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王表》为德国人列普修斯伪造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kwNzIwOA==&mid=2247490420&idx=1&sn=188f1f83a93d1722cc9397c0011c0058&chksm=e85b5893df2cd185c9df69294e3f979df82db6e80eceea1787ae7020dca93522dd2bceb81007&&xtrack=1&scene=90&subscene=93&sessionid=1627958292&clicktime=1627958293&enterid=1627958293#rd
原作者:陈大漓
在阅读本文前,推荐看完视频《古书复活记 4》再阅读本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54y1t7to?p=4

列普修斯,全名卡尔·理查德·列普修斯(Karl Richard Lepsius,1810-1884),普鲁士人(今德国人),他在1840年于柏林大学任教,主要研究埃及学。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便这么评价列普修斯:
列卜修司是德国埃及学的真正鼻祖;除布鲁格施外,德国所有埃及学大师都是向他请教的。(636页)
列卜修司即是列普修斯,译名不同而已。从这段话里,能看出此公在欧洲学界的地位不一般。
我们现在所知的《古埃及王表》,便是列普修斯伪造的。首次出现《古埃及王表》的书名为《古埃及列王记》(《Königsbuch der altenÄgypter》),作者便是列普修斯。
这本书出版于1858年,因此在1858年之前,无人一睹《古埃及王表》的真容。

《古埃及王表》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好几版,中国学界一般使用《大美百科全书》版《古埃及王表》。是的,你并没有看错,中国学界把百科全书当成了历史著作。
这就好像一个人拿着《十万个为什么》在那里大谈特谈先秦史,委实令人跌破眼镜。
《古埃及王表》有两点硬伤:
第一是,在列普修斯之前,没人见过《古埃及王表》。不论是希罗多德,还是瓦拉,都没有见过《古埃及王表》。
第二是,所有记载了《古埃及王表》的莎草纸,应该碳化了才对,而不是暴露于空气中。
第二点,其实清楚明了,中国是文物大国,一般民众便能见到这些东西。
张吉、黄希、胡东波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化学》中便说: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的化学知识通常不会太复杂,本科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可以涵盖……
考古出土的材质与日常习见的器物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影视形象里的竹简都是绳子绑成的一大捆硬竹片,而考古出土的竹简和想象中很是不同,实际上十分柔软,像面条一样,所以要用细线绑缚到长玻璃条上,再浸在水中,防止干缩变形损坏。水盆里的东西研究起来总是不如拿在手中方便,所以文物工作者希望把饱水的、软的竹简脱水成干燥的、硬的竹简。2010年北京大学入藏一批秦代简牍,竹简出土后遇到空气颜色变深,最后变成棕黑色,字迹难以辨认,故而须在脱水保护之前先进行脱色处理。

在竹简、木简修复领域,吴顺清是全球顶尖级的专家。吴顺清便说(根据语法规则,小有修改):
“简牍是属于有机质文物,不管是木头的,是竹子的,有机文物就是这样,要么就长期地在饱水情况下,要么就长期在干燥情况下,它能保存。为什么?它要一个恒定的环境,它是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如果是保存比较好的简的话,出来的简的本身应该是竹黄色的,很漂亮。但是,保存再好,它一遇见空气,很快,几秒钟或者最多1分钟,它就会发黑,最后便看不到字。”



海昏侯墓葬刚出土的时候,竹简形如泥土,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在莎草纸上,我们看不到这些历史摧残的痕迹,我们只是看到了崭新的东西,看到了新到不能再新的东西。


