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规划日志16】从《梦想改造家第六期:改造西北空巢之家》浅谈乡村建筑风貌

2022-02-11 23:05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文章框架

引言

乡村建筑风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愁”的重要载体。

去年末设计圈上了热搜,我们天天喊着加班苦,做设计累,万万没想到这次是以一期综艺节目出圈。

网上关于这期节目的讨论很多,我也陆续读了一些推文,从圈内到圈外,从建筑评论到自媒体文章等,大概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关文章如下:

【明星翻车还是舆论暴力?——浅谈《梦想改造家》的陶磊事件】(微信:一只建筑精)

【132万的红砖住宅被骂上热搜,建筑师该背锅么?】(微信:觀筑手繪建築地圖)

【梦改翻车,全网群嘲!深度评论“梦改史上最差设计”的三个视角】(微信:设计小教室)

【“132万给农民建毛坯房”大反转!节目组回应被骂上热搜:这也能洗白?】(微信:钱某某)

【花了农民爷爷132万,就造了个这?】(微信:观察者网)

【132万装成毛坯房,大爷一定很礼貌吧】(微信:南风窗)

【综艺翻车:《梦想改造家》132万改造老屋建筑师北京住房涉嫌违建】(微信:考霸注册城乡规划师)

【坑啊!!花了132万在农村修了个“毛坯房”?!!】(B站UP主:路温1900)

【老农民掏132万让你改造房子,你就改造成这?!】(微信:暴走漫画)

【出名有风险,入世需谨慎——对《梦想改造家》中建筑师陶磊“翻车”的一些思考】(微信:规划师笔记)

【《梦想改造家》建筑师陶磊翻车,真的设计的差吗】(微信:石头的建筑记)

【离开了康,我们还能做什么——梦想改造家陶磊作品之我见】(知乎:大道设计)

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还是完整地观看了这期节目。

刚一打开视频,弹幕就满屏飞,从开头看到结尾,网友们的责备之词从未断绝,看来这集确实造成了不小的舆论。

吐槽得最多的是“房屋造价过高”、“建筑师没有充分考虑和尊重业主的需求”、“既不美观也不实用”、“没有考虑适老化设计”、“房子反碱”等观点。

这里面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疫情反复、物料涨价、技工手艺生疏等,导致还未完工就匆忙播出,最后收到的反馈效果不尽人意,引来一片骂声。

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是内容都是媒体想要我们看到的,媒体赚足流量,设计师获得曝光度,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事实真相我们无从得知。

很快想到了学生时代写过的几篇浅薄的文章,于是翻出来读了一遍,结合本次事件,以及个人的实践经历,我想把视角扩大一些,希望从乡村建筑风貌的这个角度谈一谈个人的粗略想法。

鉴于本人工作经验有限,所述观点存在自我认知不足,仅供参考,欢迎同志们留言讨论。

 

 

01

现状

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乡村建筑风貌?

村庄建筑是多元要素的整合体,与村庄聚落、村域大环境息息相关。而乡村地区是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的聚合产物,同时三生空间又影响着建筑风貌的形成。

三生空间内各类要素之间构成差异和秩序不同,形成了地区差异化、要素丰富化、风格多元化的风貌景观特色。

在这期视频的前半部分,业主也就是杜大爷带设计师去看了他理解的二层楼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杜大爷说他想重建一个二层小楼,在他看来,现在建房建个二层是当下的潮流。

二层就是楼房,一层就是平方,这是他根据大半辈子经验对于建房的朴素认知。

在乡村这个“封闭”的舆论环境中,村民们平时闲聊的内容无外乎自家的农田收成、房屋修建以及儿孙发展情况等这些家长里短的话题。

杜大爷的五个儿女都很有出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家庭。大哥在部队工作,二哥是民航机长,大姐是人民教师,二姐和五弟都是公务员。

如今儿女们事业有成,而养育他们的父母却年事已高,所以一家人商量着想在农村老家建个房子,方便儿女放假时回家歇息团聚,以享天伦之乐。

所以对于杜大爷来说,他眼中的小洋楼,一方面可能是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挂在脸上的面子。

没想到花了100多万之后,换来的却是一个看上去连墙面都没有粉刷的“毛坯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确实难以接受,实属正常。

记得2019年寒假回家,我被一个小舅拉了过去,说是给他设计别墅,一时间让我手足无措。

小舅给我看了一张图片,表示他想建成这种风格的房子。我看了顿时一惊,这不就是从某宝上买来的那种所谓“欧式风格”的效果图吗?

