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茶】主流SSD新标杆?WD SN 570 1TB测试报告

2021-12-19 04:24 作者:茶茶12127  | 我要投稿

无论是上一个机械硬盘时代还是现在的SSD时代,WD一直都是以大厂的姿态出现在存储市场上。无论是市占率还是产品的实际表现,WD的产品往往都有十分强的指向意义。尤其WD最主力的蓝盘产品,可以视为主流级SSD的标杆产品。今天就带来WD新版蓝盘SN 570 1TB测试报告。


 

产品开箱图赏:

简单看一下SN 570 1TB的整体外观。


SSD的背面则没有料件,只有PCB


主控是SANDISK 20-82-10023-A1这款主控WD比较满意从SN550开始就一直使用的经典主控。


方案上也依然是无缓存的方案,传输接口为M-key M.2,传输模式PCI-E 3.0 X4


闪存颗粒型号为SANDISK 014130,是112层堆叠3D TLC闪存,单颗存储容量1TB。这与SN 550的两个版本均不相同,这也是SN570与SN550区别最大的地方。


这块盘拿来做移动硬盘还是相当不错的。


 

产品测试平台:

简单介绍一下测试平台。


用到的主板是ROG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3200C14

 

显卡采用的是AMD 6900XT


系统盘用的是INTEL535


散热器是超频三的凌镜GI-CX360 ARGB

 

硅脂用的是乔思伯的CTG-2

 

电源是ROGSTRIX 850w

 

测试平台是StreacomBC1

 

产品性能测试:

由于现在SSD充斥表面SSD,传统的跑分软件基本都沦陷。有介于此,这边启用了一套新的测试标准用于横向对比。

· 横向对比中统计的SSD经过全盘擦写和重新分区,消除新盘的鸡血状态。

· 连续读写性能选取HD TUNE的大文件读写测试,文件大小为50GB

· 4K随机性能采用IOMETER混合读写,分别进行QD1的浅队列和QD32的深队列测试。因为日常使用中不会存在纯粹的读写行为,会在读写测试中反向混入25%的负载(例如读取测试中75%读取,25%写入)。

· 现在部分SSD会通过玩命调教固件来提升4K的随机数值,所以这边引入4K离散值统计来让那些表面SSD露出原型。公式中是对 SSD自身IOPS平均值计算离散程度,不会出现性能低的SSD,离散会较低的BUG

· 离散测试是通过IOMETER来跑,测试前会先运行120秒预热,然后运行12分钟收集600个数据样本。所以我的离散测试会比较针对存储颗粒的自身性能。

· IO延迟的部分则会采用AS SSD 10G文件测试,连续三次读写延迟的数据取平均值。

 

以下为横向对比统计的图表,横向对比中WD SN570 1TB属于是主流级的,大致性能与海康威视C3000相当,优于致钛的PC005和海康威视CC150

 

针对SSD主要测试了三种模式。

· 空盘模式,在默认状态下直接进行测试,如果SSD默认不带散热片则在无散热情况下测试。

· 空盘+FAN模式,依然是空盘情况下,但是会用风扇直吹SSD,使SSD的工作温度始终不会触发温度墙。

· 90%填充+FAN模式,保持SSD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下,并为SSD填充到剩余100GB容量后测试。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WD SN570温控效果相当不错,有无散热的测试环境没有差异,无风扇甚至还略好一点。不过由于是无缓存方案,如果盘写得比较满对性能有较大的损失。

 

接下来是离散部分的测试,首先测试的是空盘状态下

速度上看,WD570 1TB在浅队列读写相对不算特别高比较中规中矩,但是深队列读写的速度表现较好。

离散程度上看,WD570 1TB在浅队列读写平稳度在主流级SSD中比较不错,但是深队列读写相对较大,看起来与SLC缓存的机制有较大的关联。

 

