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46 杜勃罗留波夫

2023-05-04 08: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6、杜勃罗留波夫(公元1836—1861年)


  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出身于诺夫哥罗德[1]的牧师家庭。青年时期,即受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他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所领导的《现代人》杂志担任过文艺批评栏和副刊的主编。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几乎每一期《现代人》上,都有他的战斗性文章。他把农奴制俄罗斯称为“黑暗王国”。他对沙皇政府极端蔑视,竭力鼓吹农民革命,尖锐地批判自由派的改良主义谬论。列宁指出:他是“痛恨专横,热望人民起来反对‘国内土耳其人’,即反对专制政府的作”。[2]

  他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曾同斯拉夫派的神秘主义进行不断的斗争。他认为精神是人脑的属性,正如“力是物质的属性”[3],世界上没有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力,也不可能有离开人脑而自生的精神。他认为:“人的思维总是从外部世界而不是从自身内部获得观念的。”[4]他把那些竭力鼓吹无客体的先验知识的谬论斥为无中生有的捏造。

  他主张文学和艺术都是作者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或再现。他在文艺评论中对资产阶级自由派所宣扬的唯心论、神秘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斗争。马克思读了他的著作之后说:“他作为一个作家,我是把他跟莱辛和狄德罗同样看待的。”[5]

  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人们对世界的知识”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动力”[6]。他夸大人们的习惯力量和改进欲望之间的矛盾的作用。然而,他从农民革命的立场出发,有时认为只有劳动者对寄生者斗争的胜利,才能导致社会进步。他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样,认为只要唤起农民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他说:那时“每个人都按其工作的质和量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因而“所有的人都会努力做好工作”,“寄生者就没有容身之地了”。[7]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表示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观愿望和幻想。

  主要著作有《论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黑暗王国》、《罗伯特·欧文及其社会改革的尝试》等。


注:

[1] 今高尔基城。

[2] 《列宁全集》第五卷290页。

[3] 《且因斯基的捧场》。

[4] 《论人的机体的发展》。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三卷318页。

[6] 《瑞列别卓夫先生所杜撰的俄罗斯文化》。

[7] 《杜勃罗留波夫全集》1935年俄文版第二卷187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46 杜勃罗留波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