前期我和小舅有过几次沟通交流,后面我上学去了,等我再回来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按照那几张图纸的模样建了出来。

据说这个占地200平左右的二层小洋楼单土建部分就花了70W,看来农村自建房大有市场啊。(详细内容见《设计别话(三十):舅舅拉我过去给他设计别墅?这可为难我了!》)

后来他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舅也建起了一套风格类似的房子。

很多年前,大概是在读小学的时候,村里的某位包公头老板(应该是首富),在老家依山就势修建了一套大别墅。

犹记得当年他为母亲贺寿,搭台唱戏,大摆宴席,邀请四方八邻,好不气派。

平日里大门紧闭,借这次酒宴我跟随大人来到了这座园子里。发现里面连山带水,亭台廊道,树木丛生,郁郁苍苍,有一栋5层楼的洋房让我记忆深刻。

小时候对于建筑设计风格没有什么了解,只觉得这是一座大房子,空间很大,装修亮丽,足够气派,十分洋气,一看就很有钱的样子。

据说这个大院子花费了1000W,现在还可以从卫星影像图上看到全貌,可惜这位包工头老板英年早逝,自己也就是无消受这花重金打造的大园子。

放假回家在乡下生活,看到了村里冒出了不少这样的建筑。就在初中母校的对面,拔地而起一栋4层楼房,据说是好几百万的大工程。

这样的例子在当下的农村还有很多,老虎窗和希腊柱几乎成了这类房子的标配,正立面入户大门处,往往会配一个遮阳和晾晒兼备的大阳台,整体是糖果般配色。

这类风格的建筑对于设计专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辣眼睛的存在。

参加工作后,在下乡调研的时候,这类风格的房子随处可见,暴露出了当下乡村建筑存在的诸多问题。

 

 

02

问题

第一点,布局紊乱

在下乡调研时候,通过多次无人机航拍飞行,站在天空的视角去观察整个村庄,一眼望过去给我最大的感受只有一个字——乱。

从这张航拍图来看,放着荒山坡地不用,而去挤占紧邻道路旁的水田建房,一方面违背了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建房原则,另一方面没有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村庄的整体布局。

因为缺乏统一的布局和指引,所以村民在自行建房的时候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主观性。加之对耕地保护的意识不强,所以侵占耕地建房、挖水塘、围菜园等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村上有一位住户,从山对面搬到了这边公路旁,在自家的一块水田里建了新房,后面还围了一个大菜园子,门口又用水田挖了一口池塘。

另外一位住户也在一条村道旁占用农田建起了小洋楼,后面开辟了一块菜园,而邻户则把另一半荒废的农田也变成了自家的菜园。

记得小时候,上面这些地方都是质量较好的连片水田,而现在要么成了建设用地,要么就成了园地和荒地。

作为政府部门,缺乏管控和监督力度。作为规划师,缺少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的统筹。作为村民,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这类情况放在以前屡见不鲜,毕竟那时候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加之基层自治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于是这类乱占乱建的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便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推行,这类现象的发生将会大幅度的减少。

在规划实践中,我们规划从业者应该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的管控,严守耕地底线,同时也应该对乡村建筑风貌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对于传统建筑村落,规划的引导更为迫切。

像下面这张图,新老建筑的风貌明显不协调,两者相互掺杂,毫无规划保护可言,这是一种建设性的破坏。

有些相对集中布局的古村落,新建住宅则零星分布,主要沿道路两侧无序生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新旧建筑风格迥异。

在乡下还可以经常见到这样一种建造方式,那就是把房子建在河流水系之上。

不知道同志们的家乡是否有这样的现象,说巧不巧,我二舅就把自家建在了一口池塘边上。

他家没有化粪池,而是把人体排泄物直接排入下面的池塘,据说这样养出来的鱼很肥,表哥则戏称里面的鱼是吃屎长大的,哈哈哈!

