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论考博真题资料参考书
一、陕西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教育博士考博研究方向、导师信息及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学校课程与教学
导师信息:田建荣、胡卫平、张文兰、龙宝新、程秀兰、刘鹂、王庭照、刘全国、李高峰、史兵、李贵安、万炳军、张旸、马红亮、张丽锦、衣新发、李忠、周青
考试科目:
①1201 英语或 1202 日语或1203 俄语
②课程与教学论
根据育明考博统计,每年陕西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教育博士考博招生人数为17-18人
二、陕西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教育博士考博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当代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 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考研书目仅供参考
“申请-考核”条件
外国语
1.英语成绩(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2.全国大学英语六级 425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本科或硕士为全日制英语语言文学相应专业毕业,且获得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在相应英语国家获得硕士学位;新托福(IBT)成绩 80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雅思成绩 6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新 GRE 考试 Verbal 成绩 154 分及以上(5 年内有效);近 3 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全英文学术论文。
3.非英语语种的申请人外语水平达到(1)中要求相当条件。
4.外国语水平未达到上述要求的,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测试通过者视为达到要求。
业务要求
“申请—考核”者需满足我校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所列出的教育博士报考的基本条件。此外,还应具备下列第 1 项
条件的任一条件或 2-6 项中的两项条件:
1.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正高职称。
2.副高级职称的中小学、幼儿园在职在岗教师。
3.获得省部级(含副省级)表彰及荣誉称号(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科研专家),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有较大影响者。
4.近 3 年获得省部级(含副省级)教学、科研奖励者(一等奖前三人,二等奖前二人,三等奖第一人)。
5.近 3 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教育学科相关论文 1 篇,或有独著 1 部,或合署著作 2
6.部以上(须为前 2 人,不含编著、教材)。
7.近 3 年主持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1 项(含在研项目)。
8.业务水平未达到上述要求的,需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水平测试,测试通过者视为达到业务要求。
审核及考核阶段(资格初审、复审、水平测试、综合 考核)
资格初审,2022 年 3 月 10 日-18 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材料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博士报考条件,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国语水平测试,并对材料完整程度、美观程度和规范程度详细记录,该记录将作为各阶段考核的重要参考。
1.资格复审,2022 年 3 月 19 日-24 日。各招生单位组织专家对考生业务情况进行复审并打分,确定是否符合本单位“申请-考核”业务条件。部分考生虽达到各单位招生办法中规定的基本条件,但审核专家认为未达到或不好判定是否达到要求的,仍需参加水平测试。各单位资格复审结果于 3 月 25 日前报研招办核准,研招办汇总复审结果后,于 3 月 30 日前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2.水平测试,2022 年 4 月 16 日-17 日。水平测试分为外国语水平测试和业务水平测试。未达到本办法中规定的外国语或业务水平的人员需要参加相应水平测试。外国语水平测试由学校组织,业务水平测试由我单位组织。水平测试具体安排见 3 月下旬发布的水平测试通知。
3.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外语水平测试、专业知识考查、 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查三个部分。综合考核办法及时间安排由各单位通知。
相关考题
2021年陕师大333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
1.书院官学化 2.中世纪大学 3.师生关系 4.有意义学习 5.道德两难法
二、填空题
1.(生物起源说)第-个提出的起源理论,标志着教育起源说由神话传说走向科学化。 2.学习评价根据作用和时间,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还有终结性评价。 3.(批判教育学)关注自然背后社会的利益,启发人们的意识。 4.《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中国步入(教育强国)行列。 5.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6.(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7.桑代克学习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8.朱子读书法(虚心涵泳)。
三、辨析题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2.公学是英国的一种贵族学校。 3.隐性课程也具有德育功能。 4.核心课程是最重要的课程。 5.孔子编订了《诗》《书》《易》《礼》《乐》《春秋》,这就是“六艺”教育。
四、简答题
1.京师同文馆的办学特点。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3.榜样法的定义及实施要求。 4.布鲁姆的情感领域的目标体系。 5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五、论述题
1.材料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1)"摇号入学"可能解决了哪些问题? (2)"摇号入学”可能带来哪些新问题? (3)针对这些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2.材料二:教学方法学生知识留存度 听说10%、阅读20%、讨论25%、被动学习(演示)30%、主动学习(实践)50%、探究70%、讲授给他人90%、 (数据可能不准确,主要是想说明被动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到的内容留存度少,主动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内容留存度高) (1)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存在哪些问题? (2)以一节中小学课堂为例,提出你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策略。
六、综合分析题
材料一:杜威关于学校和社会关系的一-句话,生活教育理论把它“翻了半个跟斗" 材料二:杜威过度强调儿童直接经验,布鲁纳说这样过度的话“好事就成了坏事” (1)①材料一体现了杜威的什么教育理论? ②生活教育理论把它“翻了半个跟斗“的原因。 ③谈一下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学校与社会关系的观点。 (2)①材料二中”好事变成坏事“指的是什么? ②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理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③杜威和布鲁纳的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启示,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