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河大学”一夜爆火,戳痛了谁的神经?

2023-07-04 09:45 作者:毕上公考  | 我要投稿



当前,各地高考考生正忙于填报志愿之际,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构高校在网友的调侃中火了起来。


“山河大学”录取通知书


据报道,“山河大学”源于网友的玩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考生,每人出1000元,总共是三十多亿,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山河大学”的校长被网友设立为杜甫,因为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无数“山河四省”学子的梦想。


所谓“山河四省”,指的是“晋冀鲁豫”——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又称菜园子、气罐子、粮坛子、矿坑子。


“山河四省”无论是石油煤炭、粮食蔬菜,还是历史文化都不缺,但发展却不尽人意。


在高考这一块,按网友的说法,“山河四省”的高考均是“地狱模式”,难度大、考生多、录取率低,而且四地目前一共只有两所985大学,六所211大学。


“山河大学”官网


在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这所虚拟大学就已经拥有了官网、校园卡、录取通知书、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图书馆等,被网友们接力设计出来,不断颠覆网友以往对“非正经”类大学的认知。


而山河大学官网中的学校概况已经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做出了说明:


山河大学并不是一所实际意义上的大学,而是由山河四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学子们汇聚意念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志和向往,起源于2023年左右,该校因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高等教育资源不足而建立。


目前,大多数人对这所高校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教育体制和高校办学的嘲讽,也有人认为是高考压力下情绪的放松方式。


具体怎么看待?让我看看各家的评述:


在校名、校徽、校歌、师生、分数线、开设专业等要素“齐全”后,以此为破题,设立一所“网络大学”或许未为不可。


相较于一般的网络课程,一所有名有姓的网络大学其优势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与质量。地域性虚拟学府能够赋予学子们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心理暗示和鼓励。


《录取通知》剧照


美国曾经有部名为《录取通知》的电影,其中提到了一所由学生创立的“南哈蒙理工学院”,其原型查普曼大学就是由一所自办院校发展为著名学府的。


 ——红辣椒评论


教育的困境从来不是独立的,它与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性的问题,因而找不到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改革方案。


这也注定了乌托邦式的“山河大学”很难在现实中建成。即便建成,寄望通过一所“山河大学”能够解决教育资源分配的重重问题,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山河大学”校长 杜甫


但今天众多网民投身其中,为“山河大学”畅言自己的建设理念,其实也让相关部门看见了更多草根、个体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希冀和构思,亦有助于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做出更加科学有益的调适。


理想的乌托邦并不存在,但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总会在理想与现实诸多冲突中,探寻一条合理的、折中的出路,以惠及更多数的人群。这也是今天理解“山河大学”、认真倾听其背后声音的特殊意义。


——新京报评论


山河大学”这一个高校的出现,迎合了大众自嘲式的自洽模式,通过搭建一个自己心里满意、符合自身预期的大学来纾解如今社会上的精神重压,让公众在娱乐空间里创造独特的缓解方式,也符合如今娱乐化、自乐式的网络环境。


山河大学的建立,可以认为是公众应对“内卷化”的积极方式,其与“躺平”和“摆烂”式的消极态度不同,更能够催生公众在现有条件下突破原来的框架,寻求更好的环境,达成更高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此,山河大学并不是一场网民的自谑,而是和曾经的自己和解,收拾行囊拥抱下一个阶段的自己。


——红网


编辑 | 毕上君

“山河大学”一夜爆火,戳痛了谁的神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