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8、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冀中抗战•平南游击区艰难的相持阶段

2023-02-11 00:15 作者:162318-bai  | 我要投稿

百团大战结束后,以大兴为中心的平南游击根据地初见规模,就在当年秋季,日伪军发动了疯狂的反扑和报复,妄图摧毁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游击根据地,“扫荡”大清河北地区。区长来步云被捕,区助理员吴国祯也不幸被杀害,我军被迫缩小活动范围,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永定河地区,经固安,撤往白洋淀,依靠芦苇荡、荷花丛与敌人打游击战,仅留下少数同志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坚持隐蔽斗争,冀中抗日根据地陷入了最危机的时刻。 1940年11月,被日军占领的大兴县白雪皑皑。过了下午,瘦小的村庄已经一片寂寞,厚厚的积雪如同臃肿的棉絮,把村庄包裹得几近窒息。 在这寂寞寒冷的冬天,太阳也很知趣,不到五点,光秃秃的树梢上只挑了几根余晖的细丝。庄户人家早早地关了门,准备睡觉了。

也像别的人家一样,刘各庄村的李广林家也已经关了门,拉上了厚厚的窗帘,然而,屋子里的几个人却异常的兴奋。 吃过晚饭,李广林就让老婆带着孩子到相房休息,自己则和几个村里人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东扯西扯地闲聊。然而,大家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眼睛里因兴奋而闪着明亮的光。 二更过后,刘各庄村更加寂静,连一声狗叫都没有。李广林磕磕烟袋锅里的烟灰,低声地对坐在炕沿上的一个穿着灰布褂子的中年人说:"史书记,咱们开始吧。”史珍书记静了静,满眼深情地望了望周围坐着的四个汉子,又把目光定到李广林的脸上,郑重地说:"老李,开始吧。" 李广林像一名听到了命令的战士,迅速地从炕上跳下来,拉开屋子里边靠墙的八仙桌,从桌子底下的一个罐子里拿出一个带着补丁的包裹,又从包裹拿出一个小白布袋子。大家都聚拢过来,把头聚到一起。李广林粗糙的大手颤颤地伸进袋子,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红布。随着红布的展开,大家的头也都抬起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红布上画着的镰刀斧头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庄严、郑重的神色。 李广林把党旗挂到土坯墙上,回过头来,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史书记。 史书记拉过四个人的手,五双大手紧紧地握到一起。他低声地说:“同志们,我宣布,今天,大兴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咱们刘各庄村成立了。我们都是第一小组的党员。” “史书记,谢谢你,我们终于有组织了。"几个人哽咽着,不断重复地说着同样的话。 1940年春天,日伪在“扫荡”大清河河北的同时,对大、宛、永、安、固、涿、良几个县的交界地带增设据点,疯狂地抓壮丁补充力量,大肆砍伐道路两旁的树木,毁坏田里的庄稼。以大兴、良乡、通县为例,在大兴的黄村、北臧村、庞各庄、榆垡、礼贤、安定、青云店、长子营、采育、瀛海、亦庄、西红门;良乡的窦店、琉璃河、长阳、阎村、青龙湖;通县的永顺、梨园、张家湾、西集、漷县、于家务、永乐店、马驹桥、台湖都建立了据点。 日伪的横征暴敛、对农田的疯狂破坏,激起了老百姓的强烈不满,很多有血性的庄稼人拿起土枪对敌人进行反抗。但因为没有组织,没有领导,他们的反抗如同大石下的一只蚂蚁,丝毫起不到一点作用,甚至一些人还搭上了性命。 李广林也曾组织村里的庄稼汉商议如何保护道边的树木,如何应付敌人的抓丁,但他们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稳妥的办法。 就在这时,为了加强新开辟地区党组织的建设,被派到宛平开展工作的县委书记兼县基于大队政委史珍也正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子里积极寻找斗争骨干和表现好的村干部。之前,史书记曾经接触过李广林,觉得他是条有血性有骨气的汉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派刘孟几同志秘密深入到刘各庄村,找到李广林,和他仔细地分析了斗争形势,让他知道日伪反动派虽然表面看着嚣张,但在英勇的八路军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只不过是兔子的尾巴,不会长久。 有了刘孟几同志的鼓励,李广林誓和日伪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更强烈了。随后,他又找来另外三个曾跟他一起保护过道旁树木的村里人。大家见到刘孟几都跟见了亲人一样,纷纷表示,只要有党组织的召唤,要消灭日伪反动敌人,大家一定拧成一股绳,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很快,在刘孟几的介绍下,李广林等四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对敌斗争的热情更高涨了。 1940年秋天,日伪敌人对刘各庄村进行“扫荡”,强行搜缴百姓的粮食。李广林等四名党员分头到百姓家中,动员大家把粮食藏好,不能让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畜生抢走一粒粮食。同时,他们还发动村里的庄稼汉,组织起护秋队,粮食收仓后,又动员乡亲们把粮食拿出来,支援八路军抗战,保家卫国,早点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在李广林等四名党员的带动下,刘各庄村的对敌斗争做得非常起劲儿,在宛平地区的抗日斗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发动更多的群众力量,使敌占区这些零星发展起来的党员能够团结起来,让这些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史珍书记决定在刘各庄村成立大兴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煤油灯闪着橘黄色的光,照到每个人的脸上,大家的脸上都是红彤彤的。

