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历史1:桓灵如何让刘备叹息

2022-12-31 11:36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读过《出师表》的人都知道,刘备对汉桓帝、汉灵帝“亲小人,远贤臣”,导致“后汉倾颓”这件事表现出叹息与痛恨,那桓灵二帝如何“亲小人,远贤臣”,就是接下来的内容,明白了具体表现,也就大体了解了三国产生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

汉桓帝时期,发动了第一次党锢之祸,李膺被画地。传说能得到李膺接待的人就像鲤鱼跃过龙门一样,因此李膺被针对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也产生了“登龙门”这个典故。

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后汉书·党锢列传》

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后汉书·党锢列传》

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李白《与韩荆州书》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王勃《滕王阁序》

第二个表现是给宦官封侯,所谓的“宦官五侯”是一天内封了五个宦官为侯。之后汉桓帝又封赵忠等三人为侯,这个赵忠也是继任者汉灵帝最信赖的宦官。

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者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

——《后汉书·宦者列传》

当然,赵忠也不爽一位公子结交朋友,试图阻止他,却没有成功,后来那人反过来把他解决了,那人就是袁绍。

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后汉书·袁绍传》

而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

——《后汉书·宦者列传》

汉灵帝的表现则可称为凤雏。第二次党锢之祸是他掀起的,差点就让东汉提前完结。事情的起因是张俭说侯览扰民。这个张俭是“望门投止”的主人公。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后汉书·张俭传》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谭嗣同《画中赠大刀王五》

与此同时,张俭是“八及”之一,还有一个“八及”非常有名,就是后来的荆州牧刘表。

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

-——《后汉书·党锢列传》

汉灵帝还进行了字面意思上的“卖官鬻爵”,当初,曹操的老爹曹嵩就花了巨款买了个太尉。

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

——《后汉书·宦者列传》

还有一个典故也和汉灵帝这个政策有关,就是“铜臭”,发明这个词的人叫崔钧,诸葛亮的好友。

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后汉书·崔烈传》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世界线收束。这些表现只会强化官民友好,最终导致“打成一片”的现象。






三国历史1:桓灵如何让刘备叹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