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奇蛋物语》— 对于具体关怀的歌颂

2021-07-01 09:12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奇蛋物语》完结撒花!

本作作为1月最值得期待的原创动画,最后落得这个结局也确实令人挺无语的,确实比我之前所想象的高开低走,还要“低走”些。当然,我依旧不认为仅凭一个结局,就应该否定本作其他部分的优秀;只要我们搞懂我们在愤怒些什么,再回过头来看待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或许就能够得到些许的释怀。

所以我的这篇专栏,就先讨论我们愤怒的根源,来稍微消解我们当下的怨气;并在那之后,继续认真地讨论,这个结局究竟有着怎样的问题,以及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品的核心主题,又会是什么。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尚未结束的故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本作特别篇的结局之后,都会感到特别的不满。

那么,我们究竟在不满些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不满,主要是因为,作品有着两集篇幅的特别篇来完结,无形中拔高了我们的期待,却花了一半的时间来做总集篇,剩下的一半连一个坑都没填,甚至还开了新坑,这样的做法自然就让有着不小期待的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失望。

更要命的是,作品最后那连一个坑都不去填的态度,这种放飞自我的做法,更是让人觉得自己被作品给戏弄了,并产生了一种作品连对自己的故事负责都做不到的愤怒感。

换言之,一切的归因,出在了:故事不填坑的这件事情上面。

那么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不填坑”这件事情,真的那么严重吗?真的值得我们因为作品有坑不填,就完全地否定它吗?

说实话对我个人来说,不填坑虽然也不能说不是一个问题,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结果。

首先,动画看得足够多之后,大家多少都会注意到很多动画都是不会完结的。就不提那些原作本身就还未完结的作品了;很多原作有结局的作品,动画自己也都未必能够做完;甚至在前年,也有一部原创动画《星合之空》,愣是只做了一半,就不往下做的案例。

对于这些作品,显然还是有很多坑不填,也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填了;可是我们对这些作品有那么大的怨念吗?

其实是没有的,我们会感到的是遗憾,是可惜,但不会是愤怒。

当然,这样的类比放到本作未必恰当,因为本作直至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作品其实还有后续,证明作品会接着出续作来把故事讲完;也就是说,对于本作来说,我们观众的心中就会认定这就是故事的结局,而在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里,没把故事讲清楚,确实是存在巨大的问题的。

那么来到这里,我们再追问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真的“完结”了吗?

一旦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会不禁发现,我们的愤怒,其实就是建立在一个“故事没讲完的结局”上的;我们生气的本源,就是我们对于一个完整故事的期望没被满足,仅此而已。

但实际上,最后一话的放飞自我、不填坑、挖新坑、乃至于最后一幕的小爱的复活宣言,这些无一不透露一个信息:这个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这个所谓的结局,只不过是动画这个季度的最后一集,并不代表故事的结局;故事还有很多东西要讲,只是这个季度没有讲完。

而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故事还有后续,就算它没有任何场外信息去佐证这个想法,我们或多或少的,就会如同其他尚未完结的动画一样,不会对这个所谓的“结局”、虚假的“结局”,产生那么大的怨念了。

或许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我是想要为作品洗白,是想要论证这样的结局是毫无问题的,会觉得我试图要表达“错的不是作品,错的是观众”之类的观点。

说实话,我内心深处是真心觉得现在舆论场上对于本作的讨论,还是太过情绪化了;这种逮着一个自己不满意的点就狂喷到底的舆论环境,是我打从心底里感到不耻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无法否定本作这个结局,的的确确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还是态度与能力问题:既然只有一个季度的篇幅,为什么要写超出一个季度篇幅以外的故事出来,并且到最后无法完成的时候,呈现出这种自暴自弃般的、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出来。

对于这点,即便我们能够放下怨念,也依旧是值得批评的。

而就算不讨论制作组的态度,这个最终话本身,也在如此放飞自我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硬性bug。

例如,为什么前一话最后桃惠与众人不和,下一话就突然没事了?
小爱在前一话说了一定要救异时空小爱,但是转眼间就无所作为了?
在梨花发现宁瑠是AI之后,突然就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具体的理由又是什么?

就算不提这些明显有严重情感或逻辑断层的内容,那些新挖的坑本身,也几乎是没有铺垫的;像是宁瑠是AI,雕像少女复活的具体设定等等,我们看的当下比起震惊,更多的是茫然。就更不用说那些尚未交代的伏笔与线索了。

换言之,就算不把这个最终话看成故事的结局,它因为自身的表现不佳,对于整个系列还是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的。

另外,虽然我们多少可以在情感上不把最终话当做故事的完结,但是如此大量尚未交代的伏笔,这件事情本身还是会带来一些巨大的问题。

其中我认为最严重的,在于作品最后芙丽尔的这条主线,与其他角色之间的连系没有交代出来的这一点。

这条伏笔没有得到解释,它就造成了其他角色各自的故事,无法被明确地串联起来,使得最后主线与每个角色的个人回支线,产生了巨大的割裂感;进而让观众会有,这个主线没意思,又或者前面的角色个人回太水的想法,让故事到最后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收束。

