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高考,这个锅我不背
服务业上升是大趋势。
高校专业设置是大问题。
娃要有一技傍身。
1
大学校长代表说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了,网上轩然大波。
有人说是高考选科的问题,目前纯理科物化生,只有17%报考。有人说是因为考公文科占优。还有人说是男女性别问题,男生上大学的少了。其实人家校长想说的是专业的冷热极端化倾向太大。
我看来核心是经济问题。
我们看看美国的服务业已经高达80%。这大概也是我们必须走的产业结构路子。
很多人一看到服务业就觉得不靠谱,但是如果你细看美国的服务业结构就明白为啥了。
美国服务业中金融和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教育占了大头,加起来大约30%以上。
这里面最让中国人纳闷的事为啥金融和房地产占了20%多。因为这两个行业是所有现代工业的水源。
看看我们国内,你想干个公司是依靠自己赚的钱来搞的多,还是从银行贷款干的多?当然是后者多。前者太慢了,可能你开公司的钱还没有赚够,你想搞的产品就已经过气了。另外,你看看周围开公司的朋友,想要创业的时候一般从银行怎么拿钱?银行又不傻,先把房子抵押出来啊。没有房子,银行如何敢给你贷款?
当我们翻看美国硅谷那些高科技创业公司历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往往是创始人拿着自己的房地产抵押出钱来搞公司的。这一点中美都差不多。除非是那种本来就是业界科技大神的人创业,他们因为有技术,有名气,投资方才愿意在创业开始就投资。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如果你觉得这种服务业国内没必要,那就只好等国内的创业者慢慢赚钱再开公司来推广技术了。
在这个大潮流下,我实在不知道凭什么理工科学生少了,就说我们的科技创新差了。明明是金融房地产发达了,科技创新的人才能够更加方便的开展研究和推广啊。
2
经济原因之外,我们的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专业有冷热。最冷的可能就是北大古生物系,十几个老师一个独苗学生。不少人就感叹,什么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啊,什么年轻人太浮躁啊。
好,我就问你,你娃有实力上北大,你娃会选这个古生物系么?
你肯定不让啊。因为好不容易上个北大,为啥不学个更好就业的专业?这古生物,基本上只能去博物馆了。可是博物馆太穷了,你娃就算最后真到博物馆入职了,稳定地穷,你愿意吗?
所以那些说孩子耐不住寂寞,浮躁的人,你敢不敢来让你娃选这个古生物?
其实我们多想一下,全国才多少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能够塞得下几个古生物学家?
既然是家长和娃共同的真实需求就不多,那么北大这个生物学系是不是别开最好啊?
每年花着国家那么多经费,就为了培养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就搞出来一堆教师来上课,这个成本太高了。国家和大学又不是慈善机构,这些专业还留着过年么?
再看看那些非常冷的专业都是啥?这些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市场能够消化多少?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需要的,那为啥大家要遗憾?遗憾的应该是那些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吧。
另外,就算是热门专业,这些大学的教材往往是十多年前的版本,能学到个屁啊!
3
最后说一下这个局面下父母应该怎么办。
一定要让娃有一技傍身。这个技就是对某一个行业或者市场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知道能够如何赚到钱。
这个技可以是某种专业知识。例如对我娃来说,我会教给他如何做个老师,如何把某种知识教给别人。
技也可以是某种方法。例如如何组织一顿让人愉快的晚餐。如何根据客人的特点点菜,如何根据不同的事情来组不同的局。
技也可以是某种思想。例如房地产是价值之母,不要随便卖,而应当尽力买入好房子。
总之,要有一技傍身,要给娃一个安身立命的底子。
我开了一个读者群。目前群内有公务员、律师、医生、教师、教授、大厂高管、技术大牛各种精英300多人。群就两个功能:防失联和聊教育,没有其他有的没得功能。
要入群必须群内自我介绍一下,说一说能够带给他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