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 年高三“3+1+2”历史科目题型题量公布(附解题技巧)

大家好呀!今天带来的是最新的2021年高三“3+1+2”选择性考试历史科目题型题量统计。让还不熟悉高考题型的淀粉在备考的同时,也了解题型规则,早有准备。不要忘了收藏转发随时看哦!!高能预警,本文干货满满,你想要的解题技巧全都有!!

选择题解题技巧
必杀技----排除法
01
材料排除
要注意:不管你说得多么对,只要你跟材料不相符,都得要走开!
没错,在这里,请淀粉们高度重视材料内容
很多淀粉有着丰富的课外史学知识
所以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过度推导
“我记得我看的《XXX》这本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呀,怎么可能会是这个选项?”
“以前玩手机的时候看到YYY上面的文章都说了这个东西可能不是真的了,但...还是选错了?”
“我把课本背的那么熟练,不信你看ZZZ处的那一大段话不就是说我选的这个选项吗,这出题的老师难不成没看过课本?”
噢,上面这些情况都是一些基础比较好的淀粉们常犯的错误
在教考分离的今天,这些低级错误着实不应该
屏幕前的你是否会犯这类的错误?
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我们等一下还有别的小技巧可以看
如果就是这一类的淀粉,读完后两眼水汪汪的看着屏幕
放心,请你记住:“材料在先,史料靠边。”
出了啥事,发生了什么,淀粉们都要以材料为准。
材料说什么就是什么,把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选项都送出熊猫屋
再根据文字材料判断性质,比如材料在讲思想,那么正选大概率就是思想
然后再调动所学适当推出正确选项!
02
感情色彩判断
啥叫感情色彩判断?
哎,光看试卷的颜色
一片黑灰穿插其中
怎么看都是一个样
所以,这里说的当然是说材料情感倾向咯
比如最常见也最容易设置错误的“开始”
完成时类的“已经”等等等等
看到诸如此类极富感情色彩的表述
请淀粉们高度重视
作为以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科
表述尽可能理性客观
但是,这一招色彩判断,仅仅是“判断”
它能够帮助淀粉迅速排除错误选项,
但是不代表那些就一定是错误的哦
这里面可能存在误杀,请谨慎使用。
03
材料分层对应
对于任何文字材料
倘若要迅速读懂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那么淀粉们就一定要有层次和结构意识
把材料划分后
在看选项是否能和材料表述是否一致
04
基础知识排除
此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
倘若你熟练掌握高考历史的基础知识
一些明显的设错便可一眼秒排
比如时间和具体史实
这两类是最容易拿分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
只要淀粉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便可快速锁定正确答案
并根据上述方法验证再作出选择
这里放置了一个历史阶段特征供大家参考
以下展示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一.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1.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2.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3.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
1.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了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汉科技发达,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的典型成就。汉代在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体——赋。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1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政治上: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
3.文化上: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是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经验和知识。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
1.政治上: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同时三省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科举制打破了按门第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此后持续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外贸的代表。唐代商业繁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3.文化上:佛、道、儒三家思想均发展,儒家受挑战。科技发达,雕版印刷术和火药技术出现。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和阎立本、吴道子等绘画大师。
五.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1.政治上:政局上由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
2.经济上: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3.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出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成为官方哲学。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文学形式上出现了词和散曲。艺术上有苏轼等书法家,还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六.明清时期(1368~1840)----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丞相制度自明代废除,随之出现了内阁、军机处,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碍,外贸也逐渐萎缩,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文化上: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出现了《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小说,更能适于市民生活需要。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
大题解题思路
大题考虑一定要全面,背景原因要考虑内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交通;影响评价作用加上积极消极跟上面一样。近代经常要用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城市化这些词。具体的一些角度看下面的一些例子叭~
一.中国古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小农经济繁荣,工商业不断发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
对外:对外交往频繁,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科技: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二.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腐化。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出现停滞趋势;传统思想禁锢人的思想。政府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
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三.近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中国人逐渐觉醒。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四.近代坏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
经济: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 End -

淀粉们还想看什么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方便定哥为大家推出更好的干货~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