《都灵王表》等莎草纸“文物”是可以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直接放在玻璃柜中展览的,这在有点文物常识的人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因此,所有写在莎草纸上的《古埃及王表》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它们就是伯纳迪诺·德罗韦蒂(Bernardino Drovetti,1776-1852)等人伪造的。
但伪造《古埃及王表》的核心人物是德国学者列普修斯,这样便很好地解释了列普修斯出生之前,即1810年以前,为什么没有人见过《古埃及王表》。
现在的任意《古埃及王表》是不是在列普修斯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只要核对原文便可。在下若没有核对过,也不会说《古埃及王表》是列普修斯伪造的。列普修斯之前,若有《古埃及王表》,是瓦拉见过的本子,还是牛顿见过的本子?拿出来看便可,随便涂鸦几下,就造出了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这历史创造得也未免过于轻松。
有人可能要胡搅蛮缠,认为莎草纸文献就是证据,可在下在前面已经说得够清楚了,莎草纸既然是有机物,它就怕碳化,你见到它的时候,它早就是灰烬了。
究竟是竹子好,还是莎草纸好,这是十分简单的植物学问题。有竹子做的自行车车架,有竹砧板,但就是没有莎草纸自行车车架,坚固耐用的莎草纸版砧板,这已经够说明问题了。
竹子、木头都怕碳化,区区莎草反免疫碳化,这已经不是欺骗大众,而是赤裸裸地侮辱大众。



最后,现今的埃及史,都是基于《古埃及王表》伪造的。
这意思是说,埃及史完了,所有埃及史不过是虚构的而已。伪埃及史的历史,其实比《封神演义》的历史还要短暂。这不是在开玩笑,这说的是真的,列普修斯可是1810年才出生,他出生的时候,《封神演义》早传世了。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贾笑冰领队的中国考古队,就是拿着修订版《古埃及王表》去埃及考古,据说成绩斐然。
贾笑冰先生为什么不拿着21世纪的中国书去考古,考据出伏羲是十万年前的人,是世界文明的鼻祖呢?不得而知。
我想贾笑冰先生是有很大的苦衷的,难说,我们敬爱的社科院的大学者还没学会莎草纸会碳化这个知识呢。

孙厚生 ,史学博士,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附(中国学界指定使用版《古埃及王表》):
《古埃及年表》(埃及诸王前面的序号、解析部分是笔者添加的,非《大美百科全书》作者添加)原文:
《大美百科全书·9》:
埃及纪年
关于埃及建立王朝历史的日期,学者迄今无定论,自西元前4056-2083年间均为其范围,本文采较保守立场。
第十二王朝的纪年可说已能确定其年日。因为综合塞努瑟特三世在位的第七年天狼星太阳升起的日期及王朝末期某些阴历的日期所得的结果。目前采用西元前3110年为第一王朝之始有两项因素:(1)假设杜林(Turin)纸草王名谱中记载最初8个王朝所有统治期及中间期的总和955年为精确数字;(2)对第八王朝结束至第十一王朝开始间年代的看法。
此处并无坚强的理由拒绝955年这一数字,而为附表的纪年表所接受。同样的,在纸草上所列的王名,也无法完全跟石碑上的名字相合。第五王朝时所编纂有关前代事迹的文献(纪年表)的重建,在某些情况下可确定在纸草上说没有的统治年代,虽然有的时候能够提供的数字只有二或三个相连续的统治期。
在第八与第十一王朝间,纪年表采用20年这一数字,依据目前所知,此数字并无法被证明。第十王朝直接承继第九王朝的可能性不大。但此时期也不太可能超过20年;第九、第十和第十二王朝大部分时期是同时并存,它们均直接接续第八王朝,但均在位不久,因这18位国王大部分都未留下任何纪录。参见CHRONOLOGY。
解析:
列普修斯版《古埃及王表》起始时间为公元前3892年,《大美百科全书》作者觉得有必要保守一点,便只写开始时间为公元前3110年。人家都这么退让了,作为一名有骨气的中国人就应该承认伟大的古埃及才是。
姓名后面括弧中的数字表示共治的年代。
早王朝时期(公元前3110~2665)
第一王朝,公元前3110~2884
1. 1)美尼斯(那尔迈) Menes(Narmer)
2. 2)伊泰(霍尔-阿哈)Ity(Hor-Aha) 3110~3056
解析:
本处为《大美百科全书》起始时间。
3. 3)伊特提(捷尔) Iteti(Djer) 3055~3009
(空位期)(Interregnum) 3008
4. 4)伊提(捷特) Iti?(Djer)
5. 5)哲姆提(优第姆)(登) Zemti(Udimu)(Den) 3007~2975
6. 6)麦尔帕比阿(阿吉布) Merpabia(Adjib)2974~2917
