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0.2.2 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机能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2、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机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面已经谈到,就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统治与国家的本主义的机能巨大力量的直接结合。同时,国家所占的并不是独立地位,而是从属地位。
国家为了符合垄断组织的利益,企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做某些调整。它扩大国家预算,以便为大公司开辟特殊的、享有特权的、有保障的市场,并把它当作缓冲器,来减轻由于经济危机、由于帝国主义剥削范围的缩小而造成的震荡。
国家还规模空前地被垄断组织用作资本积累的工具。为了把居民的货币资金集中到为垄断资本家筹款的私人大银行和保险公司,国家实际上在充当存款保证人。它设法不让托拉斯和康采恩破产,对劳动人民进行横征暴敛来保证和维护它们的高度利润水平。为垄断组织的帝国主义对外政策撑腰的军国主义大大加强。被垄断组织用来镇压劳动人民的国家的军事警察职能也骇人听闻地加强起来。
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明显特征,就是采取政府定货和拨款收购过剩物资等形式建立大规模的国家市场。这个市场几乎完全为大公司所掌握。这样就大大加强国家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国家利用征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办法把越来越多的国民收入集中在自己手里,并且进行有利于垄断组织的再分配。本世纪初,美国和英国的税收仅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几,而1956—1958年,这些税收大约占国民收入1/4。
向人民征收的巨额税款,首先用作国家的庞大的军火购置费。这些军火是由康采恩根据国家定货生产的。这种定货一般都是长期的(4—5年)。因此,有关的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必害怕自发的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不必害怕生产缩减的威胁。
国家经常大量购买军火,最足以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的本质。制造用来杀人和进行破坏的武器,要占用越来越多的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使得他们不能够生产对社会有用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要白白地浪费大量物资(原料、燃料和设备等)。关于垄断组织接受国家定货的规模,可以用下列事实说明:美国国家的购货量1929年为全国产品的8.2%,而1958年期为21.4%。
国家不仅主要向大公司提供比较有保证的需求,而且还给它们巨额补贴费。得到补贴费的主要是生产重要军用品、战略原料、燃料、某些化学品和电力的康采恩。用来使设备现代化的国家信贷也成为垄断组织发财致富的手段。银行在代销公债中攫取巨额利润。
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时期,国家所有制也有某些发展。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自动化、电子学、原子能)也推动了国家所有制的发展。建设新工业部门需要非常多的原始投资,垄断组织竭力把这件事推给国家来做,自己却作企业兴建工程的承包人和设备的供应者,这样,它们既不会遭受任何风险,又能获得有保障的高额利润。国家所有制的发展还由于在军事工业以及与军事工业有关的部门中兴建了新的企业。在这方面,私人公司也是极力想把新工厂的建设推给国家来做,然后再由国家把建成的工厂租给垄断组织。
此外,一些重要的但是无厚利可图的工业部门也变成了国家所有。英国的采煤工业、发电站和铁路就是这样的部门。它们的国有化,对于有关的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有利的交易。由于国家的“慷慨”,资本家出售这些厂矿时得到了任何一个私人也不会出的高价。这实际上使他们有机会从无厚利可图的企业里抽出自己的资本,投入更能赚钱的企业。转归国家所有的企业,广泛地被用来为私人资本的公司利益服务。这些公司从低廉的铁路运费和电费以及从低廉的煤炭价格、生铁价格和钢铁价格上可以得到很大的好处。在国营企业里担任重要职位的一般都是财政资本巨头及其代理人。
然而,尽管现有的各种形式的国家所有制能够给垄断组织提供各种好处,但是,垄断组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而且在有限的范围内容许国家所有制存在。诚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一些国家,有几年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局面,大资本家统治集团不得不容许国有化的规模超出他们的愿望。但是,情况一发生变化,它们马上设法把国有企业攫为己有。英国的黑色冶金业现在又归私人公司占有。在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也有把国有化企业局部地转卖给垄断组织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也把许多国有工厂廉价卖给了垄断组织。
此外,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公私合有制。例如在意大利和西德,国家就握有各种经济部门的很多公司的大量股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国家对工人与企业主之间的冲突积极地进行干涉,并且竭力用强力压制群众的不满情绪。它越来越对罢工进行强制的调停,为了垄断组织的利益,对罢工者施加压力。国家的法律和命令,给罢工斗争和工会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美国的塔夫脱—哈特莱法)。全国性的工资“冻结”政策,即在生活费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把工资水平固定下来,使得垄断组织能够提高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程度。
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垄断措施,是战后时期常见的现象。垄断组织迫使国家拨款出口商品,保证给私人提供出口贷款。私人公司怕冒险而不愿意向某些部门或国家输出资本时,帝国主义国家便把这个任务担负下来。为了垄断组织的利益,国家与国家之间还缔结关于瓜分原料产地和开发原料产地的协定。例如,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国际垄断组织“欧洲煤钢联营”,它控制了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这6个国家缔结的关于“共同市场”协定(即保证大垄断组织享有特权地位的关税同盟),也是国家垄断性的措施。
带有国际性质的国家垄断措施,除了保证资本主义利润这个直接目的以外,还为了团结全世界的反动势力,以便继续维持日益瓦解的殖民体系,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进行“冷战”以及准备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美国公司是大多数国际垄断组织的发起人它们利用这些垄断组织作为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