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如何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试述如何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摘要:本课程通过对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取得的成效和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学生理解安全原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 关键字: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处理问题,困境 国家安全是国家大事,与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的振兴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意义重大。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它不仅受本国综合因素的影响,也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国际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时期,世界各国已经被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地球村,国家安全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白己的事情,也不仅是地缘相邻的几个国家之间的事情,而成为了国际性的、全人类的事情。国家安全由此与全球安全、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密切中思考自己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不再只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安全。出于国内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日超严重和突显,内部因素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内容。国内因素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国家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情感态度、认知以及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备的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指大学生在 覆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方面所应具备的观念的总和,是其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体现。大学生是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群体,他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会对国家安全问题形成自已的价值观念,对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利益有自己的意识取向。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取向来自于受教育的经历。大学生可塑性还很强,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还在进一步形成过程中,因而随着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江泽民曾指出:“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联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有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这种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二十一世纪将持续很长段时间。”这就是说,在未来想当长的时期内,大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与综合安全的较量。清醒地认识我国安全形势与国际国内环境,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的重要前提。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领域,互联网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扩张性和渗透性,除其积极作用外,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危害性极大。加上世界各国网络发展得极不平衡,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网络自身技术的缺陷,使得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严重威麻和挑战。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网络霸权、网络信息战等,网络化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新形式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处于动荡时期,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阶段,从国内环境来看,正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既有来自传统安全的威胁,也有来着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导致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安全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头等大事,拥有安全,才能拥有一切。个人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校安全教育管理重点关注与保护的对象,还是维护学校社会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自身安全管理胜任力,是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思想问题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同时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国民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 当今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足,对故对国家,的威协和我国的不安定因素认识不足,保密意识缺乏,网络法制观念带后,文化传统意识淡薄,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呢?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就像空气一般,和我们息息相关又让我们浑然不察;但是一旦它遭到威胁,又必将带来严重后果。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高校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综合国家安全观。 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其中一支重要力量,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应当培养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素养,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 《国家安全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不竭动力。 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规范,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在建立建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中,部分地区和高校积极开拓创新,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中并组织编写出版相关教材,有了教材,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能够较为正式的开设相关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绝大多数高校主要依托”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课以及思想道德理论课程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等传统安全领域,也会涉及政治,经济,网络,文化等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内容,使大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国家安全知识。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较为直观的途径,通过前往红色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伟大名人故居等场所现场体验教学,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此外,很多高校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通过制作宣传视频,策划主题宣讲等形势打造实时高效的宣传教育网络。 三,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国家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时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也在更新变化着,高校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大学生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高校完善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仍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高校尚未完全形成合力育人的机制,高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应该统筹起来,学校的全体教师,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所以,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养有待提升,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做以身做则,强化责任意识,向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高校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育人体系的建成,进一步丰富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和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赵方超 《安全与法治教育》邱玉敏 新华出版社 《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卜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