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45 车尔尼雪夫斯基

2023-05-04 08: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5、车尔尼雪夫斯基(公元1828—1889年)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民粹主义创始人之一、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出身于萨拉托夫的牧师家庭,在大学读书时组织过反沙皇的革命青年小组。当过《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和主编。一八六二年被捕入狱,一八六四年被判终身流放,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在赫尔岑和别林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在刊物上竭力揭发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所谓“农奴解放”的假改革,尖锐批判充当沙皇政府改良主义吹鼓手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他积极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一八六一年,他秘密散发传单号召农民用武装起义来回答沙皇政府所策划的“改革”骗局。他在二十余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坚贞不屈,粉碎了敌人多次诱降阴谋。列宁指出:“当时这些为数极少的革命家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1]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尖锐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和先验论。他责备康德不能够从客观的源泉引出知识。他认为“自在之物”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完全可以认识的。他一再阐明在现实中、在自然界本来就有着客观的因果性或必然性。他把不可知论、先验论的谬论斥为“形而上学的胡言乱语”。列宁指出:“他从五十年代起直到1888年,始终保持着完整的哲学唯物主义的水平,能够摈弃新康德主义者、实证论者、马赫主义者以及其他糊涂虫的无聊的胡言乱语”。[2]

  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是,他并没有跟着费尔巴哈抛弃辩证法。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是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他认为,“每个阶级的地位都得自己从战斗中来夺取”[3];“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4]。他说:“一切取决于环境、时间和地点”[5]。他用“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6]来比喻革命发展的曲折性。他的这些话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所称赞,并多次引用。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辩证法并不彻底。例如,他在美学上便受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支配,认为“人的作品比之自然的作品,就粗糙、拙劣、呆笨得多”[7]。绝不承认艺术的美可以高于客观的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以及哲学的党性,也都有一定的认识。他认为:智慧是“从观察生活得来的”,实践能够“揭露感觉和思想上的各种谎骗和自欺。所以它如今在科学上被采用为一切论争的标准”[8]。他还说:“各派哲学学说,总是在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地位的强烈影响之下创立起来的;每个哲学家都是为了在他所属的那个社会上夺得优势而斗争的政治党派的代表人。”[9]列宁赞扬道:“他的著作散发着阶级斗争的气息”。[10]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知识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政治、工业及人类生活中其他一切都服从于这一力量”,他说:“进步的基础是智力的发展,进步的主力是科学。”[11]他虽然也讲阶级斗争,但对现代无产阶级毫无认识,主观地认为俄国只有三个阶级,就是地主、资本家和平民,而在“平民阶级”中,他认为主要力量是农民。他幻想通过俄国的农民村社,避免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种空想社会主义,也就是民粹主义。列宁说:“人们公认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民粹主义的创始人。”[12]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竭力提倡“合理的个人主义”。他宣称,利己是人的“天性”,是“每一个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13]。他说:“一个人为了获得愉快的东西,就应该替别人做愉快的事情”[14],他把这叫做“合理的个人主义”。其实,这不过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国际和国内的修正主义者往往抹煞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阶级局限性,把他吹捧为辩证唯物论者。其目的就是想用资产阶级思想来反对无产阶级思想,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修正主义分子周扬一伙,先后在王明、刘少奇的支持下,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极力美化和宣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人道主义、个人主义、机械的美学观点等,周扬还胡说他的思想“在许多地方是和马克思主义完全吻合的”。我们必须认真揭露批判修正主义者的这类鱼目混珠的阴谋诡计。

  主要著作有《艺术和现实在美学上的关系》、《果戈理时期的俄国文学概观》、《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资本与劳动》等。


注:

[1] 《列宁全集》第十七卷104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368页。

[3] 《阿尔斐也夫》。

[4] 《果戈里时期的俄国文学概观》。

[5] 《果戈里时期的俄国文学概观》。

[6] 《书报述评》。

[7] 《艺术和现实在美学上的关系》。

[8] 《艺术和现实在美学上的关系》。

[9]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2页。

[10] 《列宁全集》第二十卷241页。

[11] 《罗马衰亡的原因》。

[12] 《列宁全集》第十八卷521页。

[13]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73页。

[14] 《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52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45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