实际上,芙丽尔的设计,除去第11集本身的强大以外,它其实给出了一个很便利的方式,去连接所有角色的梦境世界,以及他们最终所需要敌对的对象;换言之,在我眼里,芙丽尔的设计其实比起挖坑,它算是提供了后续一个很好填坑的手段了。

只是很遗憾的,作品直到目前的最后一集,也丝毫没去交代这一点,让作品直到最后,也因为缺少了这条连接,使得它的故事所表现出来的,也依旧是不统一也不集中的、散乱的、甚至是有点杂乱无章的。

当然,就算这个结局的的确确带来了不少也不小的负面影响,我也依旧认为本作是一部不错的佳作。

它中前期有着很有意思的单元故事,去塑造作品里的这些角色;即便到了后期,也有像是芙丽尔这样堪称神回的第十一集存在;这些内容,搭配着作品整体高质量的演出与制作能力,都让这部作品已然成为了我近期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所以,你如果要我说本作就是一部垃圾,我肯定是会予以否认的;它不过就是一部,在部分集数有着明显瑕疵的,且最后还尚未完结的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对于理性归纳的讽刺,以及对于具体关怀的歌颂


尽管我的观点,依旧认为主题理应放在故事之后,所以在本作这样一个收尾不佳的作品里讨论主题一般不会是我的态度与风格;但我认为本作那些看似分散且杂乱无章的单元故事,其实是能够串联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内核的,所以为了让大家能够稍微理解本作的单元故事的用意,我也觉得本作的这层内核,值得与大家分享。

是的,本作每一集的单元故事里,都引入了一个不同的社会课题,但是作品对于这些社会课题,其实讲述得非常浅尝即止,甚至都会让人觉得这些所谓的社会课题,其实并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那么问题来了,作品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呢?

诚然,这有可能就只是纯粹的因为作品在叙事能力上的不足,所致的结果。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去深入地挖掘这些社会课题,它其实没有必要去抛出如此大量的课题出来,更不会如此洒脱地丝毫不去深入挖掘;所以在我看来,本作很可能打从一开始,就不想去深入地讨论每一个议题背后的问题与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换言之,我认为作品想要做的,其实就是想要将这些所谓的议题去作为每一个故事背后的背景板,并以此为基础,去讨论一个问题:当一个个体,在遇到了这些所谓的社会问题之后,她该怎么办?

蛋中少女所遇到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相对应的“社会问题”去进行笼统的概括,去以非常宽泛的方式去问责社会,提出看似合理但操作性低、又或者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解决方案,然后开始以此而沾沾自喜。

但是我们这些旁观者,又有谁真的注视了眼前遇到这个问题的孩子的感受呢?

所以,作品之所以去以这样的方式去呈现所谓的社会问题,恰恰就是在讽刺我们常识观念下,在这类问题中对于面对问题的这些个体,一定程度上的漠视;也就是“视而不见”。

实际上,比起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漠视”、“视而不见”、与缺乏相对应的关心与关爱,更能促使她们被逼上寻死的绝路。

与此同时,反观在本作中获得救赎的主角们:

小爱,因为小糸的出现与陪伴,避免了她自杀的下场;
璃夏,因为意识到自己作为父母(万年的母亲)的责任,也选择不再逃避;
宁瑠,也在小爱的协同下,了解了一直束缚着她的寿的性命(虽然最后大概率在芙丽尔的诱导下,还是自杀了);
甚至是存在感较低的桃惠,其实也在遇见了比自己有着更严重的身份认同问题的熏之后,有了一定程度的释怀。

他们,都是在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得到救赎的。

所以,本作所想要核心表达的内核,恰恰就在于这种关怀与陪同上;
它讽刺着社会那过于理性的归纳,讽刺着社会对于个体的漠视,讽刺着那些以此沾沾自喜的大人们,并在最后,歌颂着,那些有着具体关怀的人与物。



总的来说,你如果问我对本作最真实的看法,比起现在多数人的愤慨,我更多的还是惋惜。

它有着极其有潜力的故事;无论是对角色的塑造、后期设定揭露的震撼、还是那高质量的演出与制作能力。但是,它最后却选择了一个最荒谬的、最放飞自我的、最自暴自弃的方式,完结了这部作品;即便,这个故事远还没有结束。

而这样的一个落幕方式,让作品那些尚未交代的、尚存悬念的事物,在未来的一辈子里,很可能都无从让观众知晓了。

这,就是我最惋惜的部分。

只是,就算有着这样的遗憾,我认为本作整体上依旧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简单评分:8.2/10


ps:现在主流舆论都把锅甩给编剧野岛伸司,我个人也确实野岛必须对这样的局面负责,主要是他明确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写嗨了,所以大概率故事之所以会讲不完,和他写嗨这点肯定脱离不了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导演若林信以及制片人梅原翔太,这些理应对动画篇幅有足够理解,也对作品有着更高的负责权的动画人,应该需要在接过这样的剧本之后,在讨论的过程中予以更有效的删减、重新编排,甚至是直接否定。当然具体制作过程中除了工期紊乱之外还遇到了怎样的问题,这也确实不该是我这种行外人去插嘴的了。

ps2:我自己还是挺喜欢本作的OP的,这里分享: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动画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奇蛋物语》— 对于具体关怀的歌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