7. 7)伊利涅提尔(色麦尔克赫特)Iryneter(Semerkhet) 2917~2909
8. 8)卡阿(卡阿·森) Qa'a(Qa'a Sen) 2908~2884
第二王朝:公元前 2883~2665
9. 1)海特普(荷特普色克海姆威) Hetep(Hotepsekhemwy)
10.2)努布涅菲尔(勒涅布)Nubneier (Reneb) 2883~2811
11. 3)尼涅特尔 Nineter 2810~2766
12. 4)温涅格 Weneg 2766~2747
13. 5)色涅德 Sened 2747~2733
14. 6)佩尔布森 peribsen 2733~2718
15. 7)涅菲尔卡索卡尔 Neferkasokar 2718~2711
16. 8)柯赛肯 Khasekhem 2711~2691
解析:
此部分开始,出现和Khan(可汗)雷同的词汇。
17. 9)柯赛海姆威 Khasekhemuy 2691~2665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64~2180)
第三王朝:公元前2664~2615
18. 1)涅布卡(萨纳赫特) Nebka(Sanakht) 2664
19. 2)乔色尔 Djoser2663~2645
20. 3)乔色尔·特提(赛克赫特)Djoser Teti(Sekhemkhtt) 2644~2639
21. 4)胡奈 Huny 2638~2615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4~2502
22. 1)斯涅佛鲁(斯涅弗鲁)Snefru(Sneferu)2614~2591
23. 2)胡夫(齐奥普斯) Khufu(Cheops) 2590~2568
24. 3)勒捷德夫 Redjedef 2567~2560
25. 4)卡夫拉(谢弗伦) Khafre(Chephren)
26. 5)包夫拉 Baufre 2559~2535
27. 6)门托拉(麦色尔努斯) Menkaure(Mycerinus) 2534~2508
28. 7)舍普色斯卡夫 Shepseskaf 2507~2502
第五王朝:公元前2501~2342
29. 1)乌色尔卡夫 Userkaf 2501~2491
30. 2)萨胡拉 Sahure 2490~2476
31. 3)涅弗里凯尔 Neferirkare 2475~2461
32. 4)舍普色斯凯尔 Shepseskare 2460~2454
33. 5)涅菲勒夫勒 Neferefre 2453~2443
34. 6)尼乌色尔 Niuserre 2443~2408
35. 7)门卡霍尔 Menkahor 2407~2400
36. 8)杰德卡勒-伊色西 Diedkare-Isesi 2399~2372
37. 9)乌尼斯 Unis 2371~2342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1~2180
38. 1)特提 Teti 2341~2328
39. 2)优色尔卡尔 Userkare 2327
40. 3)培比一世(麦利尔)Pepi Ⅰ(Meryre)2327~2278
41. 4)麦伦列一世(10)Merenre Ⅰ(10)2287~2273
本处是原文如此,查阅《大美百科全书》,也是如此。
42. 5)培比二世(涅菲尔凯尔) Pepi Ⅱ(Neferkare) 2272~2182
43. 6)麦伦列二世 Merenre Ⅱ
44. 7)涅提克尔泰(尼托克利斯)Netikerty(Nitocris)2181~2180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0~2052)
第七王朝(空位期):公元前2180~2175
苐八王朝:公元前2174~2155
十三王13Kings2174~2165
45. 1)伊伯 Ib 2164~2163
46. 2)涅菲尔考尔 Neferkaure 2162~2159
47. 3)涅菲尔考霍尔 Neferkauhor 2158~2157
48. 4)涅菲里尔凯尔 Neferirkare 2156~2155
第九王朝(都于荷拉克列欧坡里斯):公无前2154~约2100年
十三王,包括麦里伯勒·赫泰一世和涅伯考勒•赫泰二世(Meribre khety Ⅰ and Nebkaure khety Ⅱ)
第十王朝(都于荷拉克列欧坡里斯)约公元前2100~2052
五王,包括涅菲尔凯尔,瓦赫长勒•赫泰泰三世和麦莱凯尔(Neferkare,Wahkarekhety Ⅲ and Merykare)
第十一王朝(都于底比斯):公元前2134~1999