“请大家举起右手,我们对党宣誓。”史书记举起右手,四个人也紧跟着举起握紧拳头的右手。

“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这低沉的声音,在寒冷的冬夜,如嘹亮的号角,穿透黑暗,在白雪茫茫的北方平原上久久地回荡着…………(上文摘自百度,做了改动) 这只是大兴人民反抗日伪斗争的一个小例子,冀中五分区组建北上支队,挺进永定河两岸活动。 地方游击队与北上支队配合,打击出动之敌,经过斗争,日军的阴谋未能得逞。1941年3月开始,日伪为巩固扩大“治安区”,在华北制造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在大、宛、永、安、固的交界地带,日军逼迫群众挖“惠民壕”,并增设了林家场、大压堤等多处据点,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链,实行点、碉、路、沟、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 8月上旬。东进总队第三支队由程万朝率队,乘暴风雨之夜,攻克压堤据点,俘获人枪各80余条,伪县警备队中队长被击毙。秋,敌人开始反扑,宛平抗日政府一、二区成为敌占区。9月,抗日干部转移到永定河以南,未转移人员分散隐蔽在堡垒户家中,继续坚持地区斗争。为了清除抗日武装力量,日寇制定了三年的“强化治安”计划,自1941年3月-1942年9月,日寇在华北地区推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大兴也是日伪统治的重点区域,多次对乡村地区进行“清乡”、扫荡,强化保甲制,对抗日活动的镇压尤为残酷。 为了支援平南地区的游击战,平西、冀东两根据地分别派出小组,秘密进入平南,支援当地的部队,除此之外,南部白洋淀的冀中抗日根据地也派人前来增援。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联络平南,与平西、平北、冀东三块根据地对北平形成合围之势,我军分别从东西两侧尝试开辟交通线,运输物资与人员。 此时,平西、冀东两块根据地受到敌人的连续扫荡,情况很危急,抗日武壮队伍撤入山区,日寇封山,沿途截击,八路军吃穿供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物资供应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在此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冀东抗日联军仍坚持同日伪军进行艰苦的斗争,同时,挤出人员力量,继续开辟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络。 此时通州城已建立了八路军的地下联络站,地下党员赵祥甫,回族,是著名的中医大夫。在抗日初期受八路军委派,举家迁入南街回民胡同西口路北的一个独门独院,在家设中医药房并坐诊,院门口上方写有「良医良相」的扁额。赵大夫在给老百姓看病的同时,主要是为冀东抗日联军搜集情报和山区的八路军筹备军需物资,如:医药、食油、布匹、食盐、笔墨、纸张等急需物品。 南大街的牛市口儿,现在的小楼饭店地段,商业繁华,路东至闸桥口,商铺依次有:永德恒杂货店、万通酱莱园、春和银号、济生堂药店、同升和鞋店、春生茂商店、张记钟表店等。 在店铺林立的南街口,春生茂商店不显山不露水,是三间普通的门脸儿店铺,门前左右两旁靠墙处斜置着两块高高的穿衣镜,能照到大街的过往行人,靠左手临街的是大玻璃柜,摆放着售买的商品,靠右手为商店的门入口,店老板姓张,待人和蔼可亲。他经营春生茂商店是八路军在通县建立的地下联络站。负责与冀东抗日队伍的联络工作。 每当赵祥甫大夫为山区八路军筹备好物资后,便由张老板组织南街回族车把士马振芳、戴宝昆,向冀东山区运送军需用品。 在春生荗商店地下联络站,赵祥甫大夫以买商品为由和前来的八路军联络员制定接货事宜。 南街回族马振芳兄弟共六人,振芳行四,两个弟弟振彪、振魁,哥儿仨年幼丧母,皆在戴氏姥姥家长大。马振芳、戴宝昆是亲表兄弟,二人在日伪时期以赶大车维持全家的生活,每年的秋后到山里拉山货,主要是水果之类,起初给八路军运输物资,也只是挣钱养家,到后来为八路军送货日久天长,经常接触八路军,时间长了,马振芳接受了共产党的进步思想,他在赵祥甫、张老板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马振芳,戴宝昆从赶大车搞运输,慢慢儿的演变成了赶车的货郎,以卖些山货和水果等做掩护,实则为山里的八路军购买军需物资。 