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上一章阐述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
之道损不足奉有余的道理。有余,损掉,通俗
的说,也就是弄死它。不足,天道给补足,那
么也就到了生机行进的时候。如果柔弱到了极
致呢,那么天道就可以无有穷尽的以道补之。
本章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柔弱胜刚强的
道理。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莫过于水。道德经
多处以水喻道,为什么呢,因为水和天道一
样,至柔至弱。水驰骋于万物,无所不能通
利。道,比水还要柔,柔到了无有。
道就像宇宙之水,无处不在,无处不驰
骋,无处不通利。以无有观之,天下最致密的
物质,都空旷如星际。我们现在的观测工具,
可以看到很小的微观粒子,而微观粒子之间,
并不是互相紧挨着的。它们之间的空隙,按照
结构上的比例看,和我们所看到的星空中的天
体一样,互相都离的那么遥远。
以无有入无间,驰骋天下之至坚,就是这
个道理。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攻万物,通利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克。
故曰,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句是喻指道,驰骋于万物之间,而万物
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一而不得不易谓之道,此谓不易之易。道
之体也。
水之性,亦有不易之易。至柔至弱者,道
也,不易之易。
坚强者,物也。变易之易。凡变易者,皆
有气数。
阳极则阴生,物壮则老,物老则死。
凡不易者,其寿死而不亡,同于道,齐于
天地。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者道之用,强者物之利。道可胜物,物
不可胜道。
柔者道之虚,刚者物之坚。无可胜坚,坚
不可胜无。
天下人都知道,道可以胜物。但是天下人
都不知道,该怎么以道胜物。
是以圣人云:
所以,圣人说。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都
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社稷主,就是
指国家的君王。
水若道,圣人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
于道。
圣人贵道而不处于物。众人贵物而恶道。
以俗观之,世人所好,不过富贵显达荣耀
贤能于世。世人所恶,不过不器不物不荣不
显。不器不物者,为世之垢。
圣人不欲见贤,是以受国之垢。处道而不
处物,物物而不物与物,以道莅天下,方可为
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以人之道有为,助人之生,曰益生,益生
曰祥。以世人观之,不益生,曰不详。
以天之道无为,达人之生,曰贵生,贵生
曰王。以天道观之,贵生者,曰长久。
受国不祥,不为人之道,不益人之生。而
为天之道,而贵天之生。
合于人道者,是为天下臣,合于天道者,
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反者道之动。
美言合俗,正言合道。美言若正,正言若
反。
玄德,与物反矣。正言,与世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