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鹤唳华亭——“入宗正寺,告知武德侯无召返京之事。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
★
太子此时因太子妃一案身处宗正寺内,许昌平作为陛下承旨来惩罚太子窗课。同时也为殿下分析了当下的局势,武德侯无召返京,其实放心不下的是你,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陛下想要的是还和以前一样,那位内人,殿下既然并非那么属意,还是请殿下放手,让她一个人……沉下去吧。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揣摩之处,例如杜蘅为什么就恰巧出现在宗正寺门口辞别太子呢?
太子又为什么见过杜蘅之后就教文昔模仿自己的字迹呢?而省示帖里的字,文昔后来果真“学以致用”——“示此书,不至天明,亦当许之自往。”更不用提许昌平所说的典故,进行类比象征当下太子处境。细细想来,鹤唳华亭真的不是一般的电视剧,我想当年没火爆的原因或许也正是如此,真的看懂理解是需要门槛的,它也是真的内嵌一定的文化底蕴的。
鹤唳华亭许昌平人物情节梳理【1】
但不管谁回来,朕说过的话,不会变。
皇 帝:先是申生,后是重耳,怎么这几天,何道然都在讲谷梁吗?
许昌平:据臣听到的那些,是。
皇 帝: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同为献公之子。申生身死,重耳终成,你说,他们之间差的是什么? 许昌平:臣才疏学浅,还请陛下赐教。
皇 帝:重耳母狐姬,有兄名偃,为晋上将。他们之间,缺了一个好舅舅。把这个单子送交礼部,让他们悉心准备献俘典礼。 许昌平:是。陛下,武德候要回京了吗?
皇 帝:朕召他回京述职,也说说后面的战事。现在已经在路上了。
许昌平:陛下,献俘之后就是家宴。
皇 帝:他是太子的舅舅,同为家人。既然回来了见见皇后也是应该的,几个皇子都会出席。
许昌平:那殿下呢? 皇 帝:他想来也可以过来。但不管谁回来,朕说过的话,不会变。
宣示帖的经历与殿下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许昌平: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事亦不暂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
萧定权:你来干什么?
许昌平:省示帖,帖主王导,是王羲之伯父,生平爱书如命。丧乱南渡之际,将他此生最重要的身外之物,钟繇的宣示帖藏于衣带之中,使其得以保全。这跟殿下……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内贵人若是再小一点,殿下怕是也要将她藏于衣带之中的吧。
许昌平:殿下不必费心了,陛下早就已经知道了。这带子若是真解不开,殿下教这位内贵人写字,用的难道是左手吗?殿下非要让她捉笔,不就是想告诉陛下这事吗?而陛下的回复,殿下怕是……早已领会了吧。(是想告诉父亲自己想要保全她,但父没同意,打手心表明)
无论如何都将要面对,藏是藏不住的: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于太子于文昔)
许昌平:这位内贵人,殿下就真的这么属意吗? 萧定权:是陛下让你来的吗?
许昌平:属意到,一定要这么告诉陛下,宁愿一世不出这道门,也不会把她交出来吗?
萧定权:对,我跟她的那些传言,你没有听到过吗?
许昌平:说到传言,殿下还不知道吧。最近在那些宫中的内人们心里,殿下的风头,都要盖过五大王了。 萧定权:那你还明知故问?
许昌平:臣又不是内人,而且臣看到的,也不是什么情种。不是殿下想把她藏在衣带里,而是她的裙带里藏起了殿下吧。
萧定权:怎么?你眼红吗?那你也藏啊。许昌平:是宫人,就算是想,臣也不敢哪。
萧定权: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事亦不暂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给足下座书,是为了告诉足下——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说得没错,多谢你。在你的衣带当中,藏了这么久。导亦天明往。可是天明,我就要走了。卿,当如何?
顾瑟瑟:王自往,吾何伤。此中事,劳当忘。(书案上的遗书)
看来殿下还不知道吧,前线大捷,武德候他回京述职。
萧定权:如果大晚上来,你就是要说这些废话的话……
许昌平:伊人裙带里面藏着的,不愿出来面对的不只是皇后吧。那舅舅呢?
许昌平:看来殿下还不知道吧,前线大捷,武德候他回京述职。
萧定权:天子召长州都督返京述职,这是国事,我没有置喙。
许昌平:但召回的旨意,臣……并未拟过。 萧定权:这是,什么意思?
顾逢恩:不对,朝廷的旨意是下达到长州之后父亲再离开。我为什么就赶不上了?