在日冠伪军的严密封锁下,要从敌人的眼皮底下往山区里给八路军运输物资谈何容易,但是他们想尽了办法,将需要带的物资隐藏起来,比如将整匹的布藏在没有内胎的车轱辘里,将新棉花蘸足了被溶解的盐,待晾干后做成棉大衣,将笔墨纸张藏在车的底部或藏在草料的笸箩里。送一趟得十天半个月的风餐露宿甚是艰苦。 在敌伪时期,戴宝昆曾被伪军怀疑私通八路军,将他抓去宙讯拷打,他经住了考验,未露破绽,后被赵祥甫花钱托人取保,伪军将他释放了,提及此事张老板说:伪军就是为了要钱。原来是虚惊一场! 这些地下党员随时都有暴露的可能,生命的危险,但他们毫不畏惧,没有他们刀尖上的舞蹈,就没有冀东、冀中等根据地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胜利。 平西与平南的联络,也是类似的情况,我军开辟了几条交通线:1、妙峰山—北安河—温泉—四季青—紫竹院—经西直门至北平;2、妙峰山—军庄—三家店—古城—衙门口—宛平—丰台,经南苑到达黄村,最后到达平南游击根据地;3、十渡—张坊—韩村河—琉璃河—窦店—长阳,渡过永定河,到达大兴境内的平南根据地。 就这样,冀中根据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进入1943年,迎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 1943年6月开始,冀中第十分区、第十地委,在“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指导下,利用青纱帐有利条件,以武装斗争为主,以恢复和开辟地区为中心对敌开展夏季攻势。 1943年10月,成立中共大宛安永固涿良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简称“七字工委”和“七字办事处”),成为平南地区抗日斗争的一个新转折点。 在工委领导下,确定在原有活动基础的永定河沿岸组建第一、二两个联区。一联区包括固安县查马坊区和安次县白家务、旧州一带;二联区包括固安县押堤区和宛平、大兴南部的部分村庄。 1944年3月,中共大宛安永固涿良工作委员会改成中共平南工作委员会(简称“平南工委”)。 5月,平南抗日根据地开始重点向青云店发展,建立了五联区,组建区小队,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夏初,日军发现平南一带的当地伪自卫团不但不打八路军,还为八路军办事,就命令伪县政府将各自卫团枪支造册登记,限期上缴。为了不让武器落到敌人手中,平南工委和办事处决定配合四十三区队,与敌展开收枪与反收枪斗争。 8月25日夜11时许,四十三区队三大队奔袭长辛店伪警察署,俘值班伪警,缴获500余支长短枪,装上胶轮大车拉回。这次共收枪千余支,装备了部队,而且使伪自卫团基本瓦解。平南办事处为巩固路南局势、深入开辟路北地区,决定配合四十三区队化装袭击青云店镇。镇中除驻少数日军外,还驻伪军一个中队,并建有岗楼。 8月17日,四十三区队三大队从路南秘密转移到路北,进入青纱帐;次日下午,化装成日伪军,打着“太阳旗”,进入青云店北门。尖兵班首先闯进伪警察分局大门,随即控制了制高点,后续部队按预定计划进入阵地。敌人企图顽抗,四市三区队用猛烈火力压住敌人,20余名伪警察被俘虏,缴长短枪40余支。这次胜利后不久,建立了经平南到冀东区的地下交通线。 1944年10月,平南县成立,平南一带已由敌占区变成了抗日游击区,五个联区都建有区小队,并设有抗联会、农会、妇救会、青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12月中旬,四十三区队大队与平南县大队合编为平南支队,下辖两个大队,计300余人。1945年3月,中共冀中十地委、十专署决定撤销平南县,将平南县划分为大兴和涿良宛两县;同时将旧州、白家务及万庄一带归回原安次县,查马坊区归回永清县,固安押堤区划归涿良宛县。武装任务仍由平南支队负责。4月,以平南支队一个排为骨干,与部队分区小队组建了大兴县武工队。 平南地区的抗日大反攻,即将到来!

38、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冀中抗战•平南游击区艰难的相持阶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