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今年一开学,导师就给我们布置了新的任务,每个人在五一前都得写一篇论文。
当时听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非常焦虑和崩溃,我哪会写什么论文呢?更别提做计量和实证分析了。

整整一个月,我每天都愁眉不展,出去玩的时候也不能够放松,心里面一直想着这件事。
虽然好像感觉每天都很忙的样子,但是我对于论文写作整体处于一种逃避状态,找了很多文献放在文件夹里面,但是基本没看。
基本回归跑了一下,发现看着结果不错,然后就没继续推进了。

当天导师过生日,我们一起给她庆生,大家吃蛋糕的时候,氛围开心而融洽,可是一想到马上就要提交的论文,我就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星期六的时候,我把给老师过生日那天拍的照片和视频剪成了一个视频发给老师,老师很开心,我看我自己剪的视频,我也很开心。

然而一想到我的论文丝毫没有进展,看视频的时候我心里有多开心,看完视频后我的内心就有多痛苦。
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情绪内耗除了加重我的焦虑和不安,对事情的改善没有丝毫帮助。

第二天,我想我不能再继续原地踏步了,我必须得做点什么,能做的做,不能做的我就想其他办法。
我想的是先把论文前面的部分先写一写,后面实证部分到后面再写,走一步看一步。
当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时候,我想起之前导师跟我们开组会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关于家庭金融,我看一篇论文不会,那我看十篇,二十篇,我还能不会吗?”
于是我决定,先把自己下载的十几篇论文精读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看多了,我应该就知道怎么做了。

看多了,看论文的速度就越来越快,我也就基本知道做这个题目的学者研究这个论题的时候一般有哪几个步骤,从哪些角度去分析问题。
我感觉实证部分的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很难,有很多地方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但是我也不能继续让进度停摆,我就决定先写前面的引言和文献综述,那些文字性的东西我是比较擅长的,而且不会写也没有关系,可以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模仿别人,照葫芦画瓢。

怎么讲呢?比我想象中要容易很多,不会写就去查阅文献,看别的学者是怎么写的,然后再模仿别人的结构,或者是看几篇论文,把作者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总结和归纳。
整个过程我是非常开心和充实的,因为这是一件对我来说很难的事情,但是我现在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在推进。
虽然质量不敢恭维,不过我的自信心却在一点一点增加。

我想,这个世界上,除了难度很高的考试,大概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一步一步走过来就好了。
我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我也不需要把很多事情想象得那么难。

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我觉得实证部分很难,跑回归很难,我想依赖镜雯。
可是导师她不允许我和镜雯做同一个类型的题目,她给我指定了一个题目让我做。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在各自做各自的题目,解决各自的麻烦。
我觉得我不应该对镜雯产生依赖的思想,她遇到任何困难,都是自己想办法去克服的,所以我遇到任何困难,我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去克服。
就像她曾经告诉过我:
这个世界上,能依赖的人只有自己;
能始终陪伴自己的,也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