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摘抄+一丁点想法

独特的人格光辉——思特里克兰德
我的高中同学,评价他是个渣男。
书中的“我”,景仰他,美誉他为理想主义者
这种敢想敢做的独特人格,与“平平淡淡才是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人生信条相对立;这种对立体现在文中思特里克兰德和他的妻子鲜明的对比,体现在他与施特略夫夫妇(未离异前)的鲜明对比。
他虽然说不出什么有重要意义的话,但在他的性格里却有一种东西,使你觉得这个人并不乏味。这或许就是他真诚的禀性。
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是搅动他灵魂的内心图景使他对外面的景物都视而不见
他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下棋,给我 留下一种非常奇特的印象:在他身上蕴积着一股伟大的力量;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瘦削反而使这一点变得更加突出了
我从中得到的一个整体印象是,他的生活就是同各种困难的一个艰苦的抗争;但是,我也意识到许多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承受的事,他却能一笑置之
“我不想念过去。唯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在他的生命中,他奇怪地排斥那些物质的东西,可有的时候他的肉体似乎又会对他的精神进行可怕的报复。在他体内的那个半人半兽的东西会突然攫住他,在这种富于大自然的原始力量的天性中间,他一下子变得软弱无力
但是,在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一个炽烈、饱受折磨的灵魂正在追求着某种远远超出肉体束缚的更加伟大的目标
“我觉得你就像一个一路跋涉的香客,在去往一个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庙宇。我不知道你探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涅槃。”
“一个人有可能完全把别人置之不顾吗?”(又回到了荒岛问题,哲学上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连我自己甚至也对这样的一点感到奇怪:在我描述这个人的粗鲁、自私、残酷和色欲的同时,我又得说他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着。可这是事实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令人讨厌的人,但是,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听到他讲的这些,我并不感到意外。在他们俩最为困顿、最易使人感到沮丧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正是那种全然能超越于环境之上的人;这到底是因为他心灵的宁静,还是他矛盾的性格,却是很难说清的
我之所以要这么写,不是因为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我想把思特里克兰德的启程远航作为终章,此时的他孤寂的新田怀揣着我所不知道的梦想,一心向往着点燃他想象力的未知岛屿。我想把这样的一幅画面放在书的最后:那时的思特里克兰德已经四十七岁,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都已把他们的生活舒适地安顿下来,而他却义无反顾地在去往一个新世界,我看见他望着在灰蒙蒙的海面上渐渐逝去的,他再也不会见到的法兰西海岸;我觉得这样写能体现出他的一种豪迈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
在长期的习惯还未磨钝了作家的感知之前,作者的这样一种本能总是使他感到些许的不安,他本能地对种种怪异的性格感兴趣,他被他们深深地吸引,使得他的道德感在这样的人性面前变得软弱无力。在对这些令他略感惊讶的邪恶进行审视的中间,他获得一种艺术上的满足感。
一个恶棍的性格如果刻画得好且又合乎情理,对于创作者是具有一种魅惑得力量得,尽管从法律和秩序的角度来说,是应该对之深恶痛绝的。
文中还提到另外一个人物——阿伯拉罕,“我”的朋友,也是与思特里克兰德同类的,拥有使人着迷的强大人格。
“我才不在乎别人是怎么想呢。做出这个举动的不是我,而是我内心里的一个比我更强大的东西。
个性?我在想,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有着更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个小时的考虑,就毅然放弃了一份大有前途的职业,难道不是个性和性格的体现吗?
我不能断定,阿伯拉罕是不是在作践自己。难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你喜欢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就是作践自己吗?做个一年有一万英镑收入的外科大夫,拥有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你赋予生活什么样的含义,你对社会药尽什么样的义务,以及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
“我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知道那是一幅杰作。他已经实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世界多么美好。临了,在骄傲和蔑视中间,他又将它毁掉了。

