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鬲、鬶、盉的猜想

2021-07-07 10:10 作者:sepstar  | 我要投稿

5月份去河南,参观了几个博物馆,在里面的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展厅,时常会看到鬲、鬶、盉这三种器皿。考察其不同的特征,谈谈自己的一些猜想。

鬲,应该是最早的一批用于烧煮功能的陶器器皿。其典型器型如下。

鬲底部有足,足的作用一个是稳定,一个是把器皿太高起来便于在器皿下面生火。鬲的口沿都是平的,类似于现在我们使用的锅。这样的造型,往里放东西和捞东西还是方便的,不过要是往外倒水(液体)就显得不太方便了,特别是往小的器皿中倒水,就不太容易掌握。

所以为了能更方便地往小的器皿中,例如爵里面倒入鬲里面的水(液体),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可以把口沿改造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如何改造呢?就是改造为鬶。

什么是鬶?其器型如下:

鬶和鬲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口沿上。鬶的口沿做出了一个锥形的流出来。如上图的红圈所示。

鬶的口沿造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是类似于花瓣的造型,主要是三瓣的。一种是上面这种锥形的。

花瓣形的如下

锥形的如下

鬶的口沿造型的修改,功能上是使得倒水的时候,有一个限制,更容易倒入到小的器皿中。同时,鬶和鬲相比,通常都是增加了一个可以单手把持的柄。所以在《说文解字》中:鬶,三足釜也。有柄喙。

在上面的博物馆的说明中写道,这样的造型可能是受到鸟的启发。我想呢,或许更多是一种实践中获取的灵感。

原始时代直到商周时代,有一种器皿的造型和鬶很像,这就是盉。如下

盉和鬶相比,口沿直接做成一个管状的流,这是一种进步。这样,实际上,盉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水壶。用这样盉往外倒水,是可以受到很好的控制的。这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因此,此后,盉就替代了鬶。而且后代有了青铜的盉。直至成为现代的水壶。

从上面的盉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其口部多采用半封闭样式。这也反映出古人已经发现封闭起来烧水比敞开来更快更节省燃料。那么是不是可以封闭起来呢?是的,有这样的盉。

上面的这个盉就是明显在口部增加了一个盖子,这样几乎就是现在的水壶完整造型了。

从以上的分析看,我觉得,从鬲到鬶再到盉,是有着清晰的递进演变过程的。也就是从锅如何到烧水壶的变化过程。


鬲、鬶、盉的猜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