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镜故事| 科研需要严谨,但不妨碍我们撕掉刻板的标签
摘镜故事| 科研需要严谨,但不妨碍我们撕掉刻板的标签
说起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的老师,好像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老师眼睛上厚厚的玻璃片眼镜。在刻板印象中,科研人员又是什么样子的?素面朝天,不变的发型,质朴的衣服,还有那副标配的厚眼镜。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位老师、科研人员都喜欢戴眼镜。这不,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打破了大家对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毅然选择了近视摘镜手术,让教育、科研工作和生活充满精彩~
摘镜之后,学生竟说不认识老师了
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屈光科副主任郭永红告诉小编,他的一位患者是一位资深教师,十年前就想做近视了,但那时候心里觉得科技还不够发达,担心会有后遗症,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慢慢发现身边的一些人都做了近视手术。所以在一天偶然的机会这位教师朋友找到了郭永红主任,趁着医院暑期有优惠活动,这位患者马上就去检查约好了手术,手术时间很快,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然后回家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就可以看的很远了,再也不用被眼镜困扰了…他表示,那种感觉太美妙、太激动了!一觉醒来不用戴眼镜、什么都能看到了!
后来他摘掉眼镜回学校,学生都不认得他,还是他过去喊学生的名字,学生们才反应过来说,“老师,我都不认识你了,你摘掉眼镜之后变得精神好多!”
谁说科研人员非得带着眼镜?
一直以来大众的印象中科研工作者还有高学历的科研人员都是戴着眼镜的高知分子,一副醉心学术,无暇顾及生活的苦行僧。
这是郭永红主任的另一位患者,刘同学不知不觉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一员,但是她并不喜欢别人给她的标签,也不认为科研人员就从此没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科研确实需要严谨,但是生活的理想不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吗?在刘同学看来,科研人员不一定得是带着眼镜聪明绝顶的博士,他们也可以和常人一样享受艺术和生活的美好,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刘同学也在慢慢撕掉别人给她的标签,在她走出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屈光手术室时,她勇敢的对主刀医生郭永红主任说,“我愿意用行动力去证明一切,这也是我摘镜的时候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所做的决定。”
郭永红主任笑而不语,每个行业的人都应让生活充满色彩,这也是摘镜手术的深层意义,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