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市博物馆参观记

2022-10-29 00:26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自从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我就对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很感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地参观游览。这一年非常幸运,我借助找工作、换成交通工具和拜访朋友的机会,先后前往杭州、宿迁、淮安、扬州、苏州、绍兴、德州等地,寻着了散布在这些城市中的运河遗产。

   2016年7月7日,我在青岛参加完事业单位的面试,终以第二名的成绩未能获得这份工作,当天下午就离开这座城市。回家的途中经过济宁,8号上午在这里游览半日,先后前往东大寺、天井闸遗址、慈孝兼完坊、太白楼等市区内重要的文物古迹。可惜这些遗迹点,都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唯一的世界遗产—分水龙王庙,位于北郊的汶上县南旺镇,这次就没有机会去了。











   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济宁市博物馆,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这里。等待开馆的时候,围绕博物馆外侧闲转一周,到达南墙外时,视线越过矮墙,可以看到院内高大的声远楼和铁塔。他们是老济宁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内曾悬挂一口铁钟,撞击它时,响彻全城,其声远可达十余里。




   9点整一到,按时领票进入博物馆。在领票窗口前,一位大爷排在我前面,但是他未带身份证。这时发票的工作人员,询问我两是不是一起来的,我立马应允,这样他就无需出示证件了。觉得自己十分机智!




   从外面看来,博物馆建筑十分宏伟,但是内部展览面积并不大,分为上下三层,共四个展厅。后方的庭院内,将曾经文庙的建筑,改造为介绍“中国运河之都”历史变迁的展厅,周围分布着碑廊和炮廊。








 

一、“红色文化,经典记忆”展

        刚进入博物馆,一层最显眼的展厅,就是这个红红的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讴歌建党以来取得的宏伟业绩和伟大成就,展览包括大量党史图片展,以及优秀书画、摄影、红色文物。其中各类毛主席像章和塑像、老版本的红色图书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的二层,围绕中央的天井,分为南北两个展厅,南侧是基本陈列《济宁千秋展》,北侧是举办临时陈列的展厅,现在正在举行的是《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

 

二、济宁千秋展

   展览由“东夷之光”、“圣贤之乡”、“秦汉辉煌”、“唐宋风韵”、“明清史迹”五部分组成。从汶上县发现的10000年前的细石器开始,大汶口、龙山和岳石文化时期的陶器依次呈现,中规中矩地讲述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本人之前参观的邹城博物馆、兖州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济南博物馆、德州博物馆等山东各地的博物馆,并无太大的区别。


细石器





红陶鋬鼎  大汶口文化  王因遗址出土




陶鼎  龙山文化  龙湾店遗址出土




舟形器  岳石文化  尹家城遗址出土




陶量  春秋  邾国故城遗址




彩绘陶方壶   战国  薛国故城出土




任城陶罐  西汉  师专汉墓出土




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肖王庄汉墓出土的汉白玉陶俑,和泗水县出土的唐代白陶塑质地的各类镇墓兽。有别于红陶和灰陶的古朴,雪白的汉白玉和白陶,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区人们审美的差异。











   有意思的是,参观到结尾处,在明清展览之后,可以看到两块介绍近代工商业的展板,在古代文物齐聚的展厅中显得非常突兀。不难想象,展览的设计者,试图将这个展览打造成从古至今的通史陈列。但是,经过这番“画蛇添足”,使得整个展览“虎头蛇尾”,结尾处未见亮点,显得“头重脚轻”。



三、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

中国用香历史悠久,最迟可上溯自上古时期,至今盛行不衰。香文化由香料和香具等共同组成,特别是依香而生的香具,历经数千年演变,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用香文化背后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工艺技术和审美情趣等历史变迁。





龙山文化时期灰陶熏炉




汉代青铜镂空鸟形熏炉




汉代釉陶博山炉




明代兽形熏炉




明清时期的景泰蓝




四、朱復戡遗作展

顺着楼梯,爬上三楼,这里只有一个展厅,入口处摆放着朱复戡的半身像,此地就是纪念他的展厅。朱復戡(1902—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朱复戡先生上穷商周秦汉魏晋,下逮隋唐宋元明清,于艺术真可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无论金石书画,古诗古文古词,青铜古玉,无不精详。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他与济宁有何关系?









五、中国运河之都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大运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元、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的中部,孕育了璀璨的明珠——济宁。千百年来,古城济宁与大运河相依相伴,相映生辉,运河给古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古城又给运河染上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位于博物馆后方古建筑内的“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展览,以历史文献和文化载体为基点,围绕运河之都地位的确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着手,以翔实的资料,将大运河丰富的文化,以及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参观其间,我看到了南旺分水系统的模型,弥补了此行不能前往那里的遗憾!


天井闸铁扣  元代




船揽石  清代




治理运河




南旺水利工程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市博物馆参观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