无法辨别轮廓的人
这一定是人世间无数对夫妻所过的生活。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一种家的温馨之感。它会让你想起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平静地流过有树木掩映着的绿色草原,直到最后归入浩瀚的大海;可是大海总是那么平静,那么淡漠,那么默默无声,你会突然感到一种隐隐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的一种偏执的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以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儿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从中看到了有序、平静和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涌动着狂烈的欲望,要走一条不受羁缚的道路。这种安逸和快乐似乎叫我感到了惊悸和不安。我的内心渴望过一种更为艰险的生活。我准备好了去攀登巉岩巨石,准备好了去蹚布满暗礁的海滩,只要我能有所改变,而不是死水一潭,只要我能去领略、经历无法预料之事带来的激奋。
他们站在那里,像是刺绣在一个古旧挂毯上的人物,他们不能把自己和那个背景分离开来,如果再站远一点看,就连他们的轮廓也分辨不出,你看到的就只是一片色彩了。
只要它们还是健康的,就被淹没在这个庞大的整体里。
我不能断定,她盼望丈夫回来,是因为她爱他,还是因为她害怕众人把她的事当丑闻传播;我甚至怀疑她的失恋之痛里是否掺杂这虚荣心受到伤害的痛苦。这一点也让我心里感到惶惑。我那时还不知道人的本性是多么的矛盾复杂;我不知道在真诚里含有多少做作,在高尚中有多少卑劣,在邪恶中又有多少善良。
你是不是要说如果他是为了女人离开你,你就可以原谅他,但是,如果他是为了一个理想走的,你就不原谅他?
他画的是他的一种理想——很幼稚,很普通,充满了庸俗的商业气息,可它总归是一种理想;这就赋予了他的性格一种迷人的东西。
#颇有王熙凤的风范 “你还记得我吗?”他说。“我常常跟你提起他的。”然后,他转向了我:“你来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来巴黎多久了?计划待多长时间?你为什么不再早来一个小时,那样我们就可以一块儿吃饭了?” 他一边连珠炮似的提着这些问题,一边把我让到了椅子上。
他们的生活从某个角度看像是一首牧歌,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戴尔可·施特略夫在他言行举止上表现出的荒诞滑稽为他们的生活平添了一种奇怪的调子,仿佛是一个无法调节的不谐和音,可这反而是他们的生活有了现代感,更富于人情味;好像是在一幕严肃的场景中插进去了粗俗 的打诨,更佳提升了美所具有的那一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艰难的。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也没有人知道我们死后会去到哪里。我们必须谦卑才是。我们必须看到那种安静平和的美。我们必须默默无闻地聊此一生,免得惹起命运对我们的注目。让我们去寻求淳朴、憨厚的人们的爱吧。他们的物质远胜于我们的知识。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像他们那样的和顺温柔。这就是生活的智慧。”(施特略夫)
他这个人既没有理智,有没有尊严。他做的每件事情都让他的妻子更看不起她。
虽然施特略夫很迷惑,但是他对艺术,对思特里克兰德赏识的眼光却不赖。
“为什么你会认为美,这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像沙滩上的石头一样,可以被一个漫不经心的路人随随便便捡起来呢?美是一种奇异,有时甚至是陌生的东西,只有心灵经受了痛苦折磨的艺术家们,才能将它从世界的无序和混沌中塑造出来。当艺术家创造出美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出它来。要想认识它,你必须亲历艺术家们的冒险。这是他唱给你的乐曲,为了在你的心灵里再一次听到它,你需要有知识,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力。”

远离文明的岛——塔希提岛
这是个充满怪人的岛。
远离文明,远离所谓“上流”的社会。
“‘她不打扰我,’他说。‘她做饭,看孩子。她干好我吩咐她做的事。她给予我想要从女人身上得到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怪人,他们做着一些奇怪的事情;或许塔希提岛上的人们知道,人一般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不得不做的那种人。在英国和法国时,思特里克兰德可谓是个不合于社会的人,是“圆孔里插了个方塞子”【方枘圆凿】,可在这里各种形式的孔应有尽有,什么样的塞子都不会差的太远。
“当然啦;现在,我们小岛上的生活是比较平淡的,我们里文明社会非常遥远……”
“我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知道那是一幅杰作。他已经实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世界多么美好。临了,在骄傲和蔑视中间,他又将它毁掉了。”
说教
这个作者似乎挺喜欢说教。
作者应该是从他写作的乐趣中间,从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宣泄中,去寻求报偿;对于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太去在意,不要在乎人们的赞扬或是诋毁,作品的成功或是失败。
年轻的一代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力量,他们不再仅是叩击着门扉,而是喧嚷着闯进房子里来,坐到了我们的宝座上。
体贴同情本来是种迷人的本领,可却常常被知道自己有这一才能的人滥用了。
他们的同情心像钻井里的石油一样喷发出来,任其肆意地泼溅,有时候会使得倾诉者非常的尴尬
很显然,你绝不相信这样的一条格言: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成为万人之楷模。——康德
爱这一情感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是温柔,可是思特里克兰德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不懂得温柔;爱情中有对彼此弱点的感知,于是有了保护对方的愿望,渴望给对方带来愉悦和幸福——如果不是无私,这种自私最起码也是被巧妙地加以了掩饰;爱情还包含着某种程度上的羞涩和怯弱。
爱情是需要奉献精神的;它需要爱的双方走出他(或她)自己;
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东西以实体,尽管知道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任然爱它胜于爱真实。
爱情是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与此同时,也更狭隘了。
作家更关心的是去了解,而不是评判。(联想到非自然死亡中的那个什么户作家)
我生命中的一个章节翻了过去,我觉得我离不可抗拒的死亡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