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2023-07-31 22:56 作者:小泽James  | 我要投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今天读来,依然是朗朗上口,感悟至深。 这句话是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古人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比如: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家有万担,不丢剩饭;餐餐不念农耕苦,粒粒争闻地润香;谁主沉浮人靠粮,知足温饱享吉祥;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珍珠为宝,稻米为王;有粮一片祥和,无粮民饥馁;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莫待饥荒啼泪去,光盘之计趁当前;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人言力耕者,岁旱亦有粮;莫言粳米小,粒粒似珍丸;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日光暑热背湿衫,春种秋收百亩田。感念农夫阡陌苦,收粮万石俭为先;随风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等等。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中讲到:“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自古至今粮食安全和温饱问题都是头等大事,中国的老百姓非常纯朴,只要有一口饱饭吃,就会安分守己,不添乱。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个现象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即使在古代最鼎盛的“康雍乾盛世”的乾隆时期,从他登基到禅位的六十年的时间里,史料记载除乾隆二年没有发生饥荒之外,其他年份都或多或少在不同的地区都发生过饥荒的现象。如:乾隆元年夏,海阳饥;三年秋,平阳饥; 四年春,葭州饥;夏,砀山饥;五年,巩昌、秦州、庆阳等处饥;六年,甘肃陇右诸州县大饥……,历史上大饥荒时期,吃树皮、草根、观音土也是经常发生的,更悲惨的还有人吃人现象。《资治通鉴》里面记述的是从战国到五代结束的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中,有三十五次提到了人相食,想想就令人发颤!      环顾全球,2021年10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约占全世界总人口40%的人(30亿人)不能得到健康饮食。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在增加,新冠疫情使情况雪上加霜,饥饿人口新增1.4亿。这是在当今社会发生的真实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生在和平和温饱的国度,是幸运的,这种环境来之不易,应存感恩之心。     《易》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久也”。历史和当代的现实都表明,我们都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