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NPC世界(4)
故事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變化。
人的變化,事的變化,時的變化,地的變化,物的變化。我們期望在娛樂作品裡看到有趣的變化,在寫實作品來看到可堪深省的變化,在魔幻作品裡看到能拓寬我們視野和想像力的變化。
現在讓我們把立場代入到作者。你現在要寫一個故事,說一個故事,你首先要思考的是什麼?就是變化:你想要什麼變化,你覺得應該有什麼變化,讀者會想看到什麼變化;然後就是,變化發生以後,故事中的人們,會怎麼看待這變化,而這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換句話說,我們小時候聽媽媽講故事,都會問「然後呢?」一切與故事相關的理論,以及哲學、科學,都是從這句話開始。
童話故事的套路,通常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經過主角的努力與堅持,不好的變化被排除、被克服,好的變化留下來。當然也有惡搞的像是「有一天,小狗XXX(此處填上人名)走在路上,不小心掉到水溝裡,然後牠就死掉了」,但這除了逗你弟弟妹妹或其他小孩玩以外,大概也就只有一點教人遠離危險的教育意義。前幾年有個動畫叫什麼《快活林朋友》的,就搞了很多像是「錯誤使用煤氣灶結果炸掉全家」、「走路不看路結果跌倒,手裡的棒棒糖插進眼窩」、「看電視靠太近結果被倒下來的電視機砸出腦子」之類的段子,一開始還可以解釋說是「錯誤示範」,後來它大概點子用完了,開始為獵奇而獵奇,角色不管怎麼做都會慘死,觀眾就漸漸失去興趣;後來又有一些變態,做了一些純粹為了凌虐,騙家長和小孩來看的「兒童邪典」動畫,犯了普世的眾怒,被全網取締以後,原先注明著是給成人而非小孩看的《快活林朋友》也被掃到,就沒法再營業了。
為什麼童話故事要這麼寫?因為我們希望經由如此處理「變化」,教小孩明白事理,建立我們想要他有的各種性情與觀念。當然,真實世界的事理沒那麼簡單美好,除了俗世的權謀紛爭、恩怨仇殺,在神秘的領域也有各種不可名狀的恐怖。在近代的兒童教育理論和幼教制度建立以前,民間就流傳著許多用今天的標準來看可謂「邪典」的故事,也不把小孩當小孩,就這麼一股腦地什麼都講。近代的教育家、文學家與出版商把這些「原始」的故事收錄了起來,然後覺得裡面不少故事未免太混亂、太殘酷了,於是按照當代的美學和價值觀去改寫,作成「潔淨版」的繪本,科技進步後又做成錄音帶、動畫片,賣到全世界。如是者一百多年,也就在世人心目中形塑了「什麼才適合給小孩子看」的分別心,以及電影和各種出版物的分級制度。
不合理的、不可名狀的故事被摒棄、被批判、趕到角落。有些作家對此感到不甘、不爽、不平,或者更為本質的,覺得不對:世界明明就不是那麼理智、那麼整齊的。出於反動,也或者只是為了賺錢,他們在面向成人讀者的刊物上,發展出了「恐怖文學」這個類型,其中一派叫做「舊神」的,更以「不可名狀」直指人類最深層的對「未知」的恐懼,令人覺得由理性、秩序所建立的現代文明隨時可能如空中樓閣般地一夕坍塌。如今這一支派非常受到網絡世代的歡迎,積累了許多集體創作,取代了以往那些可以描述、可以理解、因而可以被打敗的恐怖──那已經不夠資格稱為恐怖了,頂多算「驚悚」──成為了娛樂行業嶄新的源頭活水。
比「舊神」稍早的主流是「心理學派」。他們想:現代的童話故事是為了培養好孩子而改版的,那如果我想要的不是「好孩子」呢?於是就有一部漫畫,設想一個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培養理想的接班人,設立了一個實驗機構,編了一系列如〈沒有名字的怪獸〉之類在常人看來極為詭異的童話繪本,教給孩童。漫畫作者安排劇中人道出讀後感:「虛無」──「好像什麼事情都不重要了」。這機構終於養出了一個超級優秀,能完美洞悉人心事理,而自己什麼都不在乎的男孩,唯一的缺陷是那男孩因而不受控制。漫畫賦予了那位男孩以反派魔王的地位,時不時就整出一些驚人的事跡以後又消失,與之相對的是他妹妹以及主角,努力追查而想把人性帶回給他。因為這漫畫的目標讀者仍是現代的青年大眾,所以劇情也只能這麼走,讓那些特製的童話止於獵奇。
講了這麼多,跟我們今天的主題有什麼關聯呢?聰明的你,應該已經想到了:沒錯,對,就是「社會意志」,這個在目前的「NPC化」異變裡,最受矚目的一個關鍵詞。
近現代童話形塑的,可以說是一種成功佔據了主流的「社會意志」;與之作對的「舊神」體系恐怖文學,可以說是一種被邊緣化了的「社會意志」;而「心理學派」另起爐灶的虛無童話,則直接就是為了調教出「轉變者」來行使「社會意志」而炮製的。
當然,目前我們身邊大多數「轉變者」所領受的「社會意志」,並不來自這些童話與反童話,而是來自學校教育,以及父母的「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在各種有關「抗壓性」的指責之中放棄了自我,成為NPC,我們可以說,這是現代的「童話政治經濟學」走到極端的體現。
我們鍵盤戰士成天在網上吐槽、揭發、批判所謂的「抗壓性」,喊出「慣老闆」之類的污名,也是在凝聚一種社會意志。當然,因為我們這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體性,所以我們這個群體很難出現放棄自我的「轉變者」。但即便如此,你在發帖留言的時候,不也都會考慮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話可以受到歡迎,什麼話會被罵說你「屁股坐歪」......之類的嗎?這就是「社會意志」在制約你了。而我們最大的夢想,或者說,知識階層自古以來的追求,就是結成所謂的「輿論」和「思潮」,不動刀槍地影響他人,來改變這個世界。
我們原本以為這個夢想到今天已經破產,不僅有權勢的人已經摸清了其中門道,我們自己也會互相拆台,最後只能在陰陽怪氣的諷刺與抱怨之中榨取一點流量,分泌一點多巴胺。但現在不同了。「NPC化」的出現,標示了〈沒有名字的怪獸〉的做法是可能的,可以真的轉變一些人的。故事,說故事,這門人類最古老的藝能,如今真的再度偉大了。
如何通過故事來引導或防治「轉變」?當世界各國都認識到故事與「社會意志」和「NPC化」的關聯以後,將來的文化產業、人類文明會往哪裡發展?欲知詳情,請掃碼關注公眾號與收費課程,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我是硬核的逆天道長,集認真與吐槽與一身的純潔中年,本期視頻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