此外,旁边的几户人家也把污水排放到了这里面,一到夏天这里边就臭不可闻,给局部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这类现象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随意侵占河道水系,乱排污水废弃物,致使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田园乡土景观遭受双重危机。

空间布局的紊乱,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房子倒是建起来了,但不是那个味儿。

什么味?或许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吧!


第二点,高度失控

大家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可能刷到过这类的动态,比如某村某户人家建起了一栋5层甚至上10层的洋房,好不气派。

再看看我们生活的乡村,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呢?肯定存在,而且很常见。

为了追求现代感和奢华感,越来越多的村民希望把房子建高建大,建筑风貌也逐渐西洋化,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和自然韵味。

就连设计师也想方设法给自己的住宅多增加使用面积,网上曾有人扒出建筑师陶磊在北京六环外给自己造的别墅,由原来的380平方米多出了100平方米,一下子变出了5个院子。

可能有人会说,人家有钱,想建多高就过高,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你管得着吗?

以前管不着,现在管得着了,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都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19年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指出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虽然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标准,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突破上限标准建造的现象,村民还是想多搞点地为己所用,甚至不惜造假。

值得庆幸的是,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对住宅建筑层数、高度、风貌等要素提出了引导要求。

《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大纲》(2021年7月版)为例,住房层数原则上不超过3层,底层层高不宜超过3.6米,其余层高不超过3.3米,净高不宜低于2.6米。

一味追求高度的背后,暴露的是一种贪多求满的心理,它往往是内心欲望和虚荣攀比的表达,其实真正有效利用的空间很少,造成铺张浪费不说,还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乡建风貌的固化认知。

 

第三点,色彩失调

色彩失调这个问题,似乎是我到过的每个村庄都存在的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屋顶和立面的色彩的杂乱无章。

建筑立面色彩各异,红的、黄的、白的、灰的等,甚至还有整个外墙裸露的现象。

屋顶则广泛采用高饱和度的彩钢板,红黄蓝是最常用的颜色,突兀杂乱不说,还与自然山水环境不协调。去年我家屋顶翻新的时候,采用的就是纯蓝色的瓦片。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周围别人家都用的这种,本地建材店卖的是这种,生产商制造的也是这种,所以便选择了这种样式。

即使村民有其它的想法,但缺乏可以参考的选择样式,所以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作了从众选择。

 

第四点,崇洋西化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越来越多的建筑风格形象逐渐走向欧式西洋化,老虎窗、希腊柱、大阳台和糖果色是这类建筑的标配,毫无设计感和整体感。

过多的新潮现代建筑材料和元素——玻璃窗、玻璃瓦、玻璃门、混凝土、铝合金,建筑风格开始变得媚俗与拜金,传统建筑逐渐黯然失色,我们本土的东西去哪儿了?

不仅是乡村建筑是这样,城市里很多建筑也是如此。

比如在2020年中国十大最丑建筑中,陕西宝鸡联盟大桥的上榜理由是“搬来舶来形式,有损文化认同”。当地人戏称道,从这座桥穿过去,感觉自己成了贵族。

江苏南京蜂巢酒店的上榜理由为“形式怪异,矫造猎奇,奢华拜金,趣味恶俗”,它不仅外表金光闪闪,里面也是富丽堂皇。

还有贵州兴义万峰湖吉隆堡酒店也榜上有名,上榜理由是“盲目崇洋,文化价值观扭曲,与地区原生态山水严重冲突”。乍一看挺美的,细想就会发现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