49. 1)特普阿·门图霍特普一世 Tepya Mentuhotep Ⅰ 2134~2119
50. 2)色赫尔塔威·因特弗一世 Sehertawi Intef Ⅰ
51. 3)瓦罕克·因特弗二世 Wahankh Intef Ⅱ 2118~2070
解析:
英语“汗”为khan,“瓦汗”为Wakhan。
52. 4)涅赫特涅布特普涅菲尔·因特弗三世 Nekhtnebtepnefer Intef Ⅲ 2069~2062
53. 5)门图霍特普二世(勒恩希波塔威)(重新统一埃及,建立中王国)
Mentuhotep Ⅱ(Sankhibtawi)2061~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2~1786)
54. 6)门图霍特普二世(即涅布赫坡特尔)Mentuhotep Ⅱ(as Nebheptre)~2011
55. 7)门图霍特普三世(萨恩克赫卡尔)Mentuhotep Ⅲ(Sankhkare) 2010~1999
(空位期:门图霍特普四世,或涅布塔威尔)(Interregnum:Mentuhotep Ⅳ or Nebtawire) 1998~1992
第十二王朝:公无前1991~1786
56. 1)阿门涅姆赫特一世 AmenemhetⅠ 1991~1962
57. 2)色努色尔特(色索斯特里斯)一世(10)Senusert(Sesostris)Ⅰ(10)1971~1928
58. 3)阿门涅姆赫特二世(2)Amenemhe Ⅱ(2) 1929~1895
59. 4)色努色尔特二世(3)Senusert Ⅱ(3)1897~1879
60. 5)色努色尔特三世SenusertⅢ 1878~1843
61. 6)阿门涅姆赫特三世 AmenemhetⅢ 1842~1797
62. 7)阿门涅姆赫特四世 Amenamhet Ⅳ 1798~1790
注释:本处的时间是原文如此。
63. 8)色别克涅弗鲁 Sebeknefru 1789~1786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5~1544)
第十三王朝(都于孟斐斯):公元前1785~1650?
第十四王朝(都于佐伊斯):公元前1715?~1650?
第十五王朝(喜克索斯人王朝,都于阿瓦里斯):公元前1652~1544
三王 3Kings 1652~1614
64. 1)希安 Khian 1614~1594
65. 2)奥色尔勒·阿波比 Auserre Apopi 1594~1553
66. 3)阿色赫勒·阿姆弟 Asehre Khamudi 1553~1544
第十六王朝(埃及中部的希克索斯人属国):约公无前1650~约1550
第十七王朝(都于底比斯):约公元前1600~1554
67. 1)色涅克赫呑尔·塔奥 Senekhtenre Tao
68. 2)色克涅恩尔·塔奥 Sekenenre Tao
69. 3)瓦玆克赫坡尔·卡摩斯Wadjkheperre kamose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4~1075)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4~1304
70. 1)阿摩斯 Ahmose1554~1529
71. 2)阿蒙霍特普一世 Amenhotep Ⅰ 1529~1509
解析:
拉丁语、希腊语:Amenophis(阿梅诺菲斯)
72. 3)图特摩斯一世 Thutmose Ⅰ 1509~1497
73. 4)图特摩斯二世 Thutmose Ⅱ 1497~1490
74. 5)哈特舍普苏特 Hatshepsut 1489~1469
75. 6)图特摩斯三世(20)Thutmose Ⅲ(20) 1490~1436
76. 7)阿蒙霍特普二世(2) Amenhotep Ⅱ(2) 1438~1412
77. 8)图特摩斯四世 ThumoseⅣ 1412~1403
78. 9)阿蒙震特普三世AmenhotepⅢ 1403~1366
79. 10)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呑)Amenhotep IV(Akhenaton)(Ikhnaton)1366~1349
80. 11)色蒙克赫卡尔(3)Semenkhkare (3) 1351~1348
81. 12)图坦卡蒙 Tutankhamen 1348~1339
82. 13)阿埃 Ay 1339~1335
83. 14)霍连姆赫布 Horemheb 1335~1304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04~1192
