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小县城到大省会,经济即将跻身前二十的合肥,是如何做到的?

2021-01-12 21:12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合肥是一座新晋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发展的势头很猛。根据国家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合肥的GDP规模达到了4419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名济南只差100亿之遥,大有在两年内超越济南,排进全国前二十的趋势。那么,合肥这座过去默默无名的小城,是如何做到逆风翻盘的呢?

合肥夜景

01.地利


在过去,人们一提到合肥,除了想到东吴时期的合肥之战和近代以来李鸿章的老家外,再无其他记忆。也的确,历史上的合肥几乎就是一个小透明,虽然地处江淮大地,占据险要地势,但要资源没资源,要交通没交通,北边和中原离得太远,南边又和江南说不上话,发展起来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长期以来被大一统王朝忽略。

而合肥成为省会的原因也较为偶然。清朝初年,苏皖分家,原先的江南行省被拆成了江苏和安徽,前者的治所在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后者则被安排在了安庆。所以长久以来,安庆才是安徽的省会。

清朝安徽省会安庆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推进,很快安庆失守,无奈之下,当时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只能将治所搬到了金寨。然而金寨实在太偏,抗战胜利后,这位出身于桂系军阀的省政府主席打量着安徽四周,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一方面,他想另立门户和蒋介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包括安庆蚌埠在内的省内大城市也都被打烂了,需要一个新的地方改换门庭。那么合肥,就决定是你了。

这是合肥第一次做省会,但作为一个还不到五万人的小县城,未免底气有些不足。人家安庆当了几百年的大哥,咋说变就变啊?配钥匙,三元一把十元三把,你配嘛?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安徽解放军的驻地在合肥,因此合肥作为省会的身份被进一步加强。虽然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争议不断,但在主席的一锤定音之下,1952年于合肥的洪家花园成立了安徽省委,其省会的身份,也最终被确立了下来。

安徽省合肥市

02.天时


提到合肥的崛起之路,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座大学——中科大。可以说,没有中科大,就没有今天合肥的腾飞,而没有合肥,甚至中科大都会像国立中央大学一样,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全国进入战备状态。中央政府一纸命令,要求各个大学南迁,为国家保存科研力量。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眼瞅着北京的各大高校都跑路了,那作为国家重点高校的中国科技大学也得着实搬迁。

一开始,中科大想去河南,但是去河南的机关实在太多了,加上河南本身经济状况就不好,因此中科大的选址人员只好悻悻离开。一番辗转之后,中科大又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江西,千辛万苦的联系上负责人,却被告知:我们这儿五七干校太多了;明确表示拒绝中科大。

中科大就像没娘要的孩子,论财大气粗比不上清北,论历史名气,比不上燕大,谁都认为它是一个包袱。

"要不这样,你来我这儿试试?"合肥见到如此落魄的中科大,仿佛见到了受尽白眼的自己,而前者则试探性的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

合肥太小了,对它来说中科大犹如一个庞然大物。但彼时的中科大哪还管得了这些?有一个愿意收留它的地方就已经很知足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中科大选择了合肥,但合肥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中科大感受到满满的温情。

为了迎接中科大,合肥将自己宝贝的师范学院人员从校舍迁出,用来安顿中科大的一众师生。南方的冬天湿度大,合肥砸巨资为中科大建暖气,成为南方唯一一家集中供暖的大学。80年代中科大搞科研缺电,没关系,合肥把政府机关的电断了专程供给中科大。要地建新校区,直接划三千亩地任你挑,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但凡中科大提的需求,永远是合肥市政府的天字第一号项目,合肥虽然穷,但合肥全力以赴,不让中科大受一点委屈。就是因为这份真诚,最终让中科大下定决心:待在合肥,不走了!

十年磨一剑,中科大在合肥安定下来之后,经过十年的发展,终于恢复了过去的元气。但别急,因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3.人和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同学,你知道全国最知名的风投公司是哪三家吗?第一是华为,5G的发达让其受益匪浅;第二是阿里,云算法的推广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溢,第三就是合肥市政府。而与其说这是一座政府,还不如说这是一家包装成政府的风投公司。

2007年,京东方为了投资研发新一代液晶面板,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困难户。山穷水尽之时,又是合肥向京东方伸出了橄榄枝。

"听说你要开发新的液晶面板,要多少钱呢?""差不多175亿吧。"京东方不抱任何希望的回答着合肥的问题。"这么多啊..."陷入沉思后不久,合肥说道:"好吧,都给你。"

2007年的175亿,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2007年合肥全年GDP也不过1074亿,财政收入更是只有300亿。相当于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投资给了京东方,不仅如此,甚至连建地铁的经费都挪给了京东方。从土地,能源,人力贷款等方面给了全方位支持,这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赌,赢了,躺着数钱,输了,就是合肥的罪人。

京东方没有让合肥失望。十年时间,京东方在合肥投资了近1000亿资金,按照通常的十倍乘数效应,十年内拉动的就业及生产规模累计已经超过了万亿。巅峰时期,合肥的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一年收益超过百亿,这是合肥崛起赚取的第一桶金,未来的康庄大道,正向合肥展开。

2017年,合肥找准时机,继续all in 电子芯片产业,全面投资合肥长鑫集团,挺进高端制造业。而当年对中科大的布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本质上,高端制造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前者可以靠投资,但后者只能自己一步步积累。而恰好合肥拥有中科大这么一所国内顶尖的985大学,科研能力?那不是问题。

合肥再一次成功了。恰逢中美贸易战,国内面临美国的高端技术封锁,合肥依靠着提前布局的产业拿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门票。数年内的经济规模突飞猛进,现如今摸到了全国GDP排名前20的大门。截止到2019年底,合肥市的GDP规模达到了9409亿人民币,万亿俱乐部的门槛,唾手可得。

不仅如此,合肥甚至早已开始规划未来产业。由中科大带头研制的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发射上天,标志着合肥在未来产业规划上已经走到了前列。5G汽车,人工智能,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甚至是听起来非常科幻的新鲜事物,合肥都有尝试,只不过成功与否,还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眸合肥的崛起之路,它从一个解放前不足五万人口的小县城发展到今天具有八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看似风光,但每一步其实都如履薄冰。超前的科教思维,为自己拉拢到了中科大这么一支潜力股;孤注一掷的投资,获得了城市发展的第一桶金;足够的忧患意识,领跑中国高端科技产业。

合肥的成功绝非偶然,因为一个城市的超前发展,需要精准的眼光,更需要惊人的魄力。中国很大,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市,2876个县级单位,39862个乡镇;未来很长,华夏五千载文明岁月,二十四家王朝兴替,四百位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与历史的车轮面前精准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每一座城市走向发达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成功并非不可复制,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从小县城到大省会,经济即将跻身前二十的合肥,是如何做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