下图是空盘、空盘+FAN90% FULL+FAN三种模式的读取离散对比。

绝对速度

· 浅队列下,三种模式下离散程度总体区别较小,大体一致。

· 深队列下,三种模式下离散程度总体区别较小,填充后略有损失。

离散程度

· 浅队列下,对比有无散热的情况差别很小。

· 深队列下,对比有无散热的情况差别很小。空盘与填充模式下离散度扩大的比较明显。


下图是空盘、空盘+FAN90% FULL+FAN三种模式的写入离散对比。

绝对速度

· 浅队列下,三种模式下离散程度总体区别较小,基本一致。

· 深队列下,无风扇模式下的表现是最好的,填充后性能衰减比较明显。

离散程度

· 浅队列下,三种模式下离散程度总体区别较小,基本一致。

· 深队列下,无风扇模式下的表现是最好的,填充后性能衰减比较明显。不过波动方式比较稳定,没有大的变化。

 

常规产品性能测试大致会分为三段。

开箱性能测试,这个环节可以测试出SSD在最好状态下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性能。

压力测试,这个环节通过长时间满载写入,用于测试SSD在极端压力下性能会到什么程度。

日常状态测试,在压力测试之后,会通过一小时待机和重新分区让SSD重新恢复,来体现日常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先从文件基准来看。两张图第一张是新盘测试完一些常规BENCHMARK之后进行的,第二张图是全盘擦写之后再跑一轮常规BENCHMARK之后进行的。

WD SN570 1TB的读取曲线大体平稳,但是开始阶段会有一段比较慢的时间。写入曲线先是有12G左右的缓内速度为2750MB\S左右。缓外速度为600MB\S左右。新盘和擦写后的读写速度有较大区别,新盘为3061.896MB\S & 732.278MB\S,擦写后为3061.357MB\S & 732.010MB\S,速度比较稳定。

 

空盘散热充足的情况下,总体变化不大。读写速度为3065.015MB\S & 726.259MB\S


对比空盘和90%填充的对比前后读写速度为3053.668MB\S & 652.990MB\S。读取速度变化很小,但是写入速度有一定的衰减,主要是开始阶段,SLC缓存的调用会有滞后。从后面的测试来看不是所有场景都会遇到问题。

 

然后是最有看头的SSD压力测试。在新盘状态下HD TUNE的读写曲线位501.9MB\S & 564.5MB\S。似乎SN 570与HD TUNE之间的兼容性不算很好。

 

SSD的擦除采用HD TUNESSD进行持续擦写,这个环节的负载是所有测试中最高的。SN 570 1TB的写入性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G~12G,写入速度为1450MB\S左右,跑的是SLC缓存。在缓外时写入速度为610MB\S与475MB\S之间波动。在25度左右的室温下,SSD温度最高达到82度。由于测试中是纯裸盘,只要搭配上主板自带的散热片,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在完成压力测试后相当于容量用尽状态的测试,可以看到连续擦写后对SSD速度变化较小,很明显SN 570的温控做的不错。读写速度为504.8MB\S & 503.5MB\S

 

在待机一小时之后,读写性能为506.6MB\S & 522.6MB\S,读取曲线还是有明显波动,写入曲线基本恢复。

 

在重新分区刷新后,读写性能为518.7MB\S & 556.5MB\S,读写基本恢复。


实际自读自写大文件的情况下,始终是保持缓内1.7GB/S,缓外500MB/S~610MB/S的状态。

 

常规跑分测试:

HD TUNE的测试在擦写前后读写性能总体是略有下降的,写入损失比较明显。


然后看一下不同测试软件的跑分情况,AS SSD4064/3732AS SSD的跑分中等偏上。


CrystalDiskMarkTxBENCHATTO这三款软件现在已经变成治愈系的测试软件,所以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简单总结:

产品优点:

性能属于目前主流水平,在同价位中偏中上。

缓外速度达到550MB/S左右,优于现有版本的SN 550。

温度控制和离散控制较好,性能表现更为稳定。

 

产品缺点:

无缓存设计,空间占用较高时写入性能略有衰减。

 

总体来说,WD的SN 570 1TB相比于现有版本的SN550,SN570整体变化主要来自更新颗粒之后写入速度上有所改善。所以这次的型号更新也算是对市场有了一份相对较好的答卷。放在主流级SSD中不说拔尖至少也是相当优秀的一款产品。在速度、温控、离散三个方面都求得了较好的平衡。WD对于SSD市场依然有相当敏锐的产品嗅觉,而WD的蓝盘SN570在SSD市场上依然会是比较有标杆性的产品。

 

感谢阅读

【茶茶】主流SSD新标杆?WD SN 570 1TB测试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