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冀东抗战•英雄团长与可耻叛徒
包森(1911-1942) ,陕西蒲城县人。八路军冀东军区副司今品兼晋交冀军区第十三团团长,被叶剑英将军范誉为“中国的夏伯阳”。 1939年4月,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震动日本朝野。 天津电影制片厂拍摄《剑吼长城东》记述了包森的英雄事迹。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1911年7月生干陕西省蒲城县。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到泾阳县苗嘉游击队从事扩大红军等工作。后被捕,西安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1937年3月,包森被派往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分配到晋察冀八路军独立一师地方工作队工作。先在涞源、唐县、定县工作,后随军挺进平西开辟平西根据地,以后又担任八路军邓华支队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随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1师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 1938年冀东抗日暴动西撤后,留下少量八路军建立了3个支队,在冀东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其中将包森率领的200多人编为第二支队,由包森领导在遵(化)兴(隆)迁(安)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包森接受这一艰巨任务后,在敌人反复围攻和“扫荡”中,紧密依靠群众,巧妙运用奇袭、强攻和迂回作战等多种游击战术,率领二支队转战在长城内外。半年左右时间,先后攻克迁安,遵化、玉田等20多个敌据点,歼日伪军数百人,缴获枪支数百支,将游击区范围扩大到遵化全境、兴隆东半部、迁安西北部和玉田边界,创造了全冀东之冠的战绩,第二支队也由200多人迅速发展壮大到七八百人,并编为四个总队。冀东军区成立后,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在包森的英雄事迹中,广泛流传着在1939年,他智擒日本裕仁天皇表弟、宪兵司令赤本大佐。那是,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大扫荡时。宪兵队长赤本,狂妄认为,八路军不过如此,竟要劝降包森!恰好,日军俘虏了一位名叫王振西的战士。赤本便让王振西回去劝降包森。 王振西却将计就计,谎称自己是包森的警卫员,把赤本带到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时,对赤本说:“你带这么多部队,包森看见还不跑?再说,你也不能穿这身衣服。”
赤本便和翻译互换了礼帽、大褂,并将部队留在了村外。跟着王振西进村了,结果进去后,就被埋伏在村庄附近的游击人员一举拿下。 包森能够活捉赤本,一是能说明日本军官当时的姿态过于狂妄,容易轻敌。二是能够说明包森带出来的兵,应战能力的确不俗。 赤本被捉的消息,震动了日本朝野,为此专门组织了“赤本营救委员会”,派出日本特务川岛芳子进行营救,又派人送信要求和包森谈判,许以重金、武器装备赎回赤本。
战士们从翻译口中得知,被活捉的是日军唐山特务机关长、宪兵大佐赤本,还是日本天皇的“表弟”。日本组织了一个赤本营救委员会,放出狂言说:“只要你们放出赤本,什么条件都行。”包森说:“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们滚出中国去,赶快投降!”
四天后,马兰田等人在禅林寺见到了包森支队长,一见面,他握住王振西的手说:“你们活捉赤本干得好,很出色,为抗战立了一大功!”贾振远汇报了经过,检讨说:“可惜赤本叫我们处死了,没有能把活的带来。”包森说:“你们给人民除了一大害,处死也有功嘛!”这时炊事员叫我吃饭,包森风趣地说:“你们立了功应该吃肉,可这是和尚庙,只能吃素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红字来源于史图馆专栏,在此引用,原作者:浩瀚星之海)
1940年2月,包森率部到达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把随身使用的这架望远镜赠给了包森。他没有想到这架望远镜在包森指挥作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冀东抗战中,包森数次经历生死考验,但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 1940年4月,在日军对盘山的一次“扫荡”中,包森正在指挥战斗,突然,一颗子弹从他的左侧下颚打入、从右太阳穴下方钻出,当场不省人事。经过精心治疗,他奇迹般痊愈了。至今,盘山上还有一处山洞叫“包森洞”,相传是包森当年养伤的地方。 7月下旬,日本骑兵窜入盘山,声言要踏平盘山,这是日军精锐武岛骑兵中队。这个骑兵中队是由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牌军国主义分子组成,武器装备精良。包森采取待敌分散后再一口口吃掉的游击战术。他组织四个连队设伏于白草洼附近山头,居高临下,准备伏击敌人。
