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0.2.4 关于资本主义国有化和国家资本主义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4、关于资本主义国有化和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一样,是一个极端反人民的、极端反动的体系。但是,绝不应该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非垄断的国家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后者由于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可能是反动的,也可能是进步的。例如在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某些不发达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所有制目前起着进步的作用。[1]
目前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国家所有制基本上包括在反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里。这是不是说,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力量应该起来反对国家所有制,争取国有化企业归还给资本家呢?当然不是,这样做就是后退了一步。主张废除国有制的并不是进步力量,而是垄断资本家。
第二大世界大战期间,在被希特勒匪帮占领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里,垄断资产阶级由于投靠敌人已弄得身败名裂。因此在战后,人民群众要求实行国有化,以便结束垄断组织的统治,根除法西斯制度,惩办战犯,保障和平、独立和真正的民主。劳动人民把国有化看成是摆脱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压迫的一个手段。
资产阶级和支持它的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由于群众的压力不得不实行局部的资本主义国有化,但他们所实行的这种国有化是尽量满足垄断组织的需要,而尽少考虑工人的要求。尽管如此,英国及其他某些国家的工人群众坚决要求进一步实行大工业国有化,
因为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榜样,看到了社会主义国有化工业充分显示出的优越性。
垄断组织就连资本主义国有化的扩大,也坚决加以反对。要知道,任何一种国有化都再一次使劳动者清楚地看到,社会经济用不着资本家也能管理得很好。因此,国有化破坏了私有制的“神圣原则”,有助于破除资产阶级非常关心维护的那些幻想。垄断资本家还清楚地看到,只有企业属于私人所有时,他们才是这些企业的全权主人。国有化以后,尽管总的来说,垄断资本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支配国家机关,然而他们仍然不能保证自己的事情不受到旁人的干扰,因为同他们竞争的其他垄断资本家也想利用国家。此外,国家有时是按照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行动的,这种利益不一定处处都符合某个托拉斯和康采恩的意图和目的。因此垄断资本家总是喜欢私人所有制的形式。他们把国家所有制只看成是巩固他们的私人垄断所有制的工具。
在很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里,共产党支持彻底实行大工业国有化的要求,因为它的锋芒针对着垄断组织的统治,就这个意义来说,它是进步的。当然,只要国家的政治形势还不可能消灭一切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彻底实行大工业国有化的要求,就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纲领性原则。但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共产党也并没有局限于宣传工作,而是极力争取在某些大工业部门立即实行国有化,首先在垄断组织对工人的压迫已达到难以容忍的地步,工人已经决心为立即实行国有化而展开群众性的政治斗争的部门立即实行国有化。同时,共产党人要求国有化必须能够真正限制垄断资本家的专横和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
不仅是实行国有化的要求,目前资产阶级国家劳动人民为了维护本身利益所提出的许多其他改革的要求,都是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方面的措施。这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提高有关。劳动人民并不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但他们主张,国家的干预必须能限制垄断组织的独断专横和肆意掠夺。
工人说得很有道理,既然国家为了企业主的利益能够“冻结”工资,那末为什么不可以争取让国家规定有保证的最低工资,或者让国家在发生劳动纠纷充当调解人时有时也来维护工人的利益呢?为什么不能争取让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限制资本家任意抬高房租和抬高消费品的价格呢?
经验表明,劳动人民在为实现这种要求的斗争中确实能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某些让步,尽管是很小的让步。有些地方在工人的压力下为失业者组织了社会工作。很明显,即使在财政资本的完全统治下,只要广大劳动人民能表现出自己的战斗能力,统治集团对他们极端不满的情绪是不能不害怕的。
美国进步经济学家海·拉默指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劳动群众反对垄断组织的斗争,曾经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控制物价的办法。这一时期,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房租仅仅提高2—4%。大战后,国家控制物价的办法被取消了,于是垄断资本家又开始放手哄抬物价,而且一抬再抬。拉默写道:“······控制物价大大地减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人的负担,而今天连稍微像一点物价控制措施的东西也没有,因此工人的负担大大地加重了。”[2]
这就是说,肩负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整个压迫重担的人民群众,完全有理由继续斗争,使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组织的肆意妄为。但是很明显,任何改革也不能把现在的反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变成进步的体系,更不能变为社会主义。
只有工人阶级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劳动人民夺取政权的斗争,只有当这种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时,才能开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注:
[1] 关于这一点参看本书第十六章。
[2] 海·拉默《军事经济和危机》1955年莫斯科版,第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