84. 1)拉美西斯一世 Ramses (Rameses)Ⅰ 1304~1303
85. 2)色提(色泰)一世 Seti(Sety)Ⅰ 1303~1290
86. 3)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 1290~1223
87. 4)麦尔涅普塔赫(麦伦普塔赫)Merneptah(Merenptah) 1223~1211
88. 5)阿美麦西斯 Amenmesses 1211~1206
89. 6)色提(色泰)二世 Seti(Sety)Ⅱ 1206~1201
90. 7)麦尔涅普塔赫·拉美西斯·塞普塔赫MerneptahRamses Siptah
91. 8)塔乌色尔特 Tausert1201~1194
(空位期:伊尔苏)(Interregnum:Irsu) 1194~1192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192~1075
92. 1)色特纳克赫特 Setnakht 1192~1190
93. 2)拉美西斯三世 RamsesⅢ 1190~1158
94. 3)拉美西斯四世 RamsesⅣ 1158~1152
95. 4)拉美西斯五世 RamsesⅤ 1152~1148
96. 5)拉美西斯六世 RamsesⅥ 1148~1138
97. 6)拉美西斯七世 RamsesⅦ 1138~1137
98. 7)拉美西斯八世 RamsesⅧ 1137~1130
99. 8)拉美西斯九世 Ramses Ⅸ 1130~1111
100. 9)拉美西斯十世 Ramses Ⅹ 1111~1102
101. 10)拉美西斯十一世 Ramses Ⅺ 1102~1075
后王朝时期(公元前1075~664)
第二十一王朝(都于坦尼斯,但实际的国王,是底比斯阿蒙的最高祭司):公元前1075~940
102. 1)斯门德斯 Smendes 1075~1048
103. 2)涅菲尔克赫勒斯 Neferkheres 1048~1044
104. 3)普苏·色恩涅斯一世 PsusennesⅠ 1044~994
105. 4)阿门涅墨坡 Amenemope 994~985
106. 5)奥索克霍尔 Osokhor 985~979
107. 6)西阿墨恩 Siamon 979~959
108. 7)普苏色恩涅斯二世 PsusennesⅡ959~940
第二十二王朝(利比亚王朝,都于坦尼斯):公元前940~730
109. 1)塞斯霍恩克一世 SheshonkⅠ(Sheshonq)940~919
110. 2)奥索尔科恩一世 OsorkonⅠ 919~883
111. 3)塔克劳特一世 TakelotⅠ 883~860
112. 4)奥索科恩二世 OsorkonⅡ 860~833
113. 5)塞斯霍恩克二世 SheshonkⅡ 837
114. 6)塔克劳特二世(5)Takelot Ⅱ(5) 837~823
115. 7)塞斯霍恩克三世 Sheshonk Ⅲ 823~772
116. 8)帕米 Pami 772~767
117. 9)塞斯霍恩克四世 SheshonkⅣ 767~730
第二十三王朝:约公元前761~715
118. 1)皮狄巴斯特Pedibast约761~约738
119. 2)塞斯霍恩克五世 SheshonkV
120. 3)奥索尔科恩三世 OsorkonⅢ
121. 4)塔克劳特三世 TakelotⅢ
122. 5)阿门路德 Amenrud
123. 6)奥索尔科恩四世 OsorkonⅣ约738~715
第二十四王朝(都于塞伊斯):公元前725~710
124. 1)特弗纳克赫特 Tefnakht 725~715
125. 2)波克霍利斯 Bocchoris 715~710
解析:秦朝,历二世而亡,也是15年亡国。
第二十五王朝 (埃塞俄比亚人王朝):公元前736~657
126. 1)皮安克希 Piankhi 736~?710
127. 2)沙巴卡(?) Shabaka(?) 710~696
128. 3)沙巴塔卡(3)Shabataka(3) 698~685
129. 4)塔哈尔卡(6)Taharka(6) 690~664
130. 5)塔努塔莫恩(Tanutamon)664~657
塞特王朝时期(Saite Dynasty)(公元前664~525)
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525
131. 1)普萨姆提克一世(Psamtik Ⅰ)664~610
132. 2)尼科(Necho)610~595
133. 3)普萨姆提克二世(Psamtik Ⅱ) 595~589