白草洼地形险要,两山夹一沟,沟底乱石横生,骑兵无法发挥优势,敌人一旦进入,很难跑掉。看着敌军进了“口袋”,包森并没有急于进攻,因为当时部队里仅有12条步枪、一挺机枪和35颗手榴弹,每条步枪里只有五发子弹,必须做好十足的打算。 待敌军闯进白草洼时,他一声令下,八路军机枪,步枪、手榴弹向敌群猛烈开火,打得敌人鸡飞狗跳,包森还让战士在上边只用石头往沟里砸,引诱敌人还击。充分消耗了敌人的弹药后,包森也等来了援军,一举歼灭了这支骑兵中队。打扫战场时战士们突然发现,一个日本兵已经逃到里南山梁上,战士举枪要打,包森把枪按下了,说:“不要打了,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回国报丧去,也让他知道我们盘山的英雄儿女不是好惹的。”此役开创了冀东抗日战场基本歼灭整连日军的先河。
(1991年的夏天,天津市盘山烈士陵园来了一位日本老人,当时正在陵园工作的赵文德接待了他,这位老人就是当年白草洼战役中被包森放走的那个日本兵——冢越正男。他给包森敬献了花圈,并题写了一副挽联,上联写的是“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下联写的是“不死之人,拜谒包森。”)
同年秋,冀东军分区13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经一年浴血奋战,盘山地区建立了十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发展到200多万。 1941年秋,冀东军分区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包森多谋善断、英勇果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个胜利不仅在冀东是空前的,在国内战场上也是少见的。晋察冀军区接到战报,大喜之下惟恐失实,令重查再报。然而经核实再报,战果与原电无误,方确信无疑。 日军二十七师团长官铃木启久少将对此战果也感到奇怪:“不知怎么,八路军忽然有这样大的力量,把治安军打得溃不成军!”果河沿大捷严重挫败了日寇“以华治华”的政策。当时在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而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口角,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
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十三团一营在遵化野瓠山北沙坡峪与日寇田中大队及伪满队遭遇。包森组织部队沉着应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毙敌三十多名。日伪军集中兵力配合数门大炮,不顾一切围攻包森部。包森在密集的炮火中爬上野瓠山,指挥部队进行反击。当他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不幸被日军狙击手射中胸部…… “子弹从左胸打进去,一下子胸口满是鲜血。”警卫员高大章回忆道。包森断断续续地说:“注意隐蔽。我……不行了,快去找苏营长,让他……指挥……”当高大章背着他转移到战场东侧的小山下时,这位威震敌胆的抗日民族英雄,已经停止了呼吸,壮烈殉国,年仅31岁。战士们越战越勇, 1942年3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为包森撰写社论,称赞道:“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当时的日伪报刊上也以《包森司令长官战死》为题,郑重报道了他牺牲的消息,言语中罕见地去掉了污蔑之词,反映了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在敌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为纪念包森,学习他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袖,原曹家堡乡野瓠山村青年、民兵在包森烈士牺牲地树起一座纪念碑。碑为正方形,正面镌刻着“包森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
1945年抗战胜利后,蓟县一度改名为包森县。今天,河北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唐山的冀东烈士陵园、天津盘山烈士陵园、北京平西烈士陵园等地,先后建立了包森烈士纪念碑。2009年,包森故居被命名为陕西省蒲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当地青少年学习和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每逢清明,都会有大批群众和党员干部前来瞻仰学习。 包森牺牲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说:“他的赫赫战功和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记忆中!”原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评价包森:“作战最勇敢,执行任务最坚决,立的战功最大,创造了以少胜多、成营成团消灭敌人的奇迹,充分表现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包森在冀东,是打天下的。" 单德贵的功与过 单德贵,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虎据山乡三芫村,家庭贫穷,12岁时父亲去世。1927年,他不幸被湖南军阀何键部队抓去当兵。1930年6月,他所在部队与红军彭德怀部作战时被俘,参加红军,加入红八军团。