姥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也是爷爷经常说的。”
“你们的爷爷/姥爷讲的【老鼠告猫】的故事,在公-社-村-干-部会上,让人们惊叹不已。当时还由NZ用笔记录下来了。”
群里对于爷爷的回忆一句接一句,我看着文字又看了视频,鼻子酸酸的。为什么自己没能多记着点呢,清明时节为什么没有回去祭拜他呢,愧疚和思念一起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写过,人的一生,要SI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SI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SI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清明雨落,哀思难掩。特此整理一期清明节寄托哀思的诗词,以慰藉天上的爷爷和所有被思念着的亡-灵。
——杨大侠的信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