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73 庸俗进化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73、庸俗进化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反动哲学思想。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斯宾塞。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也都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发展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于是,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对抗唯物辩证法。”[1]
教员指出:“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2]庸俗进化论歪曲地利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把进化、发展的观点庸俗化。它口头上承认世界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但它所谓的发展只是渐进的量变,而没有飞跃、质变;认为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原因。它认为人类社会也是逐渐地进化的,是通过种族之间的斗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或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的作用,否认社会内部对立阶级的矛盾、斗争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否认社会革命。如斯宾塞说,发展是“通过完全不可觉察的阶段”而进行的量的加密和增大,物体粒子的重新排列、组合就构成新的物体。他用“力的平衡”来解释一切,胡说革命是对社会“均衡的破坏”,其目的就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庸俗进化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反动的资产阶级从庸俗进化论出发,竭力宣扬阶级合作、社会“改良”,妄图采取一些不触及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改革,来掩盖阶级矛盾,愚弄和麻痹人民,以维护帝国主义统治。新老修正主义者也都以庸俗进化论来反对革命的辩证法,鼓吹阶级调和与阶级斗争熄灭等谬论,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最早将庸俗进化论和儒家的今文经学结合起来,提出“三世说”进化历史观,作为改良主义的思想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必须“循序而行”,不能“骤变”,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严重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文化买办胡适,更是拼命地鼓吹庸俗进化论,叫嚷“世界是一点一滴一毫一分成长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映了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极端反动性。
注:
[1] 《矛盾论》。
[2] 《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