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开始盈利了?
“单店现金流”为正,瑞幸“自救”成功了吗?
8月10日,瑞幸被多家媒体同时报道“已实现整体盈亏平衡,预计2021年将实现整体盈利”。这意味着瑞幸“活”过来了吗?《中国经营报》给出了更冷静的看法。
*瑞幸所言的数据该怎么来看?
根据媒体的报道,瑞幸是在8月8日,召开了一场“年中全国会议”。会议上,瑞幸对内公布了部分业务情况:截至7月,单店现金流已为正数;除去未营业的门店,已实现整体盈亏平衡;管理层预计,根据目前的经营状况,2021年将实现整体盈利。
“现金流转正”“盈亏平衡”“新品不断”“整体盈利”等字样,给人非常正面的印象。但有电商从业者指出,所谓“盈亏平衡”只是运营当中的一个动态概念。瑞幸在前期扩张的过程中投入非常大,“在不考虑前期投入的情况下谈短周期盈亏平衡,并不是一个公司健康的标准”。
看瑞幸的口径,从早前的“单店利润率”,到现在的“单店现金流”,瑞幸的财务指标早就被某分析人士评论为“自造指标”。有餐饮从业者认为,这些正面数据都是瑞幸故意放出来的风,“目标应该是潜在的接盘者或者投资机构”。
*瑞幸真的是做的平价咖啡吗?
在咖啡行业从业十几年的咖啡师看来,瑞幸的出现只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即便瑞幸曾在《瑞幸咖啡宣言》中发出“你喝的是咖啡,还是咖啡馆?”的“灵魂拷问”,并且力图吸引单纯享受咖啡本身的消费者,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瑞幸还是在卖店,而不是卖咖啡。
瑞幸的低价是靠打折券、各种优惠补贴来的,事实上这种低价只是暂时的,瑞幸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价格问题”。
*中国咖啡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在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前,中国大陆的咖啡市场以台式咖啡馆为主,以上岛咖啡、两岸咖啡为典型。
随着餐饮市场细分化发展,台式咖啡馆复杂的工序和人工消耗问题凸显,渐渐让位于主打“第三空间”的星巴克。
在星巴克“强势盘踞中国市场”的同时,以咖啡陪你为代表的韩式连锁咖啡店曾随着韩流一道“刮”入中国。
之后就是连咖啡、瑞幸咖啡。
咖啡师表示,卖咖啡本身并不赚钱。挣钱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卖空间、分开卖店(放开加盟)和整体卖店(整体上市)。
*在中国卖咖啡是好生意吗?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已达15%,且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
但开咖啡店的不少,但挣到钱的却不多。开咖啡馆的门槛很低,所以整个行业竞争很充分,也很无序。而且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咖啡连锁店销量最快的都是奶咖。以奶咖为主也意味着咖啡本身的成本无法再降低。
牛奶部分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咖啡豆,再刨开昂贵的门店租金、人工费用和设备等固定成本支出,咖啡店很难盈利。在咖啡界,也一直有“6亏3平1盈利”的说法。
*谁可能在中国普及平价咖啡?
在全国拥有7000多家门店的蜜雪冰城将正式进军咖啡市场,主打“高质平价、便捷高效”。供应链能力更强,门店足够多的蜜雪冰城入局,或许有可能让咖啡更加的大众化、平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