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一个人挑翻整个功臣集团?用什么妙计改天换地?(一)
老爷子姚崇回到朝廷之后面对整个功臣集团,挥挥手让这些大臣灰飞烟灭。姚崇瞄准的头一个人就是宰相之首中书令张悦。擒贼先擒王吗?我只要把张悦干掉其他人都好办了。姚崇是采取跟张悦正面冲突的手段?他根本不会,他采取了一个特别高明的方法。有一天李隆基召集众位大臣开朝会,结果时间长了一点,其他人都开始往外走了,姚崇就故意落在后面,而且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这让谁看着都有点儿狐疑。所以玄宗皇帝马上就把姚崇拦住了,说姚卿什么情况你来跟我说说。这一下果然就正中姚崇下怀了。姚崇转身回来单独跟皇上讲,他说皇上我脚没事儿,但是心里有事儿。这个话什么意思?
玄宗皇帝听着也蒙了,结果姚崇就讲了,他说皇上我发现一件事情正犹豫该不该跟您说,玄宗皇帝就更加奇怪了,咱们两个之间不有约法十章?你大胆的说就完了吗?结果摇宠就云淡风轻的说了两句话,他说齐王李范是您亲弟弟,张悦是你手下的重臣。我发现张悦坐着车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专门跑到齐王府跟齐王聊天儿,我担心张悦把齐王给带坏了。这一番话说得好像轻描淡写实际上处在官场当中的人会非常警觉的。齐王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掌握禁军的亲王,权力非常大。张悦去找齐王我不知道他们之间说什么。按理说张悦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齐王这人、非常喜欢琴棋书画儿很懂文学,他们之间交流诗词歌赋这是可以的,但是你关在车里秘密的晚上去见齐王这就很值得商榷了。你们两个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这几次正面怎么发生的?不都是管禁军的将领没控制住?你们两个能不能讨论这些事儿?
其实多数人都清楚这两个人不大可能讨论谋反的事情,你们两个处在这个位置上,一个掌握实权的宰相,一个掌握兵权的亲王,两个人之间密切往来这合适吗?而且张悦来找齐王还真就是聊起宰相任命这件事情了,他是希望齐王说句话,能让姚崇回到地方当官,你别再中书跟我们这些闹别扭了。双方也并没有说什么过格或者叛逆的话,这个事情如果真要拿到台面儿上,绝对是一个重大问题,张悦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姚崇用这种方式。巧妙地传递给了唐玄宗。当然了唐玄宗这个人跟兄弟之间关系其实相处的特别好,他压根儿就没怀疑李范。但是他对张悦的不满借着这个机会恰恰爆发出来了,马上就开始让张悦离开朝廷到河南去当地方官员去了。
除此之外另外一位重臣刘幽求也被改任为太子少保,虽然官职调整不大,但是你离开权力中枢了,你们有更多的实权了,靠边儿站了。姚崇的这个计策直击要害,三两句话就搞定了几个重要的宰相,这还不算完他非常清楚王举是另一个实权派的人物,虽然不是宰相,但别人都管他叫内宰相,但凡有什么事儿,玄宗李隆基都把他找到身边跟他聊一聊,哪怕休假也要给他叫回来,这样的人也不可不防,就在这段时间突然有人跟皇帝讲,王举这个人就是小吏出身,他有一些怪才,比如说帮你搞政变,歪门邪术这是可以的,但是光明正大治理国家,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也不合时宜担任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一番话说完之后,李隆基就开始明显疏远王举了,过不多久就派王举到基层去巡查去了。不过李隆基处理这些功臣的时候,有一点做的非常好,叫做严而不酷,我虽然处理你但是不是说一竿子打到底,直接杀头的那种,最只是给你降级到地方任官,你离开权力中枢,不折腾朝廷这就可以了。
他也非常清楚,这些人还都是有一定能力的,在地方上做一番事业或者做其他工作都可以。这些大臣处理完之后,可以告诉段落了,但是姚崇没有收兵,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宰相魏知古,他在这儿我也不能放手干事儿。对待魏知古,姚崇出手首先魏知古放了个大招,他放什么样的大招?作为宰相魏知古冶分管吏部官员的任免,包括巡查,也就是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没想到姚崇专门派人对他考核的结果进行审查,这下魏知古怀恨在心了,好你个姚崇还想赶尽杀绝,这么办我手里有个大招,我打算对你直接出手。他在洛阳巡查的时候还真就抓住姚崇的小辫子,姚崇的两个儿子长期不在她身边,一直在洛阳做官,因为他们知道魏知古以前是姚崇提拔起来的,觉得这个人有一定能力。不断的往上擢拔,慢慢的成为一个中层的官员,没想到魏知古攀上相王李旦这个高枝儿了,在关键时刻政变过程当中又支持了李隆基,所以直接成为宰相两个人成为平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