战斗中,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1931年被提升为特务连排长,入了党,1933年被提升为特务连连长。1935年,他跟随贺龙部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单德贵被编入八路军115师685团,并于1937年9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战斗经验丰富的指挥员。1938年,单德贵随宋时轮,邓华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三十四大队(团级)一连连长,东进途中在攻打昌平县城时,身先士卒,率队最先攻上城墙,在火线上被提升为三十四大队二营营长。 1938年10月,冀东大暴动失败后,东进八路军第四纵队主力西撤后,单德贵奉命留在冀东坚持斗争,担仟第三支队(团级)司令。不久,第二支队并入冀东八路军第十三团,单德贵改任十三团副团长,团长就是赫赫有名的包森将军。 尹家府大捷 1940年后,因为抗日形势需要,十三团团部和一个连驻守在今天的北京市顺义区尹家府,其他连队驻守在各村,其侦察班就在庞山脚下的赵家峪。 那年,单德贵与团长包森、经过考虑要在9月28日打一次“伏击战”。 原因就在于尹家府距张镇、杨镇、北务、马坊等日军大据点比较远,日军被游击战打怕了,不敢出据点,依靠伪军、汉奸了解各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我方打伏击。副团长单德贵便写了一个假情报要村民向张镇的据点递送情报。 伪军接到情报后,立刻向上汇报,据点的日军电话请示日军指挥官。日军指挥官一听立刻调遣平谷丫髻山、峪口的两队治安军赶往张镇集中周边据点的力量围攻尹家府的八路军。 28日上午,敌人调动完毕后,日伪军五百人左右,分乘九辆汽车扑向尹家府。到了村口后开始迫击炮进攻、枪炮声顿时大作。八路军立刻回击,双方战斗在一处,我军虽然只有一挺机枪但日军连续三次冲锋都不能进入村中。 由此,日军认为肯定有很多八路,是一场硬仗。为此向平谷、通县、怀柔以及三河等县的日伪军下达命令,调部队增援。然而,所过之处埋伏战此起彼伏,等第二天来到尹家府后却发现乃是空城一座,原来,28日晚九点,我军就撤出了战斗。日伪军气急败坏,无可奈何,转头撤走了。 这次战斗共缴获机枪4挺、小炮6门、长短枪支90支、子弹4000多发。日军死亡11人、伪军近百人,八路军战士伤亡6人。 尹家府大捷,对于许多看惯了战争片的人来说,觉得不算什么大胜仗。然而,对于在日军占领地区的百姓来说,一次较大的胜利就会让人们久久沉闷的心情带来喜悦和希望。 在尹家府大捷前后,十三团在包森、单德贵领导下在顺义地区经常采用这种“伏击战”的形式痛打日军。包森团长牺牲在1942年牺牲后,单德贵副团长因为资格老、战功高,再加上各种他自己认为的不公平,特别是没有担任团长一职心中不满。为此单德贵开始自甘堕落。 从抗日英雄堕落为汉奸 1944年,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兵源枯竭,陷入战争泥塘,抗战胜利的曙光初现。1944年5月初,单德贵突然投靠了驻扎在三河县的日伪军,一时成了冀东部队和冀东百姓中的爆炸性新闻。 一个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八路军优秀指挥员,为什么会投降自己的敌人?大家百思不得起解,单德贵是携带老婆,女儿和两名随身警卫投靠驻扎在三河县的敌人,日伪军喜出望外,在报刊杂志上大肆宣传,大造舆论,并附上了单德贵亲笔签字的投降书和大幅的酒宴贵宾照片,只伪军给单德贵加官进爵,把他封为“京北剿匪少将支队长”,1945年5月又任命他担任平谷县伪县长。 最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是原三支队和十三团的一些老部下,干部和战士,依然心存幻想,根本不相信单德贵真的投敌了,单德贵创立的冀东西部根据地的老百姓,也根本不相信。我军损失了一员战将,更挫伤了同志们抗战的信心。原单德贵的一些老部下,也经不住打击和排挤,部分人员陆续追随单德贵到三河,投入到单的麾下,给抗战力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个抗战功臣,为什么会叛变投敌,原因如下:一、主要是他居功自傲,把做出的成绩当做骄傲的资本; 二是他只读过两年小学,平时不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没有加强党性修养; 三是是敌我界线不清,被坏人拉拢,常常在政府处决坏人时,出来替坏人说话,没有站稳立场; 四是他有严重的地位观念,当他从三支队司令品到副团长的位置又调降到专署武装科长时,对党心存不满,虽经组织教育和批评仍是固执己见,与党持敌对态度,最后走向叛变投敌当了汉奸。 说简单一些,就是他丧失了理想信念,居功自傲,个人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和他人的批评教育。当然,当时冀东党组织和军区主要领导人的一些"极左"和过激作法也是促使他投敌的一个原因。 罪有应得的下场 抗战胜利后,单德贵带着平谷伪政府官员和数百人的队伍逃到北平。1945年10月底被北平国民党政府抓捕。1946年4月23日,以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冀东群众听说后,数万人站出来为单德贵求情,经过老百姓的请愿,减刑至6年时间,单德贵心里面感到愧疚不已,在1949年选择了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背叛祖国和人民,堕落为汉奸,令人扼腕痛心,最终咎由自取,自杀身亡,令人大快人心,同时也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