134. 4)阿普列斯(Apries) 589~570
135. 5)阿玛西斯(Amasis) 570~526
136. 6)普萨姆提克三世(Psamtik Ⅲ)526~525
解析:
到此处,命名已经接近正常,至少没有出现和Khan(可汗)雷同的嫌疑。
第一波斯王朝时期(公元前525~404)
第二十七王朝:公元前525~404
解析:从本处起,已经和伪希腊史衔接。
137. 1)冈比色斯(Cambyses) 525~522
138. 2)大流士一世(DariusⅠ) 522~486
139. 3)薛西斯一世(Xerxes Ⅰ) 486~465
140. 4)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Ⅰ)465~424
141. 5)大流士二世(Darius Ⅱ) 424~404
解析:第二十七王朝时间和《牛顿年表》同。
最后的埃及王国(公元前404~341)
第二十八王朝:公无前404~398年
142. 1)阿麦尔泰欧斯(阿门涅尔泰斯) Amyrtaios(Amenertais) 404~398
第二十九王朝:公元前398~378
143. 1)涅普赫里特斯一世(NepheritesⅠ) 398~393
144. 2)莫乌提斯(Mouthis) 393~391
145. 3)普萨姆莫乌提斯(普萨姆特) Psammouthis(psamut) 391~390
146. 4)哈考里斯(Hakoris) 390~378
147. 5)涅普赫里特斯二世(NepheritesⅡ)378
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78~341
148. 1)涅克塔涅波一世(Nectanebo Ⅰ) 378~360
149. 2)提奥斯(捷德赫尔) Teos(Djedher) 361~359
150. 3)涅克塔涅波二世(Nectanebo Ⅱ) 359~341
第二波斯王朝时期(公元前341~332)
第三十一王朝:公无前341~332
151. 1)阿尔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Ⅲ) 341~338
152. 2)阿尔希斯(Arses)338~336
153. 3)大流士三世(Darius Ⅲ) 336~332
希腊时期(公无前332~30)
154. 1)亚历山大三世,大帝(AlexanderⅢ,the great) 332~323
155. 2)阿尔希达优斯(Arrhidaeus) 323~316
156. 3)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 Ⅳ) 316~304
157.托勒密·拉古斯(PtolemyLagus)
解析:
Ptolemy,也译为托勒枚,Ptolemy有时候会写为Ptolemaeus,这样,读音就大概变成托勒密尔斯,这就是为什么托勒密有时候又会译为托勒密的原因。《天文学大成》的托勒密的名字则是Ptolemei,若译成托勒密,实际是错误的。但是,若把Ptolemei偷偷换成Ptolemaeus,译成托勒密就没错了。
任总督:323~305
158. 1)为国王托勒密一世·索特(Ptolemy Ⅰ Soter) 305~283
159. 2)托勒密二世·菲勒代尔弗斯(Ptolemy Ⅱ philadelphus) 284~246
160. 3)托勒密三世·尤厄吉蒂斯(Ptolemy Ⅲ Euergetes)246~222
161. 4)托勒密四世·菲洛帕特(Ptolemy Ⅳ philopator)222~205
162. 5)托勒密五世·伊皮弟尼茲(Ptolemy V Epiphanes) 205~180
163. 6)托勒密六世·菲洛梅特(Ptolemy Ⅵ philometor) 180~145
164. 7)托勒密七世·尼奥斯·菲洛帕特(Ptolemy Ⅶ Neos philopator) 145
165. 8)托勒密八世·尤厄吉蒂斯第二(Ptolemy Ⅷ Euergetes Ⅱ) 145~116
166. 9)托勒密九世·索特第二(Ptolemy Ⅸ Soter Ⅱ) 116~107
167. 10)托勒密十世·亚历山大第一(Ptolemy X Alexander Ⅰ) 107~88
168. 11)托勒密九世·索特第二(Ptolemy IX Soter Ⅱ) 88~80
169. 12)托勒密十一世·亚历山大第(二Ptolemy ⅪAlexander Ⅱ) 80
170. 13)托勒密十二世·奥利蒂茲(Ptolemy Ⅻ Auletes) 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