 

第五点,一户多宅

一户多宅顾名思义是指一户村民拥有多处宅基地住宅,如果单个户主拥有多处宅基地,且经过了合法审批登记,那么这种现象就算合法。

但是现实中,存在不少农户拥有多处非法的宅基地。以前法制不够健全,没人管也没人查,便放任了这类情况的滋长。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律出台,逐渐对该类现象进行遏制。

2019年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以湖南省为例,2019年12月17日签署的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99号公布了《湖南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第八条指出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规定的标准。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市)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当地实际,制定和公布农村住房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

2022年1月19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第四十四条指出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严格按照一户一宅和批准面积建设,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少占耕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同时也对宅基地面积作了明确规定

“农村村民每户宅基地面积标准涉及占用耕地的,最高不超过一百三十平方米;使用耕地以外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过一百八十平方米;全部使用村内空闲地和原有宅基地的,最高不超过二百一十平方米。”

有了法律的硬性约束标准,以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渐渐地杜绝”一户多宅“的现象。

 

第六点,风格固化

新建的住宅风格相近,既没有传承本土文化和元素,也没有体现地域特色,整个省乃至全国各地的风格开始趋向固化,所以便有了“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局面。

 


03

未来

说完问题,回到这期节目中来,视频中陶磊表达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去引导对方,如果最后对方还不够相信的话,那就尊重他的选择。”(21:42)

那么,作为设计师在进行规划设计建造的过程中,有必要引导乡村建筑风貌吗?

我认为很有必要!

乡村建筑风貌一方面承担着延续乡土文化的使命,一方面也面临着城市扩张下传统建筑风貌特色逐渐消失的危机。

此外,国家在政策文件中也多次提到,乡村特色风貌营造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

比如在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第三十八条指出

鼓励农村住房设计体现地域、民族和乡土特色,鼓励农村住房建设采用新型建造技术和绿色建设,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协调的宜居住房。”

2021年6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在具体要求中第四点指出

农房建设要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精心打造建筑风格要素。保护并改善村落的历史环境和生态环境。”

但现实情况是怎样呢?

我们的老百姓和相关施政文件所传达的精神之间,却存在着一道壁垒,很多人压根就不了解不清楚,甚至闻所未闻。

对于我们专业领域的人来说,对乡村建筑风貌进行引导建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到了普通民众那就变了意思,甚至形成了争锋相对的观点。

所以梦想改造家这期一经播出,讨伐的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规划与设计脱离了群众,没有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去,没有摸清大家的真实需求。

在这个追求高效率的社会,一切都发展得太快了,来不及思考, 大多数设计从业者的理想、耐性和抱负似乎被忙碌的工作消磨殆尽。

光靠引导还不够,政府应该主动介入,搭建好与市场间的桥梁,通过补助的优惠政策,定向销售建造相关的耗材。和高校、国企、民营等设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乡村建筑风貌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不过,想影响和改变村庄居民的认知和审美是一个长期的逐步转变的过程,不能一味的指令式强调,而是在提升过程中,应与地方产业发展或村民生活品质相匹配,注重与周围风貌的协调,而非建设的统一性。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乡村建筑风貌呢?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农村在社会人口、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在持续的转变,

未来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好,将会向着品质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多元化的方向持续演化。

“好的”的建筑风貌是顺应时代发展、匹配当代需求、满足民众审美的集成品,并非简单的回归“传统特色建筑外貌”来实现,而是能将过去当下未来连接在一起,形成“前可追溯、后可生长”的乡村建筑风貌形态,成为时代变化中持续的部分。

在这期节目中,建筑师陶磊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它肯定不是城里的房子,也不是简单迎合城里人时髦的口味,也不是回到过去农村的房子”“它应该是顺利中国时代发展的,面向未来的一个乡村建筑”

国内有成功的例子吗?肯定有!