顾逢恩:难道根本没有旨意?赵氏成了新后,殿下出事了,父亲他是……!是擅自回去的。
许昌平:说是回来述职,其实上下都心知腹明,他放心不下的,是你。由殿帅前往春明门迎回,和警戒。此事究竟问不问责,臣想,陛下要看到的,还是和以前一样的。
许昌平:既然并非那么属意,还是请殿下放手,让她一个人……沉下去吧。
鹤唳华亭许昌平人物情节解读【1】
解读1
为查太子妃死因,太子想要通过走三司程序将这这件事变成国事,陛下到时候就不得不查幕后之人(现在皇帝是不是以为是贵妃那一方做的啊,后来表明是萧定楷)届时制衡太子的力量就会被削弱。所以皇帝想把罪责推给顾瑟瑟一人。但太子知道不是她,也想保全她。
随后宗正寺那段许昌平才会问太子:“这位内贵人,殿下就真的这么属意吗?属意到,一定要这么告诉陛下,宁愿一世不出这道门,也不会把她交出来吗?”王羲之伯父在丧乱之际将钟繇(yǎo)的宣示帖藏于衣带之中,才得以保全;正如萧定权将文昔藏于自己的衣带之中一般。所以许昌平才说“这位内贵人若是再小一点,殿下怕是也要将她藏于衣带之中的吧。”但实际上呢“不是殿下想把她藏在衣带里,而是她的裙带里藏起了殿下吧。”
藏于文昔衣带并不假。或许只是短暂的逃避现实,毕竟刚刚经历赵氏封后的打击。而将文昔藏于自己的衣带之中一直都是。从一开始陛下想要在宗正寺杀了文昔时,殿下就已经在妥协与保护了,而真正开始采取行动是在杜蘅被来辞别太子后,教文昔写窗口给陛下。
杜蘅为什么偏偏就来辞别太子了呢?
有可能就是陛下派的,是在警示太子,所有维护你的人,你都保护不了,和我抗衡,还是妥协吧!然后太子教文昔写窗课,其实就是想借此传达己意,陛下能否放过她。
插播一句,后来的名场面:给中书令手书,陆英一案。
那时候教妾写字,也是为了这个吧。
是真的握不动笔,因为是他,也确实不敢用印。
想法:可能那时候文昔确实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太子非要教自己写他的字。
后来太子隐约知道她就是文昔之后,说是真的握不动笔(是真的想要保下她)
解读2
为什么陛下现在迁就着太子,没有果断杀了文昔呢?正如陛下所说“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同为献公之子。申生身死,重耳终成,你说,他们之间差的是什么”?“重耳母狐姬,有兄名偃,为晋上将。他们之间,缺了一个好舅舅。”就在于武德侯,太子如此这般处境,舅舅怎能置之不顾。(在这引用这个故事也是为了说明太子背后还有舅舅,陛下不能太动太子)
许昌平告知太子武德侯是无召返京,其实我想这里一方面是在传圣意“此事究竟问不问责,臣想,陛下要看到的,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以前什么样? 是让太子妃一案就终结在这个内人这里吧。所以有“既然并非那么属意,还是请殿下放手,让她一个人……沉下去吧。”
但是另一方面,我想许昌平这时也真的是在为太子殿下打算,是在帮他分析应该怎么做。
这就又回到了省示贴,可以具体来看看这是什么意思。
《省示贴》
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事亦不蹔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当如何?导亦天明往。
【翻译】
阅后具告于您:心酸之极,我很忧心劳苦,您的事也从未暂忘。但来书中足下想谋求的职位,还在走程序中。按照王朝的制度,如果不打算授职予您,该怎么办呢?等天亮了我去为此事又走一趟吧。
萧定权的断句有改动,语义更是在诉说当下处境
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事亦不暂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给足下座书,是为了告诉足下——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说得没错,多谢你。在你的衣带当中,藏了这么久。导亦天明往。可是天明,我就要走了。卿,当如何?
解读3
浅浅的理解:
1.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但来书中足下想谋求的职位,还在走程序中。)
2.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彀中gou四声 我查了解释有囚笼圈套的意思)
我想可不可以这样翻: 但来书中足下有想有求的,但是自己尚且还处于这般境地。
3.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当如何?导亦天明往。
按照王朝的制度,如果不打算授职予您,该怎么办呢?等天亮了我去为此事又走一趟吧。
4.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可是天明,我就要走了。卿,当如何?)
这是在说给文昔听,舅舅无召返京,天明我就要去赴家宴了,可是你还在宗正寺,会不会遭遇不测啊,你该怎么办呢?
5.这也印证了五大王和齐王的对话:
齐 王:武德候这回是擅自回京,殿帅直接就把他的亲卫给扣了。控鹤卫那边,调派了大部分的人手,现在还在外面候着呢。这个呀,就是鸿门宴。
赵 王:那、那太子知道这个情况吗?那他要是不出现……
齐 王:咱们这个好舅舅啊,要是知道太子不见了,指不定闹出什么问题来呢。既然陛下肯赴宴,那这晏安宫里里外外……
赵 王:那、那太子一旦踏出宗正寺,那里面那个人……岂不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齐 王:一个下人,命比蝼蚁都贱。诬蔑皇后殿下,早就该杖毙了,交给控鹤卫都便宜了她。
6.王自往,吾何伤。此中事,劳当忘。
其实文昔是在假睡,她不仅听到了“既然并非那么属意,还是请殿下放手,让她一个人……沉下去吧。”也听到了“导亦天明往,卿当如何?”。那她的回答呢?“王自往,吾何伤。此中事,劳当忘。”其实早在陛下想让太子亲手处置之时,就已经想好了:“殿,有冤之人,如果含冤而终,殿下将来,也一定会为他们昭雪的。”所以不留恋不怨念:“殿下独自出去吧,我没有什么可值得悲伤的,在宗正寺中经历的短暂的美好,就此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