比如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到建设美丽乡村,具体例子有GAD杰地设计的浙江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回迁安置农居,王澍主持设计的富阳文村等。

我们来看一下富阳东梓关村回迁安置农居这个案例,通过这两张模型图,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它不是那种传统联排式布局,而是把每户宅基地的单体建筑作为基本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形成犬牙交错布局关系,把土地利用效用发挥到了极致,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显著提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

该项目“从单元生成组团,再由组团发展为村落”的手法与我们传统建筑的布局逻辑是一致的,所以为未来的推广提供了较强的操作性。

从整个外表来看,江南的粉墙瓦黛配色作为主体基调,将传统的双坡单坡重新演化为不对称坡屋顶,塑造出具有韵律感的屋面线条轮廓。

项目完工后村庄焕然一新:原住民重归故里,举办乡村论坛节目,设计工作室进驻,农家乐和咖啡厅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也逐步提升等。

这才是设计带来的力量!这才是我们做设计想要的效果!

以我们湖南为例,在特色保护类方面有岳阳的张谷英村(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张家界的石堰坪村(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怀化通道芋头侗寨(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郴州汝城沙州村等。

农业发展类方面有娄底新化紫鹊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等。

生态保护类方面有邵阳城步县南山牧场(国家公园的四个自然保护地之一),城郊融合类方面有长沙县浔龙河村,集聚提升类方面有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湖南省新型城镇试点镇)等。

去年去了一趟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以及有“中部第一县”之称的长沙县进行游学考察,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找到未来乡村风貌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刚到这个村子给人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干净美丽,一切看上去显得整齐有序。

当然,美丽舒适背后是重大资金的投入和村民持续努力的建设。

一方面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规划定位,另一方面得益于共建共治共享,村委、村民、设计师、社会力量四者缺一不可。

光明村里有一面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村民捐款的大小数额,十元到数万元不等。

这一块碑不仅仅是为了上慰前人、后启来者,更重要的它是整个光明村民共同携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象征。

以前听过湖大柳肃教授的一场学术讲座,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农村的现代化不是建筑立面的现代化,而是房子内部设施的现代化(详细内容见《设计别话(十一):【学术讲座】湖大柳肃教授——关于村落规划的几个问题》)

未来破局的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只有大家愿意做出改变,舍得投入,未来发展才有可能。

在《【规划日志12】乡村振兴||记一次乡村游学考察经历之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下)》中提到一个观点“规划师、政府和村民三者都需要转变,但这个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个人认为,在农村建房真的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多么富丽奢华的外表,做到建筑内部的配套设施齐全,用起来舒服就很不错了。

但是农村人不仅爱面子,还喜攀比,尤其是那些从外边挣了钱回来的村民,就想通过建房来彰显自家的经济实力和自身成就。

在《30岁,我想有个家》中,我对于未来自己的“家”寄予了这样的期待——

我希望它是低调的,犹如一个羞涩的小孩,内敛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它偏于乡间一隅,伴着山坳,面朝青田,远眺葱林,时过境迁后而又宠辱不惊。只愿未来没有嘈杂的琐碎,陪着父母,伴着妻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1]曾婧,闫琳,孙瑞.省域超大尺度乡村建筑风貌规划研究——以湖北省为例[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64-75.

[2]闫琳,孙瑞.理论-规划-管理一体化思路下的省域乡村建筑风貌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1(39):66-78.

[3]吴岘,刘美.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及引导研究[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75-385.

[4]赖嘉娱.县域乡村风貌提升初探——以河源市东源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6):107-109.

[5]金勇章.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R].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021-09-14].

[6]邓凌云.乡村特色风貌营造与乡村高质量发展[R].长沙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21-09-16].

[7]2020中国十大最丑建筑揭晓,审丑意识的崛起也是一种审美进化[N].腾讯网,2021-01-19.

[8]高天霞. 东梓关农居: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型案例[N].有方,2017-01-09.


 

 


【规划日志16】从《梦想改造家第六期:改造西北空巢之家》浅谈乡村建筑风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